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在讀《成爲》,這是一本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所撰寫的自傳。

讀這本書,原本是想去看米歇爾·奧巴馬如何從一個平民姑娘蛻變成美國第一夫人,卻實實在在的被米歇爾的父母圈了粉,米歇爾的父親是一名水管工,媽媽全職在家照顧她和哥哥。他們沒有最科學、最專業的教育理念,卻始終用一種溫柔的方式傳遞着某種力量。

讓子女能夠在這種力量的陪伴下,自信的成長。

舉兩個例子:

米歇爾在讀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班裏混亂不堪,課堂上總是亂哄哄的,橡皮亂飛,老師不知道怎麼管理這幫孩子,只簡單的給他們貼了標籤——“這是一幫壞孩子”,就把他們發配到學校地下室一個陰冷昏暗的房間。

那段時間,米歇爾過得極度鬱悶,每天什麼都學不到,只是枯坐到中午,回家喫個三明治,再向母親吐吐苦水。面對女兒的抱怨,母親只是靜靜的聽着,偶爾插一句“哦,天哪!”和“哦,真的嗎?”

米歇爾說:“她並不縱容我的怒火,但會認真對待我的沮喪”。

儘管在女兒面前,米歇爾並沒有表現出過多的怒火,只做一名安靜的傾聽者,但事實上,在米歇爾不知道的情況下,母親已經找到學校去,開始了數週的遊說工作。後來,在母親的努力下,米歇爾和班上幾個表現好的孩子,經過一連串的考試,插班進了樓上的三年級,那裏光線充足,秩序井然,老師課講得很好。

米歇爾後來回憶說:“這件小事改變了我的一生”。

還有一次,米歇爾因爲不喜歡喫雞蛋跟母親產生了爭論。

她問母親:“爲什麼我們早餐要喫雞蛋?”,這個小小的問題,引發了全家關於補充蛋白質的討論。在家裏,父母會認真對待她和哥哥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也從不把她小孩子看,只平等的解答與討論。

後來,米歇爾提出,“爲什麼花生醬不能代替蛋白質?”

經過進一步的討論,母親改變了自己對於雞蛋的立場,在以後的9年裏,米歇爾的早餐變成了一塊抹花生醬和果醬的麪包,一個雞蛋也不喫。這對於米歇爾而言,是一場不小的勝利,最重要的,這是她爲自己爭取而來的。

……

這樣的小故事很多。

米歇爾說,母親對自己最重要的教育,就是一直不停地向她傳遞着這樣一個信息:你很重要

米歇爾受益於此,成年以後,尤其在成爲美國第一夫人,有能力影響更多的人以後,她把這一信息傳遞給了更多的人。

2011年,米歇爾·奧巴馬邀請美國一所女校的37名女孩一起參觀了牛津大學,這37名女孩,不是學校裏最優秀的,而是學校老師認爲還沒有充分發揮潛力的孩子。

“我們所有人都相信你們將來一定屬於這裏。”參觀過程中,米歇爾·奧巴馬這樣對女孩們說。

後來,英國一所大學的一名經濟學家專門針對這些孩子們的成績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結果發現:自從米歇爾·奧巴馬與這些孩子聯絡後,她們的整體學習成績大幅提高—相當於從平均C水平上升到了平均A水平

這項研究說明:當孩子們能夠感受到外界對她們的關注時,她們自己就會加倍地投入。

02

向孩子傳遞“你很重要”的信息,不僅僅是告訴孩子,你對父母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告訴他們:

你的感受很重要,父母會認真對待你的每一份喜怒哀樂。

你的選擇很重要,父母會尊重你的每一次選擇,讓你有機會爲自己做主。

你的話語很重要,父母會珍視你的每一句話,並以尊重的態度予以回應。

向孩子傳遞“你很重要”這一信息之所以重要,是因爲:

