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中山,機電工程學院機械1501班學生,機械專業第一學生黨支部組織委員,班級學習委員。2017-2018學年校長獎學金獲得者。他曾先後獲得校級“三好學生”,“優秀團員”,北京市“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在2018 Robo Cup機器人世界盃中國賽區獲中型組冠軍,在2017年北京市大學生工程訓練競賽中獲三等獎,獲工程文化知識競賽二等獎,第十二屆校大學物理實驗操作比賽二等獎。

“真正的學霸”,他的朋友這麼評價過他,“我的學習動力就來源於他,因爲他的努力勁頭可以感染到別人,看到他這麼努力學習,我不學習就感覺心慌。”由此可見,鮑中山不僅自身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給周圍的同學們帶來了積極影響。對於他獲得校長獎學金,他的同學們紛紛表示——實至名歸。

每天充實一點,進步一點

大學生活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候都要自由,如何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就變得尤爲重要。在談到如何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時,鮑中山表示他沒有刻意去規劃,因爲感覺這樣會束縛自己,每個人都應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習慣。他認爲每天都做一些充實自己的事情,讓每一天的生活過得豐富而滿足,等到了晚上回想這一天,發現自己今天又進步了一點,這就夠了。而對於外界對他的學霸認證,鮑中山認爲自己不是天賦有多出衆,而是努力的慢慢積累。一旦自己認定的事情就會盡最大努力做到最好。一分鐘可以做很多事,與其空想計劃,不如付諸於行動。正是這樣的腳踏實地,才讓他一直向前。

學習方面,他從不馬虎了事,對所有科目都認真對待,成績在班裏總是名列前茅。圖書館、自習室是他的常駐地點,鞏固當天所學,預習第二天的課程內容是他每天的日常。在課餘時間,他喜歡DIY,喜歡自學一些軟件的使用和編程語言,可謂是“技多不壓身”;他也經常在圖書館翱翔於書海,博覽名著博聞強識。生活方面,他待人謙和,樂於助人,得到了同學們的支持擁護。鮑中山非常注重合作精神,有着極強的集體觀念,會爲班級、爲集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並不計較個人得失。或許有人會問,平時的學業壓力就比較重,他是如何面面俱到的,不會感到疲憊嗎?他給出的答案就是:“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只要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時間總會對此格外厚待。

“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這句話運用在鮑中山身上正合適。他與人爲善,不畏挫折,總是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他相信人生永遠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但只要自己有目標,就會有持之以恆,戰勝挫折,一定會看到勝利的曙光。

興趣使然,收穫頗豐

鮑中山對機器人可以說是癡迷熱愛。他說:“在高中時期,就對機器人就特別感興趣,可是由於條件限制,很多想法都被束縛了。”所以當時的他就產生了一個想法:去一個大城市,去一個能實現自己夢想的地方。因此當年填報志願時候,選擇了信息科大。進入大學後,癡迷於機器人的他火速加入了water隊。

現在看來,當初他的選擇是正確的。他說,Water隊這個平臺給予了他太多太多,如果當年他沒有加入這個團隊,或許他的大學生活會變得平淡無奇。

談到在water隊的成長,令鮑中山印象最深的就是備賽和比賽期間,大家一起通宵調試機器,練習拆裝和修理機器,改代碼,調參數……雖然過程很累,但是大家都願意付出,而每次的比賽結果也在驗證這個付出是值得的。在聊到這個話題時,鮑中山和我們分享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即使前一天晚上大家都是一兩點鐘睡覺,但當機器上場,負責對應機器的同學都是神采奕奕,全然不見睡眠不足的疲憊,時刻關注自己的機器,一旦出現故障,第一時間拉到場外進行修復。那時候的大家,精神緊繃,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即使處於身心俱疲的狀態,但只要看到自己負責的機器能正常上場,心裏的喜悅就會將這點勞累衝散得一乾二淨。每一場比賽也見證了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在華北五省機器人大賽中,鮑中山所在的團隊獲得了中型組足球機器人一等獎,在 RoboCup機器人世界盃中國賽中,獲得了 Robocup中型組冠軍,這些都是他們努力的成果,當之無愧。

把握當下,不懼未來

很多人對於未來深感迷茫且無所適從,沒有明確的爲之奮鬥的目標。而鮑中山認爲,只要走好現在的每一小步,那麼未來也定不相負。他說:“未來是現在創造出來的,未來如何取決於你現在付出了多少。沒想過自己的未來會如何如何,我一直堅信,把當下做好,未來就不會差。未來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想太多也無濟於事,未來摸不着看不見,當下纔是自己能把握的。”做好眼前的事情,無論大小,困難簡易,纔是最根本的。因此,只有將地基打得非常牢固,堅實,才能讓一座摩天大樓屹立不倒。這正是鮑中山追尋的目標。

現在的鮑中山正在國外的高校繼續深造,不斷充實完善自己。他希望以每一天腳踏實地的努力去得到一個自己可以完全掌控的未來。

圖 | 鮑中山

文 | 陳曉 高巖

編輯 | 廖芬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