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熊市的最好方式是,忘掉穿越這回事。在一個向下的趨勢中,怎麼穿越都是向下。對於熊市週期,更好的表達是放下,而非穿越。穿越,意味着你可能會遇上金融系統風險囤積的雪崩。

——《知止:投資策略的真實義》,梧桐

爲什麼是貓冬,因爲達·芬奇Da Vinci說過,深刻的本質是簡單,而貓冬這兩個字涵蓋了場景和策略的完整迴路,首先,這是一個冬天,其次,策略是什麼。

現如今,整個系統在不斷演繹和印證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在《羅密歐與朱麗葉》所言的,These violent delights have violent ends,也即是說,這些殘暴的歡愉,最終將以殘暴收場。

這樣的殘暴正在並將使得人們再次體會到,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而離開了牛市,你什麼都不是。

無論是投資世界,還是生命世界,最重要的是,了知自己身處何處,在歷史大週期的何處,在整個生命週期的何處,其他的枝葉,皆不及這個根本來得重要。

滬(深)港通、滬倫通讓A股市場失去了估值錨,四十年大週期的範式轉換使得所有的E(earnings)變得撲朔迷離,企業和居民資產負債表的衰退使得流動性掉入陷阱,股、債、樓、匯,風險是完全連通的(在crash的過程中,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和傳染性),而人類恐懼情緒的力量遠較樂觀情緒的力量來得兇猛。

這就是當下A股市場的場景,你可以再讀一遍。

由於一些非常的原因,我們無法進一步地去深入和展開,這裏我們僅就幾個底部陷阱作簡單探討。

1、有朋友說,某2015大牛股目前已經跌去-95%。

需要注意的是,-95%下跌至-97.5%,仍然有-50%的跌幅。

也即是說,在熊市週期裏,靜態的視野是危險的,最優的策略是,等右側,次優的策略是以定投的方式去平滑和穿越未知的風險。

2、有朋友說,採用價值投資策略,就像沃倫·巴菲特那樣神一般地穿越牛熊。

如果你採用的是價值投資策略,你應該回到本·格雷厄姆那兒,因爲本·格雷厄姆經驗了1929大崩潰,而不應陷在沃倫·巴菲特那兒。

事實上,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的現金變化意味着沃倫·巴菲特一直在擇時,只是由於資金的屬性,他的視野週期更長一些,事實上,若是深入,巴菲特倡導的每一個投資理念都可以用他的投資實例證僞,這非常具有幽默意味。

而即便是原教旨主義的價值投資理論,也是有重大缺陷的。運用價值投資策略,就像是用了一把塑料錘子,有時候可以敲敲打打一些東西,有時候卻是徒勞。

價值投資策略,它的能力圈、內在價值、市場先生、安全邊際等等這些根基,都是有重大缺陷的,就拿能力圈來說,一個人並不知道Ta的能力圈的邊界在哪兒,某個微觀的企業,某個中觀的產業,還是某個宏觀的國家,Ta並不清晰地了知,能力圈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將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應用於投資中,是一種冒險。

3、有朋友說,很多的經濟數據看上去還算是不錯,而很多人依舊“歲月靜好”。

你應該去踢踢經濟的輪胎,而不是看一些數據和報表。

事實上,即便是,一些沒有數據支持的反映經濟實景的圖片,也較數據和報表來得真實。這些便是更加宏觀的數據(若是親自調研體會,則確定性更高)。

宋鴻兵2008年因爲美國銀行關空調,判斷金融危機來臨,這種數據較之我們看到的那些數據和報表更最可靠。

其本質是,一粒微觀的種子可以開出宏觀的花,而從交易的角度,這朵宏觀的花又可運用微觀的實盤兌現,這纔是一個策略的完整迴路。

總之,證券市場的底部,和人生的底部一樣,它不是基本面變化和際遇衍化出來的,不是預期和設計出來的,它是交易和走出來的。根本而言,萬法唯心造,也即是說,所有的研究,最終都得要回到人本身。

梧桐曾在《知止:投資策略的真實義》中寫到,這個市場裏的老兵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體會:有兩個東西是比較可怕的,一個是牛市的回調,一個是熊市的反彈。下行週期裏的每一點企穩或是反彈,就會重新燃起部分投資者的期望,這是對於下行週期的再確認,而非反轉。每一點期望終將幻滅,而參與其中搶進搶出的交易大部分並無正向的價值,當聽到“老鄉,別跑”時,最佳策略或是——先下車。

2017年的《投覺》、2018年的《知止:投資策略的真實義》,這兩本書當然不會讓你取得投資世界和生命世界的巨大成功,這也並非梧桐的基本發心。只是,它是一種保護機制,保護你可以活下來。

老友勉勵梧桐說,我們需要將讀者的智識與水平提升至我們所呈現之作品的程度,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他們的要求與慾望,一旦一味迎合,你就會不停屈就,彎下去再晚下去,直至整件事荒誕可笑爲止。

