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獨角獸們在美股市場中扎堆上市。

  先有Uber和Lyft兩大出行巨頭爭相上市,後有圖片分享平臺Pinterest、視頻會議軟件開發商Zoom、企業通訊平臺Slack及SaaS提供商Medallia等美國熱門公司也紛紛進入資本市場。

  今年開年以來,包括鬥魚、萬達體育、玖富、老虎證券、新氧、雲集、跟誰學、如涵控股等在內的不少中國公司也選擇在美股上市。

  實則,不少美國和中國的獨角獸公司發展到今天都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獲得了多輪融資,其中一些投資方或有退出預期,獨角獸們需要作出是否進行IPO的抉擇。

  除了上述已經成功IPO的公司外,還有不少獨角獸公司已將上市計劃提上日程,伺機而動。

  有IPO預期的美國公司(數據來源:公開信息,僅供參考)

  有IPO預期的中國公司(數據來源:公開信息,僅供參考)

  這其中不乏備受矚目的短期租賃網站Airbnb、共享辦公空間WeWork、外賣送餐平臺DoorDash、配送創企Postmates、送貨平臺Instacart、大數據分析公司Palantir等美國公司,也包括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字節跳動、滴滴出行、名創優品和優客工場等中國公司。

  美國獨角獸扎堆上市

  在被曝出即將上市的美國諸多獨角獸中,Airbnb和Palantir算是成立時間較早、估值相對較高的公司。目前,在二者各自領域當中,也並未出現強有力的競爭者有被曝出近期有IPO的計劃。

  作爲在美國起家的提供租賃民宿的平臺,Airbnb成立於2008年,其中兩位創始人Joe Gebbia和Brian Chesky爲了解決租房困難和資金不足的問題而創辦了Airbnb。

  今年4月,Airbnb CEO Brian Chesky表示,公司準備在今年晚些時候IPO。

  從盈利情況和體量來看,Airbnb似乎也確實到了將IPO提上日程的時候。今年初,Airbnb就曾對外表示,不包括某些費用在內,公司已經連續兩年實現了盈利。

  從其體量來看,2016年,公司的估值就高達260億美元,目前,Airbnb內部給出的公司估值爲380億美元。雖然公司內部給出的估值也並非全然可信,但這一估值還是遠超其在住宿領域的競爭對手Expedia的180億美元及希爾頓的250億美元估值。

  在融資方面,根據Crunchbase統計的數據顯示,Airbnb已獲得了累計15輪、總金額達44億美元的融資,但其最新一輪融資距今已有近一年的時間,於2018年9月完成。

  但擁有高估值的大數據分析公司Palantir的上市之路則前途未卜。該公司原計劃於2019年下半年上市,但或因只有一名獨立的董事會成員,且尚未組建新的銷售團隊,而不得不推遲其IPO時間。同時Palantir認爲,公司還需要找到足夠的經驗豐富的財務人員來處理首次公開募股的繁重財務事項,因而將IPO日期延至2020年。

  目前關於Palantir的估值也有很大爭議。去年底,公司給出的估值爲110億美元,然而,摩根士丹利則給出了 410億美元的估值。而在2015年,私人投資者對這家初創公司的估值爲200億美元。

  Palantir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成立於2004年,在世界各地設有辦事處,包括紐約、倫敦、華盛頓、洛杉磯和東京。其主營業務是提供數據服務,競爭對手包括IBM、SAS Institute、Esri等。

  在科技圈和地產圈都備受關注的WeWork也終於要迎來了IPO,市場普遍認爲這或將成爲今年繼網約車巨頭Uber之後的第二大美股IPO。

  共享辦公空間WeWork近日已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招股書,本次IPO承銷商包括摩根大通、高盛、美銀證券、巴克萊、花旗、瑞信、滙豐、瑞銀和富國銀行等9家投行,其中摩根大通和高盛爲主承銷商。市場普遍預期其最早將於今年9月上市,募資規模可能高達30至40億美元。

  自2010年成立於美國紐約,成立9年以來,WeWork迄今一共融資近130億美元。今年初,日本軟銀集團向WeWork投資了20億美元助推了WeWork的估值大漲,後者的母公司The We Company目前在私募市場估值已高達470億美元。

  招股書中披露的數據顯示,雖然WeWork努力將自己包裝成一家科技公司,但實則更像是一家傳統的房地產企業,因而投資者也面臨將WeWork對標成科技公司,還是定義爲傳統房地產企業的估值壓力。

