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相信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但是,2500年前的雞蛋長啥樣您知道嗎?3月24日上午,江蘇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在溧陽上興展開考古挖掘時,發現了整整一罈穿越2500年的雞蛋。

2500年前的雞蛋長啥樣?這次挖出了整整一罈…

江蘇臺記者吳迎旋說:“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溧陽上興經濟開發區的考古現場,這樣的一個墓葬叫做土墩墓,它的名字叫做子午墩。我們在整個的開發現場,我們發現了38個墓葬,來自兩千多年前的雞蛋是在這。大家可以看到在這個罈子裏保存着滿滿一罐子相對完整的雞蛋,看起來跟我們現在喫的雞蛋,要小一點,顏色也稍微淺一點。這個墓葬中出土了很多的隨葬品,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個墓的主人,在當時身份地位都是非常顯赫的。”

2500年前的雞蛋長啥樣?這次挖出了整整一罈…

江蘇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留根:“這個墓葬的隨葬品是比較齊全的,有硬陶壇、原始瓷盅、泥質陶,還有炊具、鼎,還有盛器、盛食器,都有。器形也比較大,特別原始瓷造型比較規整,釉色比較晶瑩,一般的老百姓還用不起。”

2500年前的雞蛋長啥樣?這次挖出了整整一罈…

初步判斷,這座直徑40米、高7.4米的土墩墓,建成於西周到春秋中晚期之間,經過1年發掘,共出土文物近400件。土墩墓是一種流行在南方的古代墓葬形式,是吳越文化的標籤之一,其建造特點是先在地面堆築成高大的土堆,然後在上面挖造墓穴。目前,全國已有上千座土墩墓被挖掘研究,共有5例禽蛋隨葬品出土,而這一罈穿越2500年的雞蛋,則是迄今爲止發現的最完整、最有考古價值的土墩墓禽蛋隨葬品。

隨葬品中出現雞蛋,是否代表某種生活習俗或宗教信仰?這一謎題何時才能解開,《新聞360》將持續關注。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吳迎旋 楊文斌 王雪彤 編輯/朱一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