最近在看热播剧《小欢喜》,这部剧主要讲诉三个高考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间相爱相杀的故事。

这剧一播出就引爆,让网友直呼真实,“剧里的爸妈,不就是我亲爸亲妈吗?”

这部剧看得我一会笑一会哭,《小欢喜》是家庭剧,也是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的真实侧写。

它讲述的是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孩子的故事。

  • 孩子每一次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小欢喜》丁一跳楼英子跳海,这部剧里藏着三个扎心的真相

    宋倩有几套学区房,带着季杨杨的妈妈看房时,她介绍说这套房住进来的都是学霸,上一位租户的孩子如今已经考上了清华。

    确实,这位学霸住过的房间里,墙上贴了很多试卷。可是,那试卷上写满了触目惊心的“我恨”。

    清华学霸,看似优秀又美好的人生,其实背地里早已经爬满了虱子。

    “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很多父母给出的答案是:这些都不重要,别的事情都不用你操心,你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认真高考。

    却从来不曾想孩子到底在想什么,看不到孩子努力的过程,看重的只有结果。

    这位学霸就是后来偷偷跑到季杨杨家的丁一,丁一是考上了大学,但刚上大学就休学了,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得了抑郁症,最后选择了跳楼。

    《小欢喜》丁一跳楼英子跳海,这部剧里藏着三个扎心的真相

    被折磨的,从来不只是清华学霸一人。

    之前热播的韩剧《天空之城》,那个优秀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但最恨的人是爸爸妈妈。当初为了让这个孩子考大学,即使生病也要坐起来把题做完才可以休息。

    我高中的一个学长当初就是考上了大学,却因为用脑过度而休学了。

    如英子所说,我其实挺能理解他的,他一定是生活得太痛苦了。他们的人生似乎只有父母安排的路,意义只有分数和成绩。

    林清玄说:人生的最大意义不在奔赴某一目的,而是在承担每个过程。

    分数很重要,但不该是孩子的唯一。父母是有不少经历,但不可能决定孩子的未来。

    他们是最好的学生,最乖的孩子,但愿父母不用分数衡量,尊重孩子的选择。

  • 父母越是控制,孩子越是失控

    陶虹扮演的母亲宋倩与女儿乔英子的关系最让人揪心,因为她对女儿的控制欲让人窒息。

    《小欢喜》丁一跳楼英子跳海,这部剧里藏着三个扎心的真相

    宋倩原本是名校的金牌教师,为了能全方位照顾女儿辞职。将女儿卧室里的围墙,改造成了透明玻璃,百叶窗装在客厅。

    这样的设置方便了妈妈宋倩随时监看房内女儿动态。可是,女儿也因此失去了最后一点隐私空间。

    饮食上,更是严格控制女儿。一切不健康的食品都不允许英子吃,大早上起来熬燕窝给英子。

    《小欢喜》丁一跳楼英子跳海,这部剧里藏着三个扎心的真相

    英子从小的梦想就是去航天局,为了这个目标,她努力奋斗。可是她却一直在否定孩子的理想,觉得这个爱好对高考没有帮助,不允许浪费时间。

    《小欢喜》丁一跳楼英子跳海,这部剧里藏着三个扎心的真相

    高考的时候,英子决定报考南京大学天文系,圆了自己的梦想。而她一定要坚持英子报清华北大。

    在她眼里,女儿的梦想不过是幼稚的玩笑,自己的决定才是对孩子一辈子都好。

    最后她直接私自修改女儿的高考志愿。得知真相的英子,绝望之下做出了傻事。

    英子和刘静阿姨讲过想去南京大学读书的一个原因也是想要离开她妈妈。令宋倩更没想到的是女儿竟然做傻事。

    付出感太强的父母,容易把自己所有的期望,全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殊不知这种密不透风的爱,会让孩子感到窒息。

    《小欢喜》丁一跳楼英子跳海,这部剧里藏着三个扎心的真相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越是控制,越是失序。”

    弹簧被拉伸到一定程度会难以恢复原状,孩子被逼迫到极限时也会失去感受快乐的能力,就像剧中那位考上北大的孩子,却写满了一墙的“我恨”。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包裹着满满控制欲的爱,最终会让父母和孩子两败俱伤。

  • 接受孩子未来的多样性,才能让他们走的更远

    黄磊和海清扮演的夫妻俩,在教育儿子方面一直是佛系心态,可眼看儿子升入高三后,分班考试只考了倒数第一,成绩急速下滑,妈妈童文洁开始慌了。

    于是她开始给儿子安排各种课外辅导,不惜一切代价为儿子租了学区房,但儿子方一凡基本不上心,而且还是个十足的乐天派,热衷于自己的爱好,如摄影、跳舞、唱歌。

    比起走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他更想走艺考这条路。

    然而童文洁知道儿子的想法后,根本不相信儿子是这块料,苦口婆心地让儿子放弃这个想法。

    《小欢喜》丁一跳楼英子跳海,这部剧里藏着三个扎心的真相

    但最终还是相信儿子,为儿子找专业的老师学习,支持方一凡的梦想。

    看到的一则新闻,杭州一名12岁的男孩痴迷烧菜,成绩年年垫底,数学只考一分。

    《小欢喜》丁一跳楼英子跳海,这部剧里藏着三个扎心的真相

    这个“一看书就犯困,一看菜谱就来劲”的孩子,每天为家人烧一顿美味的晚餐,坚持了整整三年。

    这名12岁的男孩兴趣浓厚,天赋优秀,勤奋努力,明明有希望成为“米其林大厨”,可她妈妈的关注点却是:

    为什么我家孩子死活都比不上别人家孩子的学习成绩?

    不禁在想这个不和方一凡问他妈妈的一样吗“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难道这样的孩子未来就一定差吗?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谢刚说:教育要“以长取胜”,而非“以短取败”!

    也就是说,孩子的长板,决定了未来的高度,父母只有找到适合孩子个性和长处的发展道路,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孩子的潜能。

    被老师说没出息,考试只有一点点的木汁,找到自己的爱好并将之发展,成为一个自媒体大V,月入十万,给妈妈开工资。

    所以说,不管是想走艺考之路的方一凡,还是痴迷做饭的小男孩,他们并不是坏孩子,只是学习不好而已,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有着自己热爱的兴趣爱好,这是一件幸运之事。

    这个世界,不止一条路能通往所谓的成功,父母要接受孩子未来的多样性,才能让他们走的更远。

    《小欢喜》这部剧之所以火爆,是它真实地反映了父母和孩子间的人生百态。为人父母,我们爱孩子,却不一定懂孩子。

    看不到孩子,伤了孩子,也伤了自己;过度控制,让孩子窒息,也让自己痛苦。

    只有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看到他的优点,接受孩子的多样性,才有机会帮助他。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为他们浇水施肥,静待花开,尊重他们的成长轨迹,但不能拔苗助长,强迫他们开出我们喜欢的花。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