  目前,WeWork已在全球29個國家,111座城市擁有528個營業點。招股書透露,公司除了在現有城市中積極擴張,也將新增進軍169座城市,並將積極拓展美國以外的市場。

  同爲外賣配送領域的兩家公司——DoorDash和Postmates都有着IPO計劃,但二者在市場當中的估值還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超百億美元估值的DoorDash是一家美國外賣送餐初創公司,由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們創辦於2013年,被稱作爲美版餓了麼。

  公司的估值在近幾年迅速增長,今年2月,在完成了3.5億美元的F輪融資後,其估值增長至71億美元。同年5月,隨着DoorDash完成其最新一輪6億美元的G輪融資後,其估值接近翻番達到126億美元。

  鑑於Uber、Lyft在上市之後不盡如人意的股價表現,加之風投資本對於在線外賣配送公司的熱情依然不減,對於近期獲得了最新一輪融資的DoorDash來說,其似乎並不急於IPO。

  DoorDash目前在美國和加拿大布局超過4000個城市,其合作伙伴除了餐館外,沃爾瑪也在使用DoorDash進行食品雜貨配送。此外,DoorDash開發的DoorDash Drive,可允許企業使用DoorDash網絡來自己配送食品雜貨。

  雖然DoorDash已成爲全美增長速度最快的“最後一公里”配送公司,但在美國食物外送市場當中,諸如GrubHub,Ubereats,Postmates,Instacart等公司也是DoorDash不可忽視的競爭對手。

  其中,同樣提供食物外送服務的美國配送創企Postmates也被曝將於今年IPO。據報道,Postmates將於下個月公開遞交IPO申請,屆時,美國銀行和摩根大通將成爲主承銷商。

  相較於DoorDash高達126億美元的估值,Postmates在完成最新一輪1億美元F輪融資後,公司的估值也僅達到18.5億美元。

  成立於2011年,Postmates至今共獲得了6.81億美元的融資。其上一輪融資發生在去年9月,其獲得了由Tiger Global領投的3億美元的融資,彼時估值達12億美元。

  Postmates目前在美國超3500個城市開展業務,同時也進入了墨西哥。其每個月可以完成500萬次配送,此前數據顯示,Postmates在2018年營收額預計可達4億美元,銷售的食品總額估計爲12億美元。

  此外,同處於配送領域,送貨平臺Instacart也有着IPO計劃,其CEO Apoorva Mehta於今年1月明確表示公司一定會IPO。

  去年11月,Instacart獲得了2.71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方包括Tiger Global Management,Coatue Management,Valiant Capital,估值達78.7億美元。截至目前,Instacart累計獲得了18.7億美元的融資。

  Mehta此前曾在亞馬遜擔任軟件工程師,在離開亞馬遜後約創辦過20家公司,皆以失敗告終。2012年,Mehta創辦了Instacart,最終在美國市場上取得了立足之地,目前,其在北美爲超過4000個城市提供服務。

  由此看來,美國近期有IPO計劃的公司當中,諸如DoorDash、Postmates、Instacart等配送領域的公司佔了一定的比例,而最被大家所熟知的Airbnb和WeWork也終將迎來市場的考驗。

  被曝將赴美IPO的中國獨角獸

  包括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字節跳動、滴滴、名創優品、優客工場等在內的中國公司也被曝將於今年赴美IPO。

  其中兩大礦機巨頭比特大陸、嘉楠耘智擁有相似的命運,都曾夢碎港交所。

  作爲全球礦機巨頭,繼比特大陸無緣港交所後,今年6月,又被曝其恢復IPO計劃,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IPO文件。據報道,公司可能通過美國IPO融資約3億-5億美元。但目前暫無有關比特大陸的公開招股文件。

  自2013年成立以來,比特大陸主要獲得四輪融資,去年8月,其完成了最新的4.4億美元B+輪融資,由Pavilion、Palace Investment、國科投資等參投。

  比特大陸自稱擁有150億美元估值,但有媒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現在市場可能給到的估值只有40到50億美元。

  而同樣折戟港交所上市路的全球第二大比特幣礦機生產商嘉楠耘智也被曝赴美IPO,並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祕密遞交了上市申請,募資金額2億美元。

  嘉楠耘智也曾幾次嘗試想要登陸資本市場。2016年,嘉楠耘智曾試圖通過“借殼”的方式登陸A股;2017年,其再次尋求在新三板掛牌上市;2018年5月,嘉楠耘智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申請,6個月後,上市申請“失效”。