首先,“你很重要”讓孩子感受到“愛”與“被看見”。

“愛”是一個人存活於世,最大的底氣和安全感,而這種底氣與安全感的獲得,通常來自父母。一個知道自己“很重要”的孩子,可以感受到他是“被愛”的。

因爲被愛,她敢於大聲說出自己的需求,不用唯唯諾諾,討好任何人。

因爲被愛,她敢於大膽的去探索這個世界,因爲她知道,身後有廣博的愛與支持。

此外,當父母向孩子傳遞“你很重要”的信息時,還意味着,孩子在家裏不是小透明、也不是從屬者,他是被父母“看見”的,這種“看見”不是以父母爲出發點的溺愛,而是以孩子爲出發點的充滿尊重的愛。

其次,“你很重要”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感。

當孩子意識到“我很重要”時,他便自然而然的擁有了許多選擇的權利,小到穿什麼衣服、幾點上牀睡覺,大到上哪所小學、參加哪個興趣班。

這些,都可以由孩子來選擇、來決定。

但是,選擇從來都意味着“承擔”與“責任”,“你很重要”傳遞給孩子的,不僅僅是父母對於孩子的重視,還有充分的信任感。這種信任感會讓孩子感受到我有勇氣、也有能力去承擔每一份選擇與嘗試的結果。

這很重要。

缺少了這份勇氣和承擔,孩子常常會在做選擇時,瞻前顧後,因爲恐懼失敗,不敢嘗試,會白白錯過很多成長的機會。

最後,“你很重要”培養了孩子的成長心態。

斯坦福大學教授卡蘿爾·德韋克(Carol Dweck)教授在她的著作《思維定向與成功》中,提出了“思想成長型理論家”以及“存在型理論家”的概念。

所謂“思想成長型理論家”指的是這樣一些孩子,他們從生命早期開始,就沒有把自己的智力、控制周圍世界的能力、社交能力和一些其他能力看作是天生就有且固定不變的“本質”。他們可以更加靈活地看待這些能力,認爲它們可以像肌肉和技能一樣,是可以被建立和發展的。

而所謂“存在型理論家”指的另一類孩子,他們認爲自己的能力從出生開始就已經註定,是一種被凍結起來的固定水平:無論聰明還是愚蠢、好還是壞、有力還是無助,反正就這樣了,沒有任何改變的空間和餘地。

顯然,讓孩子感受到“我很重要”,更容易把孩子培養成“思想成長型理論家”,因爲孩子知道,關於我是什麼樣的人,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取得什麼樣的成就,“我”就是最重要的影響,而不是先天的智商、周圍的環境,或者“我的父母是誰”。

這種“成長型思維”會讓孩子獲得無限的勇氣和能量,去探索這個世界,挑戰未知和不可能。

03

其實,對於父母而言,“你很重要”這幾個字是深深刻在內心的,孩子,當然是最重要的。

就像前不久,在《我家那閨女》中,談到家庭成員的排名中,幾個父親都不約而同的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儘管他們知道,自己在孩子心中,可能並不是排名“第一”的存在。

這是父母對孩子,最真誠、最樸素的愛。

但重要的的是,父母需要把“你很重要”這個信息傳遞給孩子。

這種信息的傳遞,

不是告訴孩子,“你要努力學習,你是父母唯一的希望”,

也不是無限的縱容,告訴孩子“你所有的要求,父母都會無限度的滿足”。

而是創造一種平等對話的環境,讓孩子的每一種聲音都能被聽到。

是體察孩子的感受,在孩子受傷無助時,做最好的傾聽者,而不是直接否定他的感受,告訴他“你要堅強”。

是尊重孩子的選擇,當孩子的選擇與父母的想法衝突時,幫孩子分析每種選擇的利弊,讓他自己做選擇,而不是武斷的將自己的想法,凌駕於孩子之上。

每一個孩子都很重要,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如米歇爾的父母般,不斷強化這個信息,從而讓孩子從心底相信:我真的很重要!

The end

作者簡介

若杉

心理諮詢師,專欄作者

(備註:諮詢預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