如果一位作者將Ta自己的理念有尊嚴地表達出來,Ta的作品起初或沒有流行起來,但是,讀者的水準跟上來之後,卻可能大獲讚賞——那作品可以提升讀者的欣賞品味。

就譬如,卡爾·波普爾的《歷史決定論的貧困》、納西姆·塔勒布的《黑天鵝》和米歇爾·沃克的《灰犀牛》。

卡爾·波普爾說,我們不可能預測歷史的未來進程,歷史決定論的基本目的是錯誤的,歷史決定論是不能成立的。就像現在,我們可參照的歷史可能是無用的。遺憾的是,歷史在行進的時候並不被發現,在被發現的時候已被重組。

後來,納西姆·塔勒布在卡爾·波普爾的基礎上,發展出了“黑天鵝”。黑天鵝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卻又改變一切。人類總是過度相信經驗,而不知道一隻黑天鵝的出現就足以顛覆一切。然而,無論是在對股市的預期,還是政府的決策中,黑天鵝都是無法預測的。“9•11”事件、美國的次級貸危機、中國的雪災,都是如此。生活中,隨機性隨處可見,在資本市場也是一樣。人們總是以自己有限的生活經驗和不堪一擊的信念來解釋不可預測的事件;即便是精於算計的專業人士,也難保不被隨機性愚弄,其實我們應該做的是順應這種不可知的未來。

再後來,有了米歇爾·沃克的“灰犀牛”。相對於黑天鵝事件的難以預見性和偶發性,灰犀牛事件不是隨機突發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號和跡象之後出現的大概率事件。例如:2008年美國房地產泡沫集中爆發以及在此之前的諸多泡沫破裂;颶風卡特里娜和桑迪以及其他自然災害後的毀滅性餘波;顛覆了傳統媒體的現實數碼技術;大橋坍塌和搖搖欲墜的城市基礎設施;蘇聯的迅速衰敗和中東地區的混亂,在事前均出現過明顯的跡象。

“投資大師”馬克·吐溫曾言,It ain't what you don't know that gets you into trouble. It's whatyou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

也即是說,讓你陷入困境的,並非那些你所不知道的事,而是那些你熟知並且確信但卻錯誤的事。

關於冬天的論述就到這兒,兜售焦慮沒有任何正向的價值,可以再強調一下的是,春天不是喊出來的,春天從來都是旅冰而來。

接下來說一說貓冬,也即是說,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應對這個也許極爲漫長的冬天。

在風險來臨時,有兩種錯誤的極端傾向,一種是過度焦慮,一種是鴕鳥思維。

我們之所以焦慮,是源於我們對於肯定的渴望,而這種渴望根植於我們對無常的恐懼。中產階級是最易焦慮的,因爲擁有了一些,希望擁有更多,並且擔憂失去已擁有的一些。根本上而言,是缺乏對於無常的正見。無常是這個世界的本質,也是我們最深的本質。

當我們學會了解每一件事物及狀況的各個和合部分,當我們真正體會整個世界直至我們的念頭,甚至你看到這一段文字,都是無常的,我們就能發展出寬容、諒解、敞開與無畏。最後我們卻發現,往往是那些不焦慮的人,一邊經驗着投資世界和生命世界,一邊還把想做的事情給做了。

另外一種錯誤的極端傾向是,鴕鳥思維。在風險來臨時,鴕鳥會在沙灘上挖一個洞,然後,把頭伸進去藏起來,它沒有迅速逃離,而是自欺,結果可想而知。這並非在誇大事實,而更可能是低估了事實。以前從未發生過的事情,未來或會不時的發生。你必須永遠準備迎接意外(包括市場和經濟突然急劇下滑),如實面對人生。

最後,梧桐有幾個建議給到大家,供參考:

1、讀一讀《投覺》、《知止:投資策略的真實義》、《歷史決定論的貧困》、《黑天鵝》、《灰犀牛》,這些不會帶給你幸福,卻可能可以幫助你避免掉一些困境。

2、對於有持倉的,將你的持倉換成可以經歷crash,並且還可以起來的行業(譬如醫藥、消費)上來,注意換倉的擇時。

3、做好穿越漫長寒冬的準備,這個準備是多維度的,譬如,鞏固好自己和家庭的資產負債表,儘可能降低槓桿,並且對於任何的投資行爲一定要非常慎重;譬如,學會斷舍離,需要發展自己的熱愛和天賦,放下一些物質主義的貪執,歸復到我們的生活中來。

4、一切事物都會經歷繁榮與蕭條的盛衰序列,一切,這是自然的律則,縱觀整個人類歷史是如此,看一朵花的生住異滅也是如此。即便是蕭條,即便是冬天,當你徹底地瞭解它,便不會有那麼多的恐懼,人們往往恐懼於未知,恐懼於“自我”在未知中的不確定性。

5、我們的一生會經歷種種的起伏和無常,包括外境和內心,這是自然的現象,倘若你無法覺知它,那你最好是從當下開始訓練你的心,讓它柔韌起來,強大起來,自在起來。

本篇竟,餘不一一。這一篇裏的每一句都可能重要,也因此,你可以把它拷貝下來(你知道蕭條系列是怎麼意外消失的),當然,你也可以加入投覺星球,這是一個全然寂靜和無畏的空間。

祈悉無畏~

梧桐,20181019

歡迎識別海報二維碼,參加10月18日在北京舉行的泰國普吉島項目分享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