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性侵事件频频曝光。

  慈善圈炸了、学术圈炸了,主持人圈……被删帖了,然后大V刘瑜发声,再然后另一群大V写文章反驳刘瑜,一时之间,好不热闹。

  有人说,这就说中国的“me too”运动。

  在道德上、技术上、法理上和社会学上,关于性侵的方方面面的文章可以说快汗牛充栋了,所以我也没有必要拾人牙慧,把别人的话再说一遍。

  本文我想说的是被频频引用,政治无比正确,但又没多大实际意义的口号。

  -1-

  性侵事件曝光之后,后台和微博上很流行这样一句话——

  “我们只教女孩子保护自己,却不教男孩子尊重女性”。

  还有——

  “Only yes means yes.”

  早几年前,还流行过一句话叫“我可以骚,你不能扰”。

  每次女性说出这几句话的时候都铿锵有力、义正辞严,浑身上下散发出正义的光辉,眼前的猥琐男理应羞愧难当、抹脖子自尽,然后再被踏上一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

  而在这次中国版的me too运动中,这类口号已经有点矫枉过正的意思,甚至出现了“你让我保护自己,你就是为侵害者洗地”的逻辑,比如下面这个:

  恕我愚钝,我实在不赞成这种:你让我保护自己,就等于将责任转嫁到被害者身上的逻辑。

  而且我对这几个口号的作用也实在感到悲观。

  这些口号有毛病吗?基本没毛病。

  有用吗?基本没用。

  -2-

  

  假如你家有个街区犯罪率极高,不少混混、吸毒者在那鬼混,有一天,你手举着着一沓现金从那个街区招摇过市,五分钟后,你被洗劫一空,还被揍了个鼻青脸肿。

  这时候有个人过来说:你怎么拿着现金从这走啊?以后现金装包里或者存卡上,别从这条街经过啦!

  我相信正常人都不会对这个路人说:你只教我保护好自己的现金,却没教他们不该抢劫。

  假如你有个不锁门的“好习惯”,有一天你回家,一开门发现,自己的家已经被搬空了,小偷连半卷卫生纸都没给你留,面对着家徒四壁,你一脸懵逼。

  邻居知道后,跟你说:以后得把门锁好啊,不锁门不等着招贼呢吗?

  我也相信正常人都不会愤愤地对邻居说:我可以不锁门,你不能偷。

  小学的一个暑假前,学校发过一本大致名为“中小学生安全手册”的东西,其中有一张就是防备坏人的,里面告诉我们不要给陌生人开门,遇到陌生人搭讪、给糖吃什么的不要理。

  我相信没几个同学会在吃了陌生人的糖晕倒后,被贩卖到边远山区,在车上悠悠醒来,跟人贩子说:“谁让你把我带上车的?Only yes means yes.”

  人贩子可能会给你个嘴巴,然后说:“To me,your answer is always yes.”

  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me too运动提出的这几个口号即便再正义、再有道理,在实际生活中也没多大作用,因为犯罪分子他就是邪恶的,就是不跟你讲道理的,他不会因为你说的有道理就终止犯罪活动。

  古人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闲聊时候,可以只说世界观,但真要想在这个犯罪暂时还无法杜绝的世界好好活着,还是要靠方法论。

  -3-

  

  可能有人会说,那些口号要教育男性尊重女性,这也没错啊。

  确实没错,但问题是我们之前一直没教育吗?从古至今,谁不知道强奸是在犯罪,古人们一直教育门人弟子要“非礼勿言、非礼勿视”,古代小说中,侠客们看到有人奸淫妇女,也是要长剑出鞘、人头落地的。

  到了现代就更不用说了,谁都知道强奸是犯罪,绝大多数的家长也不会教育自己的儿子见到喜欢的姑娘就推倒扒她裤子。

  但问题是,教育并不能杜绝犯罪,总有失灵的时候,而且还不少。很多罪犯在犯罪的时候知道自己已经触犯了法律,但依旧没停下来,所以凭教育就能把犯罪扼杀在摇篮之中的话,还要公检法、还要监狱干嘛,都改成学校多好?

  如果性侵属实,犯罪分子当然要得到法律的惩处。但即便他们锒铛入狱,曾经他们犯罪行为所带来的伤害又要由谁来买单呢?

  是那些被侵害的人,那些被侵害者的亲人,很有可能还包括那些让她们保护好自己的人。

  虽然小偷不该偷你,但如果你锁好门,是不是会降低被偷的风险?

  同样,虽然那个恶棍不该强奸你,但如果你始终防人之心不可无,对自己严加保护,是不是也会降低被侵害的风险?

  有追责系统,不代表预防就没有价值。

  -4-

  咱再说说“只教女孩子保护自己,不教男孩子尊重女性”这句话的逻辑问题。在这个口号中,似乎教女孩子保护自己和教男孩子尊重女性是对立的,非此即彼的。

  但显然,让女孩子保护好自己和加强法治建设、推广反性侵观念,也就是教男孩子尊重女性,并不矛盾,是完全可以同时进行的。

  这不是非A即B的问题,而是可以既A且B的问题。但好多人在面对热点事件的时候往往非黑即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上个月发生的上海幼童惨案,犯罪者无差别报复社会,在上海一所小学门口杀害了几个小学生。做出此等丧心病狂之事,犯罪分子自然要面对严惩,但网上依旧出现了一些极端的言论:

  讲述凶手的背景=给凶手洗白?难道说凶手小时候是个三好学生,就等于在否定他犯下了血案的事实?调查凶手的背景,探寻可能存在的社会问题,与严惩凶手矛盾吗?

  我觉得并不。而且,对凶手背景的研究,可能会发现问题的来源,让我们想办法从根源上杜绝悲剧。

  同样,加强性教育和普法力度,与让女孩子学会保护自己也并不矛盾。

  当然了,我说过,教育是无法杜绝犯罪的,即便法律再完善,恐怕也难以出现所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大同世界。

  或许在遥远的未来会有这么一天,会彻底杜绝犯罪,但很可能我们有生之年都看不到,所以,在这一天实现的过程中,所有可能被性侵的对象,不管男女,学会自我保护都是有必要的。

  最后说一句,可能还会有人说我在为性侵洗地,或者是转移责任,然后说“我去危险的地方是我的自由,不是你们侵犯我的理由”。

  OK,我祝你平安,并给你提个建议:除了会这几句口号之外,还随身带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刑法》,如果遇到危险,拿出来对犯罪分子大声朗读。

  或许可以震慑犯罪分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