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改革開放看麗水 | 徐愛榮:青年時出國闖蕩,中年時歸國創業,壯年後報效桑梓

       青年時出國闖蕩,中年時歸國創業,壯年後報效桑梓。這是徐愛榮近40年來走過的人生軌跡。回首過往,在這條長長的軌跡上,始終有一種家國情懷縈繞在他心頭。

1979年,剛滿20歲的徐愛榮啓程赴德國柏林打工。與當時所有華僑一樣,徐愛榮每天起早摸黑,從洗碗、掃地到端盤、烹飪,再到臺前的記賬、結算,每天工作均在15個小時以上。但徐愛榮並未感覺艱辛,反而覺得這是一次難得的“鍛鍊”機會。“一個不能忍受喫苦的人,是難以幹出一番事業的。”徐愛榮說,於是到了第三年,他用3年的工資作爲資本,與朋友合夥開出了第一家飯店。

正是通過這家飯店,徐愛榮更加了解了柏林的中餐業市場,於是1984年,他獨資開設了柏林東方市場,1985年又開設了第二家東方飯店,並形成連鎖效應,一時成爲“柏林一景”。此外,他還接觸到中國商品貿易的商機,創立了東方貿易進出口公司、東方商場等八處企業。

雖然在國外的產業越做越大,生意越來越好,但常懷一顆赤子之心的徐愛榮卻深深關心着祖國的穩步發展,1990年,他毅然歸國創業。“剛回國初期,我的投資區域並不僅限於家鄉麗水。杭州、上海、天津都曾留下了我投資的足跡。”徐愛榮說,在這些創業經歷中,有成功、有失敗;有波峯、有波谷,但自己始終秉持着“信譽第一”的原則。

“絕不拖欠債務;絕不在服務和質量上打折;絕不能幫不幫、應幫不幫。”這就是徐愛榮爲自己立下的“鐵規”。在國內創業的幾年中,這幾條“鐵規”也逐漸成爲徐愛榮的口碑,並被他視爲最重要的收穫。

隨着年歲增長,徐愛榮逐步將生意全部收回到家鄉麗水,併爲之付出了全部心血。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徐愛榮甫一歸鄉,便發現政府在投資環境上亟待改進,政府尚未有“引僑資、打僑牌”之說,更無“華僑要素迴流工程”的實施,於是在各種場合,徐愛榮總是以身作則,帶領海外的朋友回來投資。

2004年,在十六位海外僑領的共同努力下,青田籍歸國投資者協會組建成立,徐愛榮任會長。該協會的宗旨便是:充分發揮政府與投資主體之間的橋樑、紐帶作用,貫徹政府的產業政策和投資政策,引導投資活動;爲加快民營經濟的發展獻計獻策;促使會員自律,嚴格遵守法律和內部規定。

2009年,徐愛榮又與幾位華僑一起籌建了麗水第一家五星級酒店——麗水華僑開元名都大酒店,極大提升了麗水旅遊的硬件環境。

如今,即將邁入花甲的徐愛榮並未停歇,依舊在自己的事業上忙前忙後,尤其是水南區塊的歐洲華僑城在郭勝華、陳乃科和他的謀劃下,已進入審批階段。徐愛榮說,華僑城的落成不僅將爲麗水增加一個地標性建築,還將吸引更多的華僑回鄉投資。

文/記者 徐小駿

圖/部分來自麗水市外僑辦

值班編輯/陳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