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讀完《老人與海》這本書的時候,根本不理解這樣講述老人捕魚的故事怎麼能成爲世界名著,長大後才知道,書中的老人是我們平凡人最值得敬佩與學習的榜樣。如今重讀這本經典,更是感慨萬千,似乎老人那瘦骨嶙峋的身軀,不服輸的眼神一直閃現在我的腦海。

老人與海讀後感,不向命運屈服

這本書中講述了老人聖地亞哥出海捕魚,卻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收穫,最終歷經千辛萬苦,捕獲了一條比船還長的大馬林魚,正當老人開心的返航途中,遭到鯊魚的襲擊,這條大馬林魚最終被啃的只剩下骨頭。我想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是相當大的打擊,畢竟擁有在失去是多麼令人傷心難過啊。雖然在捕魚上也許老人是失敗的,但是老人的精神卻沒有被打倒。

老人與海讀後感,不向命運屈服

他依然倔強的把魚骨頭帶回去,他認爲他並沒有被鯊魚打敗,而是因爲自己走的太遠啦。我想這本書的意義所在就是告訴當時處於世界戰爭之後的人們,沒有什麼可以打敗我們,除了我們自己。繼續像老人一樣站起來,與厄運做抗爭。

老人與海讀後感,不向命運屈服

即使是一個捕魚的老人都絕不屈服,更何況是我們呢?正如老人所說的那樣:“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被打敗的,人可以被毀滅,卻不能被打敗”我們要學習的是老人這種敢於拼搏和直面苦難的勇氣與決心。

合上書,我似乎還能聞到海面上撲面而來的海風,看到那艘孤獨的小船,一位老人精神飽滿的出海,也許我們該好好向老人學習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