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蝦(也叫黑虎蝦、斑節對蝦)養殖在臺灣已經有相當長久的歷史了。在早期,臺灣的水產養殖戶就已經知道,自河口捕撈草蝦苗,放入魚塭和蝨目魚混養。後來到了1969年,臺灣廖一久博士以人工培養的方式,把草蝦苗培育成功,並建立了草蝦苗培育模式。從此以後,養殖戶就能取得充裕的蝦苗,從事大面積的草蝦養殖,臺灣的草蝦養殖業,纔算真正的展開。由於草蝦的體型大、生長快、價格好,所以養殖的利潤相當優厚,養殖戶趨之若鶩,在短短的幾年內,草蝦養殖場就遍及了全臺灣。當時的養殖盛況,幾乎轟動了全世界。也因此臺灣被譽爲「草蝦王國」。

草蝦(虎蝦、斑節對蝦)養殖自臺灣開基以來,由於經濟效益甚高,所以引起了東南亞各國,相繼地開闢養殖場從事養殖。近年來,草蝦養殖面積尚有再逐漸地擴增,生產的產品也廣受世界各國的消費市場所喜愛,到目前爲止,草蝦仍然是國際間買者的最愛。所以,草蝦也就成爲東南亞的主要養殖蝦種。


價格暴漲!一斤蝦近100塊錢!這種蝦必定是2019年的養殖新貴!


草蝦養殖是一項技術性甚高的養殖事業,其所涉及的層面也很廣。其中草蝦品種問題、蝦苗繁殖濫用藥物的問題、池塘水質管理問題、疾病問題以及飼料成分差異等問題,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草蝦養殖的成敗。從1977年起臺灣的草蝦發生病變以來,臺灣的草蝦養殖業就開始萎縮,有許多養蝦業者,開始向南洋各地遷移,謀求發展,不久也發生相同的病變,造成血本無歸者也大有人在。由於南洋各國的地理環境及氣候環境也不同,以及養殖業者的養殖場環境及養殖技術也各有不同,數十年來,有諸多的養殖場未曾發生過病變,而仍然永續在經營着。目前草蝦養殖業可以說是好壞參半。茲將目前東南亞各國的草蝦養殖現況,所遭遇的問題點,歸納於下:

(1)草蝦的生長緩慢,育成率低,收益欠佳。

(2)養殖池塘水色不安定,容易倒藻。


(3)養殖過程中,易發生病變,棘手無策。

(4)養殖成本過高,利潤降低,無利可圖。

若草蝦養殖業者,能針對這四項加以研究改善或克服,草蝦養殖仍然是一項高利潤,可挑戰的養殖事業。

草蝦養殖所遭遇的問題

1.草蝦的生長緩慢、成育率低

近來草蝦養殖業者共同遭遇的問題,就是池蝦的生長太慢,而且育成率又不高,常不符成本。經研究結果,發現下列三項問題,爲造成的主因。

(1)草蝦苗的問題

早期廖一久博士首次利用餌料生物成功的培育出草蝦苗,並建立了草蝦苗培育的模式。可是一些蝦苗繁殖業者,未經專業訓練,就自作聰明,以洗蝦片做水色及人工飼料代替天然餌料,來培育蝦苗,雖然蝦苗可以培育出來,結果害死了養殖業者。原因是蝦片及人工飼料極易造成蝦苗池的水質污染,雜菌叢生,細小又脆弱的蝦苗,生活在那種環境裏,極易感染細菌性疾病及鐘形蟲。此時繁殖業者都會下抗生素及其他一些藥物處理,其中抗生素不但殘害蝦苗,降低抵抗力,而且還會阻礙蝦苗的生長發育。這類蝦苗放養後,二十天左右開始死亡,直到六十天後,未死掉者不及2成,這樣的養成的成績,絕對虧本累累。很明顯地,蝦苗就是造成養蝦失敗的主要原因,如圖1所示。相片是同一池塘草蝦收成的結果,池塘一公頃,放養40萬隻蝦苗養了140天,總捕獲量爲1.1噸,其中合格品即30公克以上者佔30%,而5~20公克者佔55%,21~30公克者佔15%。由此觀之,蝦苗問題是當今養蝦業者所面對的嚴重問題,也是造成池蝦生長緩慢、育成率低、收益欠佳的主要問題。

