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平均工資是稅前還是稅後?弄懂這一點你就明白了!

隨着新個稅的實施,很多人都在關注平均工資的問題。每個省、市平均工資水平,往往可以反映該城市的生活水平以及經濟發展水平。那麼,平均工資是稅前還是稅後?希財君認爲大家只要弄懂一點,就可以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了。

01

平均工資是什麼意思

大家需要先弄懂的是平均工資的含義,它通常是用來反映工資總體水平的指標。這個不是代表個人的工資水平,而是以整體出發。在計算平均工資時,不管是貨幣形式的工資、實物形式的工資都算入工資總額的計算。

02

平均工資是稅前工資

大家對於工資的理解是實際到手的錢,但是這部分錢已經扣除了三險一金以及個人所得稅了。實際上,平均工資是包含了個人承擔的三險一金的,這樣一來平均工資是包含社保的,並且明顯高於個人實際收入的,是稅前工資。

03

個人平均工資如何計算

按照各個省市平均工資的計算,是以整個地區的工作者作爲參照物,因此平攤到個人就會出現平均工資拖後腿或者是做貢獻的情況。這裏希財君就來教大家個人平均工資如何計算。

因爲個人的工資通常都是按月發放的,因此我們可以計算個人月平均工資。只要年度收入除以12個月,這樣就可以非常簡單的計算出個人月平均工資了。

舉例來說,某人2017年度的收入爲6萬元,那麼他的月平均工資=60000/12=5000元,如果2018年仍舊保持這個收入,那麼在10月1日以後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啦。

總而言之平均工資是稅前工資,包含了三險一金的繳納部分,和我們實際上到手工資這個概念是有所出入的。現在大家就可以動手,計算出自己的平均工資是多少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