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家在溧阳上兴镇一座春秋时期的土墩墓里发现一罐鸡蛋。据了解,这是江苏土墩墓里出土的第五罐鸡蛋。此前有四罐分别藏于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句容博物馆和南京农业大学博物馆。

2500年前的鸡蛋长啥样?春秋时期古墓挖出,满满一罐完好无损

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工地是一座直径约40米的圆形大土墩,高度接近4米,当地人称之为子午墩。出土鸡蛋的11号墓里有印纹硬陶的罐、釜,原始青瓷的盅、瓿,泥质灰陶的三足盘,储存器、炊器、盛食器俱全。考古队员周恒明告诉记者,24日上午10点左右,他在清理这座墓葬时取下一只陶罐的盖子,惊喜地发现里面是满满一罐鸡蛋,大约有20多个,他看了看赶紧盖上盖子——这是2500年前的鸡蛋,日晒和风吹都可能让脆弱的文物开裂风化。

11号墓的墓穴并不大,仅能躺下一人,为什么会有一个大得像小山一样的封土呢?原来,土墩墓是江南地区独特的葬俗,与中原地区向地下挖墓穴不同,土墩墓是把死者放在平地或是石床上堆起封土。围绕着中心墓葬,其他死者被埋葬在周围,因此封土越堆越高、越堆越大,有可能成为一个家族共同的墓地。此次发现的子午墩在考古发掘前高达7米多,共有38座墓葬,从上到下共有6层,11号墓位于第5层,共出土文物48件(套),其中就包括这罐鸡蛋。

从文物数量较多来推断,这座墓的墓主人应当是家族中地位较高的人,死后族人们用全套的存贮器、炊器和盛食器陪葬,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忍受饥饿。陶器内当初可能也装有谷物等其他食物,但因为年代久远,被腐蚀而荡然无存。

此次出土的鸡蛋与现在的草鸡蛋差不多大,刚出土时蛋壳有微青色,有可能是先民们捡拾的野鸡蛋,也有可能是家鸡蛋。鸡蛋历经2500年时光,应该基本被分解,而蛋壳是钙质,性质稳定因此能够保存下来,所以这罐鸡蛋有可能只留下“一罐鸡蛋壳”。考古专家说,鸡蛋黄和鸡蛋清是有机质,但也不排除保存条件好,鸡蛋壳里的物质仍然有残留。这罐鸡蛋将被放到恒温恒湿柜中,等待进一步的鉴定与化验。

延伸阅读:陕西发掘秦国古墓 2000多年前的酒你敢尝一口吗?

2018年3月,洛阳千年古墓出土液体并非美酒,而是古人的”仙药”

2018年9月,一座距今约2000年的西汉古墓,在洛阳闹市区工地上“现身”,引发全国关注。同时,考古人员在一个青铜壶里,发现3.5升的淡黄色液体,成为业内外人士关注的焦点。亮点频现,让这座千年古墓成了“网红”。

这淡黄色的液体究竟是什么?据当时考古人员推测,可能是西汉当年残留下来的“美酒”,准确的结论需要进一步研究。

洛阳千年古墓出土液体并非美酒,而是古人的仙药

3月1日,神秘的黄色液体终于有定论了。河南商报记者从2018年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上获悉,这些液体不是“美酒”,而是古人研制的“仙药”。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潘付生介绍,为了确认该青铜器里的液体是“美酒”或是其他物质,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分别对该铜壶中的上清液和下层沉淀进行取样,经检测,该液体为“仙药”。

洛阳千年古墓出土液体并非美酒,而是古人的仙药

什么是“仙药”?古人的“仙药”咋做的?

据西汉古籍《三十六水法》记载,古人会用硝石和明矾石制作神仙水,就是通俗意义上的“仙药”,饮服可以升仙。该古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水法专著,被称为水法炼丹的先声之作。

通过科学的方法,结合古籍考证,研究人员最终为这些液体找到了名字。据了解,这是我国首次在汉代墓葬里发现“仙药”。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表示,这些“仙药”的发现,为古代文明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对于研究古代人的升天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洛阳千年古墓出土液体并非美酒,而是古人的仙药

2018年9月,一座西汉空心砖券大墓在洛阳市西工区纱厂西路与棉麻路东北部一工地“现身”,古墓距今约有2000年。

该西汉空心砖墓形制较为特殊,由墓道、主墓室、侧室、廊道、耳室、坠室六部分组成,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和铜器。

该墓南北最长达15米,东西宽接近14米,总面积近210平方米。墓道正北向,主墓室位于墓道正南部,南北长5.2米、东西宽2.3米。墓主人的身份是县令到郡守级别。

洛阳千年古墓出土液体并非美酒,而是古人的仙药

为了对大墓进行更好地保护和研究,考古人员决定对其主墓室“打包”搬迁。2018年12月28日,主墓室“搬家”到关林实验室。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中国江苏网 河南商报流程编辑:TF02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