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我们就发现一种存在于亲属之间的神秘现象,这种现象可以无视空间、时间的传递某种信息,让远在重洋万里的我们得到某种暗示,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心灵感应或者心有灵犀,对于心有灵犀,现代科学即无法得出合理的解释,又不能否定心灵感应的存在,所以时间一长,我们常识性的把它归到玄学、神学的范畴,认为它是神赋予了亲属之间的神秘力量,直到20世纪量子力学的诞生,在微观量子领域也出现了一种类似的现象,微观量子领域的粒子在处于纠缠状态的时候依旧可以无视距离、时间的进行对应运动,人们不禁提出这样的思考:是不是可以用量子领域中的量子纠缠现象来解释心有灵犀呢?

  首先来说,量子纠缠与心有灵犀的确存在着很多的共同点

  一、量子纠缠与心有灵犀都可以无视时间、距离的进行感应

  二、量子纠缠与心有灵犀都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触发,量子纠缠需要通过人为手段,大多是利用粒子加速器对于伽马粒子进行对撞,使其处于纠缠态,而心有灵犀则是发生在亲属之间的一种特殊感应。

  三、量子纠缠与心有灵犀都不能视为有效的信息传递,因为在微观量子领域,粒子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处于纠缠状态的粒子只是能够感应对方的变化而变化,但是粒子的变化是随机的、不可控的、无规律可寻的,而心有灵犀也是一样,它本身传递的也不是有效的信息,只是感官上的感受而已,我们很难根据心灵感应去判断具体发生了什么事。

  在量子纠缠发现之后,作为绝对论的坚定支持者爱因斯坦坚决反对这种现象的合理性,爱因斯坦认为上帝是不会掷骰子的,量子纠缠现象并不是随机的、不可控的、不规律可寻的,而是可以用规律解释的,于是爱因斯坦在1935年的论文中发表了一个关于EPR理论的文章,将量子纠缠视为微观领域的弹球对撞游戏,即两个弹球对撞之后,我们可以通过确定一个弹球的最终位置与动量来推算出另一个弹球的最终位置与动量,这与量子纠缠粒子的特征相似。

  但很快爱因斯坦的EPR理论就被否定了,因为后来物理学家在进行电子对撞实验时发生,当两个速度相等、方向相反的电子对撞之后,它们的速度与位置却完全不同,微观粒子具有一种随机的关联性,这是与爱因斯坦的EPR理论相矛盾。

  既然量子纠缠可以适用微观量子领域,那么心有灵犀是否仅仅局限于人类呢?于是前苏联科学家做了一项关于兔子的心有灵犀实验,实验结果细思极恐。

  前苏联科学家将6只小兔子放在核潜艇中,然后将核潜艇开入被冰所覆盖的深海中,然后将这6只小兔子的生母身体中埋入感应电极,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每当在核潜艇中的小兔子被杀死的一瞬间,小兔子的生母都会有反应,这个实验证明了心有灵犀的确不受距离限制,而且将心有灵犀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了动物层面。

  对此,你怎么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