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長林》中蕭元啓和蕭平旌的身份其實也很接近,他們的祖父都是皇帝,都是皇室宗親,他們的父親一個是萊陽王,一個是長林王,地位相當。只是蕭元啓從小喪父,沒有蕭平旌那樣得到父兄的培養和慈愛。然而後來這一切,蕭平旌也完全失去了,他和蕭元啓都變成孤軍奮戰的人。

蕭元啓的心中充滿了恨,無論是他父親的離世,還是他母親的離世,都在他的心中種下了恨的種子。蕭平旌後來也失去了一切,但蕭平旌從來沒有因爲失去而懷恨。很多人都認爲,這纔是蕭元啓和蕭平旌最大的不同。蕭元啓的身上充滿了壓抑的黑暗,而蕭平旌則和當年的林殊一樣,是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

蕭平旌之所以能得到梅長蘇也就是林殊的真傳,得益於兩個人的栽培。一個是梅長蘇的弟子,也就是蕭平旌的親生父親蕭庭生,另一個人則是梅長蘇的朋友,琅琊閣閣主藺晨。蕭庭生雖然多年來很少提到梅長蘇的名字,甚至根本不提。但是梅長蘇當年的長弓就掛在蕭庭生的書房裏,長林風骨,保境安民,他時刻都謹記着當年先生的教誨。

當年梅長蘇在琅琊閣養傷,結識藺晨藺少閣主,兩人深交多年。梅長蘇的家國天下的境界藺晨欣賞,梅長蘇的病痛折磨藺晨心疼,梅長蘇的執着堅韌讓藺晨佩服。如果說,天下誰最瞭解梅長蘇,應該就是藺少閣主了。梅長蘇故去後,藺晨在蕭平旌身上看到了當年的梅長蘇。

所以,藺晨更加愛重蕭平旌,無論是武功還是謀略,他都對蕭平旌傾囊相授。無論是蕭庭生對蕭平旌的培養,還是藺晨對蕭平旌的教育,都浸潤着當年梅長蘇的風骨傳承。更爲關鍵的,是那份大善大愛的傳承。如果說在金陵誰受到的委屈最多,不是蕭元啓,而是爲國浴血奮戰的蕭平旌。

畢竟,蕭元啓的父親母親是爲一己私利,犯下大錯,屢屢受到寬宥而不知感恩之人。而蕭平旌的父兄,則是心中裝着家國,赤膽忠魂,卻每每遭受小人猜忌的忠良。這其中的區別,自然是天上地下,更重要的是蕭平旌最終想得到的是權力地位,而蕭平旌想的依然是爲更多的人謀福祉爲天下百姓謀平安。平旌說過,金陵高官們的生命是命,邊疆的戰士和百姓的生命也是命,這就是心懷天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