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娘道》口碑的两极分化,看电视剧市场受众的割裂

饱受一个多月的摧残,76集的“反封建”题材长篇巨制大戏《娘道》终于大结局落幕了。在收视率逆天夺冠的狂欢中,该剧也如期收获了水军般的差评。

作为一部打着歌颂母爱口号的史诗大剧,近日《娘道》却被《中国妇女报》发文痛批:“《娘道》的收视率排名在多个台位列第一,但它在豆瓣上的评分却低至2.8分,高收视率中如此低的评分也是少见了。人们批评《娘道》,不是因为它表现了封建糟粕,而是它把封建糟粕的毒瘤描绘成了鲜花;用所谓的娘道,覆盖了女性的所有价值;把对女性的压榨和女性的愚昧包装成了伟大的付出。生儿子才是王道,女人地位卑贱,的确是那个时代实际存在的弊病,可是,《娘道》里没有批判,却是歌颂。”

从《娘道》口碑的两极分化,看电视剧市场受众的割裂

一直扮演“戏精”角色的导演郭靖宇又坐不住了,跳出来反驳称,《娘道》本来就不是拍给年轻人看的。

一边是追剧追的津津有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粉,一边是对该剧痛恨不已嗤之以鼻的中青年群众,饱受争议的《娘道》从开播之初就显现出了其两极分化的口碑走向。而在如此对立的两方观众面前,《娘道》也反射出了国内当下影视剧受众群体不断出现割裂的一种主流趋势。

神剧《娘道》都教会了我们哪些妇道真理?

《娘道》到底是怎样一部神剧呢?在我们大声疾呼“女性的自由不止一种”的2018年,《娘道》则反其道而行之,借民国时代背景让女主在剧中喊出,“二少爷,我配不上您,您就休了我吧。休书就写瑛娘不事公婆,生不出儿子。”

首先要指出的一处错误是,就算是古代“七出”中的“无子”,也只是妻子无法孕育子女,而不是特指“没有儿子”。所以,该剧一经播出,就溢出了满屏的封建愚昧。

《娘道》以民国初年的山西为背景,围绕孝兴大户人家隆家,讲述了被用来祭河的河姑瑛娘和她五个孩子的故事。

大难不死又喜提夫君的瑛娘得知丈夫是大户人家的少爷后,默默发誓要毕生伺候夫君二少爷,并尽早给二少爷生个儿子,以延续隆家香火。

从《娘道》口碑的两极分化,看电视剧市场受众的割裂

瑛娘生儿子的决心有多大,先看她难产的时候,声嘶力竭振聋发聩的喊出,“我这条贱命算什么?我一定要为二少爷生出儿子。”

估计宫斗剧里专职给皇上生孩子的娘娘都不敢像瑛娘这么拼吧,此刻有没有觉得乾隆对妃子们真是宠爱有加。

从《娘道》口碑的两极分化,看电视剧市场受众的割裂

如果瑛娘顺利生下儿子,这剧大概也拍不出70多集的,于是剧情的走向必定是瑛娘始终召唤不出SSR的儿子,还给三个女儿分别取名“招娣”、“盼娣”、“念娣”。而且,由于觉得对不起丈夫,小女儿刚刚断奶,她又决定再生一个。

从《娘道》口碑的两极分化,看电视剧市场受众的割裂

最后,瑛娘终于在牢里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牢生”。而这个儿子又注定了会是一个不争气的主,当了汉奸。当百姓们要枪毙汉奸牢生时,为了保住隆家的血脉,瑛娘挺身而出替儿子挡了一枪。

从《娘道》口碑的两极分化,看电视剧市场受众的割裂

对比女儿被杀时的场景,瑛娘仅仅是唱了首歌。而女儿刚死,瑛娘便转身对儿子说,“娘就你这么一个儿子,你才是娘的命根子”。

除了对生儿子这件事疯魔外,瑛娘还是所有三纲五常封建陋习的忠实拥趸。

当丈夫怀疑瑛娘与外人有染时,不分青红皂白就打了她,并掏出手枪扣动扳机要杀了她。然而,瑛娘也一点不生气,还告诉女儿们,“别怪你们爹,毕竟他是你们的亲爹。”

