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通用質押業務22日正式推出 非銀不用再擔心被拉黑)

非銀機構即將迎來一大福音。

明日(8月22日)起,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下稱"CFETS")與上海清算所共同制定的通用質押式回購交易清算業務(簡稱"通用質押券業務")便正式推出,對飽受信用分層之苦的非銀機構而言,“借錢就容易多了”。

隨着CFETS的質押式回購交易新規的出臺,讓銀行間也擁有了自己的中央對手方——上清所。

”現在互相借錢,交易員都要花大量的時間撮合資金,若抵押券風險突出的時候,信評人員要參與進來,打幾折還要再協商。“北京某公募基金固收總監稱,引入中央對手方後,之前行業沸沸揚揚的流動性分層、結構化爆倉等問題便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再也不用擔心借不到錢

通用質押券業務,指融資方將符合上海清算所要求的債券提交質押專戶,上海清算所每日計算相關額度併發送至交易中心,業務參與者在額度內開展回購交易,並由上海清算所作爲中央對手方提供擔保品管理與集中清算的三方回購服務。

之前銀行間市場作爲OTC機構市場,包括質押式回購在內的交易都是通過交易對手之間點對點方式完成的,至於押券的品種和質押率,則是由出錢機構來決定。

”這種模式下,券的折扣從2折到9折都有。資質好的可以多借、資質不好就少借。近期特別是BS(包商銀行)事件之後,傳統的交易員借錢的方式被凍結了,也就是出現了所謂的信用分層,中低等級的機構不給授信、中低等級債券不給出錢。”該北京公募固收總監表示。

當信用風險集中爆發時,機構都希望儘可能遠離風險。這樣的話使得中小機構借不到錢,中低等級信用債的流動性便喪失殆盡。

“原來做正回購找一家公司來做,如果違約了,這家公司也就拿不到錢了。現在和上清所做交易對手,把債質押給上清所,上清所打包爲標準化產品做質押式借錢。如果不還錢的話,是不用找那家公司,找上清所就可以了。”上海某券商債券投資經理也稱。

根據相關規定,開展通用質押式回購交易時,業務參與者僅需確定回購金額、期限和利率,對應的質押券由上海清算所自動選取、質押並進行存續期管理,包括估值盯市和質押券替換等。

相對於銀行間這種場外市場,交易所作爲場內市場,有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簡稱"中證登")作爲中央對手方去撮合借錢和出錢的兩方,省去了尋找交易對手和詢價等麻煩環節。

“互相也不用授信,統一根據交易所給出來折算率進行入庫,匿名借錢。帶來的優勢就是,一是解決了信用分層的問題,中低等級的機構被大機構以及相互之前排除在外的問題解決了;中低等級信用債不會入庫的問題解決了,從長遠來看,極大提升了交易效率。”該上海券商債券投資經理告訴記者。

目前交易所回購品種包括GC001、GC002、GC003、GC007、GC014、GC091等多個品種,以GC001爲例,8月21日成交7197.24億元。

上清所面臨三大風險

以上清所爲交易對手的通用質押券業務中,業務參與者通過X-Repo進行匿名報價、達成通用質押式回購交易,交易中心根據交易額度進行交易控制,交易結算全流程均以上海清算所爲交易對手,並由上海清算所進行擔保品管理和中央對手方清算。

隨着債券市場打破剛兌,2014年開始中證登屢次提高質押債券的門檻,對於新發行的債券,一般只接受債項評級爲AAA的公司債作爲押品。

“最初信用債在交易所可質押,後來交易所覺得風險太高了,就把很多券的折算率調低了。”上述券商債券投資經理告訴記者。

若是AA的城投債,中證登不再作爲中央方參與到交易,如果質押的債券資質一般,融資成本便隨之提高。

但對於上清所而言,在違約越來越普遍的背景下,風險便轉移到了上清所身上。

通用質押券業務中,上海清算所面臨的主要風險包括對手方風險、本金風險和價差風險。

“由於上清所存在一個如何及時調整質押券的問題,它確實存在一定風險,但如何規避風險,我覺得中債登已經運行15~16年,有成熟經驗遷移過來,所謂風險可以被有效規避。”上述北京公募固收總監認爲。

第一財經也瞭解到,通用質押式回購的質押券出現風險突然暴露的,上海清算所將根據業務規則積極採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立即將相關發行主體的債券從合格質押券剔除;排查相關債券涉及的質押專戶持有人及規模,及時溝通並要求換券;規定時點前質押券價值仍不足的,上海清算所通過追加現金保證金控制風險等。

此外,上海清算所也會啓動銀行授信等應急機制,完成對未違約方結算。在規定時點前違約方未補足違約資產和違約金的,上海清算所啓動後續違約處置流程,包括但不限於對凍結資產的市場出售、對交易的平倉拍賣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