據瞭解,國外有一些繁殖場都是具有水產養殖專業訓練的技術人員在經營,蝦苗的培育非常科技化,全程都投餵天然餌料生物,也絕對不投放抗生素及人工飼料。這樣的蝦苗,也讓養殖業者,養得非常安心。反觀臺灣的蝦苗繁殖業者,都是半路出家,未曾經過水產養殖專業訓練,以土法煉鋼法傳承下來,背棄了蝦苗培育的大自然法則而還不自知,尚得意洋洋,自誇自己的技術多高明,還把這種害人的方法拿去國外,讓外國的草蝦養殖業者,也都遭遇到跟臺灣相同的養殖問題。如果不更改方法,全世界的草蝦養殖業,也就會被問題蝦苗害到全滅!

(2)蝦池做水色問題

「蝦池做水色」是在蝦池中培養微小的餌料藻類,由於所培養的藻類不同,在陽光下所呈現出來的顏色也不同;綠藻類是呈現綠色水色,而矽藻類則呈現出褐色水色。無論如何,蝦池在蝦苗放養之前,必須先把水色做好,好讓蝦苗進池後,有充裕的天然餌料生物可攝食。因爲蝦苗自蝦苗池至養成蝦池,有了天然餌料生物的接駁;所以生長快而且長的也健康,因此,在一段時間內,可以不投餵人工飼料,又可以節省不少養殖成本。無論如何,蝦池做水色之良劣,就會直接的影響到池蝦生長的快慢及收成時間的長短進而影響到收益。

據瞭解,目前草蝦養殖業者的做水技術,仍然非常落伍,仍舊採用雞屎步、豬糞步或廚餘垃圾步等,常易培育出不良的藻類出來,反而影響到池蝦的生長。最近,國內外有生物科技公司有鑑於此,已經研發出生物科技及生化科技做水專用產品,而能完全地克服了做水的困難。尚有一些養殖業者,不明蝦池做水色的真正意義,竟然自仿間購買一些染料,將蝦池的水色染成綠色或褐色後就把蝦苗放入。當蝦苗放養之後,因池水中有色無藻,無天然餌料藻類可以供蝦苗攝食,因此就開始投餵人工飼料,池蝦的生長就會緩慢,成本也就隨而增加,最後常以失敗收場。


價格暴漲!一斤蝦近100塊錢!這種蝦必定是2019年的養殖新貴!


圖1:草蝦苗受藥害後,養成的結果


(3)人工配合飼料問題

自草蝦養殖業發展起來之際,很多的草蝦人工配合飼料的製造工廠,也就相繼地設立。各個廠商的飼料配方和成分組成各不相同,到目前爲止,也覆如此。由於飼料成分的良劣,就會直接影響到池蝦之生長以及其養殖成本。尤其近年來,國際間糧食短缺和海洋資源的萎縮,造成大宗原料如黃豆,麪粉及魚粉大幅度的漲價,致使飼料公司經營困難,又在養殖業者低價位的堅持下,飼料公司只好改變以往的配方,重新調整以配合養殖業者的要求,在「俗物無好貨」之情況,草蝦的生長就會緩慢。


近年來,生物科技進步甚快,早有廠商已經導入生物及生化科技,將其製造原料先行處理後,再調配其他成分,而製造出生物科技草蝦配合飼料。把草蝦人工配合飼料帶入一個嶄新的境界。草蝦生物科技飼料不但可以增加草蝦對於人工配合飼料的利用率,而且還可以減少排泄物量,降低池塘水質之污染。對於草蝦的生長助益良多。

2.蝦池水色不安定,容易倒藻

草蝦養殖通常是利用沿海地區不適合農作物之紅樹林地帶或沼澤地區,闢爲養殖場從事養殖,不但可以提高土地之利用價值,而且又可以增加人類的糧食。當養殖場經過多次的養殖之後,池塘受到養殖動物排泄物及殘餘飼料之雙重污染,造成養殖場老化(aging),生產力大爲降低,疾病相繼地產生,因而養殖業者不明究裏,就濫下藥物,造成養殖場二次污染,破壞養殖場的生態環境,影響養殖場的生態平衡。所以在養殖過程中,常會導致水色不安定,嚴重者影響到水中藻類死亡,使水色變掉,即所謂的「倒藻」。