因为放火烧了哥哥的家,瑛娘在牢里呆了一年。走出监狱时,遇到了等待三儿子出狱的婆婆,瑛娘完全忘记了当初如何被刁难,被赶出家门,她抱着孩子走到婆婆面前,给她磕头。

不仅如此,瑛娘因为小时候当过河姑,虽然后来死里逃生,但却一直对自己“原本该死”的命运深信不疑,毫无反抗精神。

可以说,按照过往爆款的剧情元素,《娘道》一个都没落下,什么“乡村中年玛丽苏”呀,剧中只要是跟瑛娘打过交道的男人都会控制不住的爱上她;并且瑛娘还开了女主外挂,跳黄河不死,坠崖不死,徒手背着两个活人爬山,如同民国女版贝尔……

截至目前,《娘道》的豆瓣评分只有2.7分,网友们纷纷批评该剧过度宣扬母爱,反而有些道德绑架的嫌疑。而导演还不断从男性视角去物化女性,鼓吹三从四德的封建迷信,简直让人三观炸裂。

导演郭靖宇:口碑差的黑锅我不背

在《娘道》上映之初,该剧导演郭靖宇曾发表了一篇微博长文《起来,与操纵收视率的黑势力决一死战》,揭露正在北京卫视和江苏卫视上映的《娘道》收视率遭遇造假的黑幕。

郭靖宇声称,因自己未花钱购买收视率,导致该剧被压一年多未播。不仅如此,在他个人拒绝购买收视率之后,还遭到了利益集团的威胁。

文章中,郭靖宇称《娘道》于2016年拍摄、2017年做完后期,与某卫视签订播出合同后,作品却一直被告延播。在找到该卫视的项目总监询问缘由后,却被告知必须购买收视率才能播出,对方要价90万元一集,按照最初80集的剧集体量,也就是说光花在收视率造假上的费用就还需要7200万元。

对此,郭靖宇愤怒的表示:“这家卫视购买《娘道》的价格是130万一集,也就是我们要上交其中的70%给他们当保护费才能播出。”

此内幕一经曝光,立刻引起了观众和相关部门的重视,造成了不小的轰动。当然,即便是这种黑内幕,也还是为《娘道》的播出引流不少。很多观众留言表示,正是冲着导演郭靖宇的这股清流气质和公平正义来看这部剧的。

从《娘道》口碑的两极分化,看电视剧市场受众的割裂

随着剧集内容的不断播出,观众们对于剧情内容的质疑也开始逐渐增多,但导演郭靖宇对此并不认可,坚持称这么多人黑这部剧是因为受了资本力量的操控。

坦白讲,作为一名专业导演,郭靖宇往年兼确实拍摄过多部优秀作品,包括之前大火的《刀锋1937》、《铁梨花》、《打狗棍》、《大秧歌》等,按照郭靖宇的导演实力,《娘道》口碑如此扑街确实也在意料之外。

而郭靖宇本人对于《娘道》遭遇差评的解释是,这个作品本身就是批评封建迷信糟粕的,只不过在还原那个历史时期的弊病同时,在此基础上写故事而已。

但问题也恰恰出在此处,郭靖宇是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导演,但却拍不出具有批判精神的影视作品。

了解郭靖宇的人一定都知道,他所执导的电视剧故事几乎都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来,而他拍剧的手法也偏向于讲故事,复述当年确实存在的历史现象。

郭靖宇是一个喜欢把旧年代里封建的东西放在明面上进行批判的导演,若观众一味的通过现代人的思维去揣度剧中人物的思维和行为确实是不够合理,但《娘道》之所以扑街正是因为他太过专注于表达这种封建思想历史,反而忽略了作品真正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也就是具有正能量,以及具有引导和传播力量的思想价值。

《娘道》的失利,身为导演的郭靖宇有不可脱卸的责任。

两极分化、群体割裂,观众到底在哪里?

