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年,朱元璋告诉臣子,旧元之所以不能守天命,最大的弊端就是苛捐杂税如毛,百姓一年之劳,不够糊口三日,以至于流民过多,天下大乱。

朱元璋认为,要想令江山永固,最重要的就是让百姓各司其职,各守其土。那么怎么能实现这个目标呢,那就是划分籍贯,比如说,当兵的,就划入军籍,世世代代,都要服兵役,而种地的,就是民籍,世世代代种地,其余的,比如医生有医籍,算命的有卜籍等等。

按照朱元璋的设想,天下人就像是一个个紧密结合的齿轮,大家通力合作,但是又互不干涉,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互相接力,从而有万代的基业传承。从帝国的管理来说,朱元璋的这一套籍贯划分,的确在封建时代起到了稳固天下的作用,不失为以一个高明的帝王手段。

在洪武六年,朱元璋发了一道上谕,令户部将苏州治下的乾丘村,一共六十四户人家,全部编入贱籍,并且指出:“世代圈禁,遇赦不能出,亿年负恩,祖德不堪祭”。

朱元璋的意思是,只要大明朝还掌管着天下,那这些人就只有做奴婢的份,就连中国人最注重的祭祀,也不许他们子孙拥有这个权利,究竟是什么样的仇恨,能让朱元璋这样痛很这些普通老百姓呢? 也是多亏了一个人,我们才能弄清楚其中的缘由。

这个人就是当时的户部主事王东阳,按理说,领导的指示,你照做就行了,特别是封建社会的皇帝,别说把几个老百姓给打入贱籍,就是下令刑部把这些人给抓到大牢中,那也是名正言顺的事情。可是王东阳却一根筋。

王东阳接到了朱元璋的上谕后,非常主动的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他在想,我们的皇帝以前要过饭,是不是曾经到这个村庄里讨饭,人家没有施舍给他呀?所以当了皇帝之后,他就要整治这些人。 要说王东阳真的是脑子有坑,这种猜测,先不说是对皇帝的大不敬,就算是真的如此,那就更不能明说了,这不是老虎头上挑刺吗?

可是王东阳直接就上了奏疏给朱元璋,他要为这些老百姓鸣不平,而且还举出了韩信受辱的事例,让朱元璋能够宽宥这些无知的愚民。朱元璋接到奏疏后,气得直接叫来了户部尚书,对尚书一通谩骂,这样的蠢货怎么可以供职在户部。

王东阳没等来朱元璋赦免乾丘村百姓的圣旨,自己先被革职,再发配边所充军,自己从一个朝廷四品官员,直接落到了军籍当中,实在是苦不堪言。但朱元璋也因为王东阳的莽撞,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乾丘村的事情。

原来这些人在朱元璋对张士诚的作战中,不但帮张士诚偷运粮食,而且在张士诚兵败之后,上书说张士诚的好话,还收留张士诚残败的旧部在村内养伤。朱元璋称这些人真的是“奸邪蒙心,逆天助贼,此等妖民,诛杀不伤天德,留身以儆后世”,朱元璋是对这些人恨的咬牙切齿。

​那也难怪,朱元璋打赢张士诚,完全是一场惨胜,若非命运的天平倾斜了那么一小下,朱元璋别说皇帝了,早就成为刀下鬼了,这是他南征北战那么多年的生死之战,也是朱元璋为什么唯独要惩罚这一个村子的原因。

乾丘村在明朝276年中,村民不能迁移村外,女不能嫁出,男不得娶进,每个人到了九岁,就得入宫为奴婢,老了返回住处,直到明朝灭亡,才终结了这样的噩梦。

参考资料:《明史》《张士诚传》《乾丘村的二百年噩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