水色是池水中藻類所顯現出來的顏色,這些藻類在池塘中,吸取水中之營養源,淨化水質,並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溶氧,提供池蝦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同時也可以直接或間接爲池蝦的餌料生物來源。所以池水中的藻類,在草蝦養殖生態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一但遇到倒藻,池水中的溶氧就會減少、隨而有機物增加,池塘的代謝能力相對的降低,池蝦開始生病,遊靠池邊而逐漸死,每次倒藻一次約損失蝦只25%,倒藻兩次幾乎沒有蝦只可收成了。

目前草蝦養殖業者都知道在蝦苗放養前,蝦池必須先做水,但是在養殖過程卻忘掉了養水與救水的工作。一般草蝦養殖業者在養蝦過程中,僅知道每日投餵飼料養蝦,卻忘了養水,其實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尤其養殖前期,水色容易消失,會造成池蝦生長緩慢,又養殖中後期,也因爲換水不當或下雨過多容易造成池中營養鹽不足而倒藻。無論如何,在養蝦的過程中必須適時適當的施肥或追加營養液,以維持水色的安定,才能獲得成功與豐收。一但遇到有倒藻的徵兆時,須立即換水,添加營養液及藻種,才能把水色救回來,避免池蝦之死亡。

3.草蝦養殖過程中,易發生疾病

草蝦養殖過程中,常因管理不當,而造成蝦只死亡,進而影響到育成率。草蝦的致病因素較爲複雜,每個致病因子又環環相扣。根據世界各地專家對於蝦病之研究,共同理出一個致病機序,即環境因素、病原體感染因素,和蝦體狀況因素等三者互相環扣在一起,纔會產生疾病,如下圖所示。

(1)環境因素:草蝦養殖池環境之良劣,是造成蝦只生病與否的主要因素。蝦池的環境主要是包括水質、池底狀況和水色。

(A)水質-蝦池的水質因子,不外乎鹽度、水溫、溶氧量、氨、亞硝酸、硫化氫及酸鹼度等。這些水質若在安全範圍內蝦只都無問題,若超越其安全範圍,蝦只易造成生理性之死亡。

(B)池底狀況-草蝦池況,往往每個池各不相同,一般泥沼池有機物較多,投餵飼料量須酌於減少,否則殘餘飼料及排泄物會滋生很多細菌,而易造成疾病,尤其在低氣壓來臨或下大雨之後,池水中的細菌會比原來增加3倍,蝦只極易造成疾病死亡。

(C)水色-蝦池水色要保持安定,一但遇到倒藻,會造成水中溶氧減少,大量藻體分解後,產生大量細菌及硫化氫、亞硝酸、氨等有毒物,池蝦在這種生物性及化學性不良的環境下,就容易產生疾病死亡。

(2)病原體感染因素:蝦只發生疾病,都需要有病原體感染。一般蝦池的環境好,蝦只健康,病原體不易感染蝦只。一但蝦池環境變惡,蝦只體弱,就容易導致病原體感染,而產生疾病。

(3)蝦體狀況:蝦只健康,抵抗力強,就不易被病原體感染。目前草蝦苗在培育過程中,繁殖場的師傅都會下抗生素殺菌,同時會削減蝦苗的抵抗力,所以蝦苗放養到蝦池後,二十天左右就開始陸續得病死亡。若再加上池況有了變化,蝦體狀況更糟,易造成全場死亡。

4.養殖成本過高,利潤低


價格暴漲!一斤蝦近100塊錢!這種蝦必定是2019年的養殖新貴!


圖2:草蝦致病機序


草蝦養殖成本太高,如果逢蝦價低,無利可圖,是目前草蝦養殖業者共同的心聲。所以,降低養蝦成本,提升育成率,仍是養蝦圖利之不二法門。草蝦養殖主要的成本來源是人工飼料費及電費。

草蝦人工配合飼料之良劣,影響草蝦的生長及育成率至巨,由於飼料廠商的飼料配方各不相同,價位也互異,尤其養殖業者爲了降低養殖成本,在低價位之堅持下,哪裏可以購得好飼料呢?草蝦也因爲每天攝取低價位的垃圾飼料(junk feed),其生長就會緩慢,養殖業者又在飼料廠外務員的慫恿下,每天不斷的投餵多量的飼料,到了收成時,池底的中央都會形成一個大的半圓球,這一大團的堆積物,就是草蝦不能消化利用的飼料殘渣物及殘餘未喫掉的飼料。每次收成後,得需花費人力物力給予消除掉,無形中也就增加了養殖成本。結果花費飼料成本太多,養成的利潤自然就低。