有人说,《娘道》的爆红只是给接受过传统思想教育的中老年观众们一个释放的窗口,他们在剧中找到了价值观的共鸣,以及说陪看的子女们拉高了收视率。

另一方面,即使豆瓣评分跌至0分,媒体们骂的狗血淋头,《娘道》所对准的爷爷奶奶粉依然听不见看不到。而他们只会对着电视机语重心长的跟你讲,“孩子啊,做女人就应该这样”,“孩子啊,你将来也得找个这样的媳妇。”

甚至有网友抱怨称,自己的婆婆天天拉着她一起看《娘道》,就是借此怂恿她生二胎。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国平均每人每天收看电视132分钟,比2017年上半年少了12分钟,下降幅度为8.33%,是5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与2014年上半年相比,下降幅度达到19.02%,减少了31分钟,短短的5年间,人均看电视的时间整整缩短了半个小时之多,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对收视行为进行进一步分流。

从《娘道》口碑的两极分化,看电视剧市场受众的割裂

但与之相反的是,老年人一直都是对电视剧收视率贡献最大的受众群体。2018年上半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观众人均收视277分钟,是唯一一个与2017年同期保持等量收视的群体,而其他各年龄段观众的收视量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尤其是中青年群体表现最为明显。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郭靖宇表示,“我是个年轻的老导演,从事艺术工作28年,从第一天起讲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人民包括很多坐在电视机前的中老年观众,他们不会上网、不会付费买视频网站会员,如果都去为年轻观众拍戏,他们在电视上看什么呢?我不反对为收视率服务,但我觉得为人民服务更高级。”

不得不承认的是,观众的“割裂”正是成就《娘道》收视率的神奇之处。

首先,它割裂了观众群体的年龄范围:中老年观众津津乐道,每晚必追,而年轻受众对这部剧的评价则是三观不正,封建迷信。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封建思想存在于老一辈的观众心中,他们经历过旧时代的蹉跎,更能够从记忆深处找到与作品的共鸣。

其次,像瑛娘这种为了孩子和家庭丢失自我的奉献思想,正是父母一代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近几年电视剧的主流题材大多都是面向年轻群体的都市剧、偶像剧、宫廷剧等,适合父母观看的电视剧内容越来越少;而《娘道》的上映不仅满足了市场缺口,而且也正合中老年父母辈的口味喜好。

还有,父辈们虽然是传统荧幕的忠实用户,但却也是互联网上沉默的一代人,与知乎、豆瓣的用户群体并不对等。豆瓣的超低评分和网络一边倒的差评,对于他们来说完全不会奏效。

从《娘道》的用户画像来看,山东、河南用户对该剧的关注度最高,分别位居第一、第二位。这两个省份文化历史悠久,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当地观众也许更能够理解剧中人物表达的男婚女嫁、延续香火的情感。

从《娘道》口碑的两极分化,看电视剧市场受众的割裂

批判封建思想的国产电视剧,曾经出现过《大宅门》《大红灯笼》《白鹿原》等上乘作品,人们看后会从人物与时代和个人命运的抗争中汲取一种民族力量。但可怕的是,《娘道》的服务对象虽然是中老年群体,但由于剧中并没有批斗和反抗,只是单纯的讲述,反而会让这部分观众从共鸣中沉迷效仿,并没有任何反思和抗争。

而这,或许才是这部剧真正可怕的地方。

最后提及一点剧情bug:“娣”在古时是妇人对丈夫的弟妇的称呼,或是姐姐对妹妹的称呼。瑛娘迟迟生不出儿子可能是因为她的三个女儿分别是“招娣”、“盼娣”、“念娣”,也就是常说的想啥来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