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走进影院,上了大荧幕,在近几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也屡见不鲜。2018年夏天上映的《大三》,还有2017年也上映过一部关于慰安妇的《二十二》,票房口碑都有不俗的表现。这是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成熟表现,也是中国的电影观众欣赏水平越来越高的体现。但是整体来说,把纪录片和商业剧情电影放在一起竞争也是很残酷的一件事。像欧美那种成熟的电影市场这方面做得就很值得借鉴。就是人家有艺术院线,像一些艺术片,纪录片都是在艺术院线长线放映。我们国内一直没有艺术院线。

去年的年底国产纪录片《四个春天》也走向了大荧幕,这部纪录片很独特,就是这一部私人家庭录像,私人家庭录像走进电影院,好像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

很多的私人记录电影拍的很粗糙,完全不讲究画面构图,这部纪录片是少有的很注重画面的构图的片子,画面的质感也达到了电影所要求的影像质感。内容上来说,这部片子没有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都是两位老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生活的细水长流。电影里的父亲母亲就是我们中国千千万万普通劳动人民家庭父母的缩影。记得电影里父亲母亲要去外面爬山游玩,作者要给父亲母亲合影留念,母亲看到自己手上的袖头还没取下来,就边取袖头边说袖头该洗洗了,又随口说还有两个被套该洗洗了。这就是母亲潜意识里面装的东西,她他们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家庭小活。这种忙忙碌碌已经成为父亲母亲们的生活习惯。

电影里父亲拿起年轻时的照片,感叹时光荏苒,照片中的人很多都不在了。几年前年有一首歌感动无数的人《时间都去哪了》。时间都去哪了?对于我们千千万万的普通家庭的父母来说,时间在我们刚出生时哇哇夜闹的无数个夜中,时间在送我们上学放学的马路上,时间在母亲每天炒菜做饭的厨房里,时间在我们长大离开家后想念我们的无数的岁月里,时间在站在车站等待我们归来的期盼里,时间是在我们不在身边而他们年华老去的时光里。

电影里姐姐重病在床,父亲母亲无助痛苦的表情让人动容。但是姐姐去世的时候,母亲表现的又异常的平静。母亲站在院子里,静静的站在女儿棺材前发呆的时候。我眼睛有点湿润。这就是母亲,一家人的主心骨,白发人送黑发人,她的内心一定是非常痛苦的,一个人最大的痛苦不是亲人去世的时候的哭天喊地,而是后来长久的岁月中突然在某些时刻想起来去世的亲人的那种阵痛。就像片子后面父亲拿出原来姐姐唱歌的录音在电视机上放,母亲边听边擦眼泪。这种突然想起来的痛,是亲人离世带给人最大的痛苦。

我们每天在钢筋混凝土的世界里拼生活奔未来,忙忙碌碌,我们真的忽略了很多人生贵重的东西,很残忍的是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父亲母亲已经年华老去,每个人都有陪我们长大的父母,但是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父母没有陪他(她)们变老的孩子。不要忘记,在我们东奔西跑的忙碌中,还有我们父母溜走的时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