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米秋運

小人物的驚世之戰

故事發生在1941年末,香港淪陷,日軍侵佔香港瘋狂搶掠,搜捕滯留在香港的中國文化人士,強令他們合作。香港東江游擊隊接到上級指示,緊急營救躲避在香港、九龍的文化人士,並在香港人民的掩護救助下,全部安全撤離香港。之後,通過槍戰、巷戰、炸藥、硝煙、鮮血和犧牲,講述在香港淪陷的三年零八個月日子裏,一羣地道的香港小人物爲保衛香港與兇殘的日軍抗爭,奉獻出青春和生命的真實故事。

整部影片在敘事風格上,依然部分採用了《黃金時代》的他者述說模式,由梁家輝扮演的角色採用回憶的方式講述人心惶惶,風雨深深的故事,影片不斷拉回黑白場景下的現實,梁家輝在特寫的鏡頭中扮演着述說者的角色。一開始的引子,就是護送在香港的左翼文人離開。霍建華和周迅所演的男女主角,都是學校的老師,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自帶一種文人氣質。在茅盾離開的時候,意味深長的對護送他的方蘭說了一句:“勝利再見”。這句臺詞,不僅僅是一個美好的祝願,也可以說是一種信仰。這句“勝利再見”,從頭到尾,支撐這些在逆境中抗爭的人。在這樣的時代,沒人能選擇怎樣生,選擇怎樣死,但他們卻最終選擇了怎麼活。

聯想到本片的歷史背景,不難想到“明月”代表了希望寓意着勝利!在本片最後,周迅飾演的方蘭送走彭于晏飾演的劉黑仔,是影片中第一次出現的明月當空的畫面,象徵着艱難歲月即將過去。

導演許鞍華解釋了一種“明月”,大意是即便在戰爭時期,月亮星星這些自然而美好的東西同樣存在,顯然,電影並沒有用這個深重的故事讓觀衆去感受民族危難時的悲壯和豪情,而是打開了一本歷史畫卷的邊角,讓我看到歷史背後最簡單易得但又容易被摧毀的東西!

整部電影並沒有在炮火和抗爭上用太多的筆墨,而是把更多的筆墨放在明月上,這明月是山水星辰,是鳥語蟲鳴,是再見時家人相聚,戀人相擁,是最平凡的生活,至於“幾時有”,只是因爲不得不去守護平凡的生活,但是沒有人知道明月在哪裏,他們所做的只是,相信在雲之後有着這輪明月。

影片最後用一個平移鏡頭來結束回憶,將觀衆從亂世帶到盛世,用明月映照下的繁華香港,來向曾經付出的犧牲者致敬!

編輯:姚黎華

審稿:鄒建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