  今年3月,嘉楠耘智宣佈完成數億美元的戰略融資,投後估值達數十億美元。今年1月公佈的《2018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顯示,嘉楠耘智的估值爲150億元人民幣。

  作爲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後起之秀,字節跳動和滴滴出行發展迅速,也曾多次被曝即將IPO,只是傳聞中的上市地點也多次發生變化。

  2018年10月,今日頭條母公司字節跳動被曝已完成Pre-IPO融資,融資金額不低於25億美元,估值已達到750億美元,同時,字節跳動內部已啓動IPO相關的準備工作,計劃明年上市。今年7月,有消息人士稱,字節跳動有些老股正在進行轉讓,轉讓價格爲估值600億—660億美元。

  關於字節跳動上市地點的傳聞也持續不斷。今年2月,有傳聞稱字節跳動或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被字節跳動方面否認。另有傳聞稱,在選擇科創板上市之前,字節跳動還曾考慮在紐約或香港上市。

  作爲擁有如此高估值的超級獨角獸,字節跳動背後的明星投資機構也不勝枚舉,其中包括SIG海納亞洲、DST、紅杉資本中國、新浪微博基金、建銀國際、泛大西洋投資、H Capital、軟銀願景基金、春華資本、KKR等。

  成立於2012年的滴滴出行此前也曾被曝將要上市。2018年3月,滴滴曾對媒體表示,“目前不着急上市,可能在未來18-24個月啓動”。同年4月,媒體紛紛報道,滴滴最早可能於當年下半年完成IPO,上市地點選擇在美國,目標估值區間爲700億-800億美元。隨後,外界又稱滴滴出行欲在今年下半年赴港上市,且不排除以同股不同權的形式上市。

  但因2018年滴滴順風車業務安全問題頻發,爲公司帶來了不小的輿論壓力,公司表示暫無上市方面的考慮。

  滴滴的融資進程在近兩年也出現放緩。今年7月,豐田汽車對滴滴戰略投資了6億美元,而除這筆投資外,其上一輪融資發生在2018年7月,彼時滴滴的估值達600億美元。

  但今年4月Uber遞交的IPO文件揭示了滴滴的估值情況。Uber表示,其擁有滴滴15.4%的股權,這些股權在2018年年底時價值79.5億美元,暗示滴滴的估值爲516億美元。

  滴滴頗受資本的青睞,騰訊、蘋果、螞蟻金服、百度、富士康、軟銀、招商銀行、中國人壽、中國平安等明星公司都曾參與過對滴滴的投資。此外,金沙江創投、淡馬錫、DST、中投公司等機構也曾紛紛入局。

  在一衆想要IPO的互聯網公司中,做零售起家的名創優品顯得獨樹一幟。

  今年6月,有消息稱,名創優品正在籌劃IPO,或可籌集10億美元。但具體上市時間仍未確定,上市地點則可能是香港或美國。

  而名創優品則表示,去年1月,在名創優品品牌戰略大會上已啓動IPO項目及員工股權激勵項目,希望通過向社會公開募股,增加名創優品籌集資金的渠道,從而爲名創優品全球業務的擴張提供資本支持。但具體的上市地點和融資規模目前還未確定。

  名創優品成立於2013年,但直到去年9月,才首次引入外部投資,獲得了來自騰訊和高瓴資本10億元的戰略投資,估值超百億元。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名創優品已經在全球79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3500多家門店,營收達到170億元。但同時,作爲以低價策略迅速崛起的零售店代表,其也遭受着假貨、知識產權方面侵權的指責。

  在中國,同樣也有一家共享辦公創業公司想要尋求在美國IPO。

  優客工場這家成立於2015年的公司也曾多次被曝出IPO計劃,此前有消息顯示其擬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也曾計劃在2018年第三季度進行IPO。

  今年2月,據報道,優客工場希望於2019年在紐約納斯達克上市,尋求30億美元估值,公司已聘請花旗集團和摩根大通開展相關工作,最早將於2019年三季度在納斯達克上市。

  7月,又有消息稱,優客工場將推遲赴美IPO的時間至2020年,上市時將最多籌集2億美元資金。

  成立至今,優客工場先後進行了十餘輪融資,累計獲得超50億元融資。

  在上述這些中國公司當中,礦機巨頭比特大陸和嘉楠耘智一直在尋求進入資本市場的機會;而諸如字節跳動和滴滴出行這樣的明星公司則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體量,進入資本市場試練似乎也勢在必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