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中原被分割成许多小国。列国诸侯互相争夺统治地位,经常兵戎相见,中原大地连年战祸不断。周王室已日益没落,战国群雄各自称强,纷纷割地自立为王。经过长期的战争,秦、楚、齐、赵、燕、韩、魏七雄称霸各占一方。其中秦国地处边地,因其长期与北方少数民族作战,将领作战经验丰富,士兵也很骁勇善战,逐渐成为七国霸主。这时能抵抗强秦南下的国家首推赵国了。

秦国急于进入中原,终于向赵国发动了进攻,在长平秦赵爆发了一场大战,赵国中了秦国的计,阵前换将,换下了老将廉颇,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率领40万赵国精锐同秦国作战。秦国使用名将武安君白起大败赵国。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40万,赵国国内一片恐慌。白起乘胜连下赵国17城,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赵国情势危急,春秋四公子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苏代向平原君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平原君报于赵王,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计而行。

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雎,对范雎说:“武安君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现在又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呀!您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不好相处啊。”苏代巧舌如簧,说得应侯范雎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范雎才问苏代有何对策。苏代说:“赵国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范雎点头称赞,并立即进宫面奏秦王。

范雎进宫就立即面奏:“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暂时宣谕息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范雎是秦王最宠信和依赖的大臣,凡有所奏无所不应,秦王果然同意罢兵休战。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赵国得到一个苟延残喘的机会,避免了眼前的亡国灭族之忧。

白起

也叫公孙启,战国时期秦国大将。

但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眼看到手的大功劳白白就这样没了。后来知道是应侯范雎的建议,因范雎位高权大,也无可奈何。

两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就改派大将王陵率10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已起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重新让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进攻,会失信于诸侯。所以,这次出兵,恐难取胜。”秦王又派范雎去动员白起,范雎来到白起的住处,见到白起好言劝说白起以国家为重,重新挂帅,进攻赵国,但范雎、白起两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装病不答应。范雎回到秦王处,告诉了秦王白起称病不愿挂帅的事情。秦王很生气地说:“除了白起,难道秦国无将了吗?”于是又派王陵攻邯郸,攻了五个月也没攻下来。秦王只好再次令白起挂帅,白起仍然伪称病重,拒不受命。秦王怒不可遏,范雎又在一旁煽风点火,于是秦王就削去白起官职,赶出咸阳。这时范雎又对秦王说:“白起心怀怨恨,如果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以他的军事才能和对我国的了解,肯定是秦国的祸害。”秦王一听,急派人赐剑白起,令其自刎。

可怜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代名将武安君白起,最后落得这个下场。秦国失去了一员大将,而赵国则了结了心头之恨,去了心腹大患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