電費是草蝦養殖成本來源之一。草蝦養殖得須有電源或發電機,用以來啓動養殖場的水車,不斷地補充水中的溶氧,以供應池蝦的氧氣的需求,不可以中斷,所以電費是草蝦養殖業者一大負擔。一般池蝦一噸量二臺水車就夠了,但是有些養殖場卻啓動過多的水車,造成養殖成本增加,而收益減少。

如何降低養蝦成本,增加利潤,是每位養蝦業者夢寐以求的事。草蝦是南方熱帶海域的海產蝦類,在熱帶地區由於餌料生物非常充裕,但卻很少有養殖業者好好的利用,令人有像住在金礦上,天天喊窮之感。養殖業者若能善用養殖場附近的浮游生物,把池塘水色做好,讓其在蝦池中,形成食物網,蝦苗放養後,一個月左右不必啓動水車及投餵人工飼料。熱帶地區蚊蠅特別多,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生物資源,將蚊蠅誘到養殖池來產卵,孵化出來的幼蟲就可以直接當爲幼蝦的天然餌料生物,也可以將蚊蠅誘到產卵場來產卵,將孵化出來的幼蟲(蛆),培育長大後,可以當爲中蝦的餌料生物,如此能善用這些上天恩賜的資源,每公頃每次至少可以節省一噸的人工飼料,養殖成本也因而降低了。

 

草蝦養殖生物科技化

近年來,生物科技進步甚快,生物科技公司如雨後春筍競相設立,已有不少生物科技公司已經投入鉅額資金,從事水產生物科技之研發,將會帶動水產養殖及水產飼料製造生物科技化。以改善當今的草蝦養殖技術,目前國外已有生物科技養蝦公司的設立,頗須國內養殖業者留意,若國內的水產養殖技術仍停留在原地踏步,在不久的將來,將會被人家比下去了,「養殖王國」也將危危可及。

1.蝦苗繁殖生物科技化

蝦苗的繁殖方法,必須拋棄以前師傅傳承的洗蝦片,投人工飼料,下抗生素等之不良方法,改用科技化方法,當蝦母進場前,必須經過嚴格的病毒檢疫,蝦苗出場前也必須經過檢疫,又蝦苗在培育過程中,蝦苗池一律培養餌料(藻水)來飼育蝦苗,而以生物製劑來處理池底。全程都以生物的方法,生產出健康無病原的蝦苗,讓養殖業者養的安心,也養的成功。

2.養殖管理生物科技化

草蝦養殖方法,必須拋棄以往的雞屎步、豬屎步和廚餘垃圾步,而邁向生物科技化的方法前進。目前已有廠商研發出生物科技及生化科技產品,專門用魚蝦池培育食物鏈養蝦的有效方法。不但可以讓蝦只長的健康,而且又可以節省飼料成本。除此之外,蝦池池底沉積之有機物,則以添加生物製劑處理,減少污染,防止蝦只生病,避免使用抗生物或其他藥物,污染池塘及蝦只,影響到外銷的聲譽。

3.草蝦飼料製造生物科技化

一般草蝦飼料的製造均以魚粉及黃豆粉爲主要原料,其中黃豆粉含有酵素抑制劑,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黃豆素(soyin)爲一種毒蛋白質,會阻礙蝦只之生長。所以爲了克服黃豆粉這些不良因子,以提升蝦只對於飼料之利用率,所以飼料原料得須先以生物科技及生化科技方法處理後,在調配一些生化科技產品,再製成蝦飼料。這種生物科技飼料,可以增加蝦只消化率及嗜口性,而減少排泄量,達到飼料有效地利用。

無論如何,草蝦養殖技術是帶動所有水產養殖技術進步的火車頭。如今草蝦養殖技術開始進入生物科技的時代,期望不久的將來,水產養殖技術也能隨着草蝦養殖技術的進步而進步,以迎接的新的挑戰。

價格暴漲!一斤蝦近100塊錢!這種蝦必定是2019年的養殖新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