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才过去四分之一,“年度最佳动画”似乎就已经被提前“预定”了。

由“网飞”出品的《爱,死亡和机器人》自3月15日上线以来口碑不断发酵,在各大公号强烈安利的同时,也在观众中引发了一场现象级的讨论。

热播 | 豆瓣9.3,这部“刷屏神作”的背后有何创作逻辑?

目前,在豆瓣,有超过8万人为这部作品打过分,而在这8万多人中,70%以上的人给了五颗星,这也使得《爱,死亡和机器人》的评分稳定在9.3分。

一句话总结:“FUCKING AWESOME!”

热播 | 豆瓣9.3,这部“刷屏神作”的背后有何创作逻辑?

为什么观众对《爱,死亡和机器人》如此推崇备至?我们又能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呢?今天,观著君想来跟大家聊聊这部“刷屏神作”。

热播 | 豆瓣9.3,这部“刷屏神作”的背后有何创作逻辑?



“适可而止”的高级娱乐效果

《爱,死亡和机器人》并不是一部普通的动画,它更像是一部具有实验性质的“短片合集”。在内容上,它由十八部动画短片组成,时长从5分钟到20分钟不等,囊括了赛博朋克、蒸汽朋克、太空歌剧、军事科幻、超人类、启示录与后启示录等风格迥异的科幻题材,表达了种族主义、女性主义、未来主义、反乌托邦、善恶因果等各不相同的主旨。

充斥着暴力美学的《桑尼的优势》、陷入生死循环的《证人》、探讨梦境与现实的《裂缝之外》、融入中国精怪元素的《祝有好收获》、充满哲思的《齐马的作品》……每一集的视效、创意都堪称无与伦比,各种反转、神展开令人目不暇接,就像是迷你版的《黑镜》。

热播 | 豆瓣9.3,这部“刷屏神作”的背后有何创作逻辑?

《爱,死亡和机器人》的概念,是由著名导演大卫·芬奇和《死侍》导演兼动画/视觉效果公司“Blur Studio”的创始人蒂姆·米勒提出的。蒂姆·米勒曾受到午夜电影、漫画和奇幻小说杂志的启发,想要在动画作品的形式上有所突破。而大卫·芬奇,则是想要打破传统剧集半小时或一小时每集的时间限制。

其实,早在与“网飞”合作《纸牌屋》和《心灵猎人》时,他就曾在剧集的时间限制上有过探索。《纸牌屋》之所以把一集称为“一章”,是因为大卫·芬奇想让观众在看完一集后,能够像读完书的一个章节一样,他也很自豪《心灵猎人》第一季里有“一章”只有34分钟。

用大卫·芬奇自己的话说,“每个故事都有它应有的长度,一个故事在它适合的长度结束才能最大化它的娱乐价值。”

热播 | 豆瓣9.3,这部“刷屏神作”的背后有何创作逻辑?

大卫·芬奇的观点,与近几年兴起的短视频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似乎是一种“适可而止”的高级娱乐效果。《爱,死亡和机器人》每一集在10分钟左右,去繁从简,形成了一种“高度凝练”的状态,让观众坐上火箭,直达高潮,又开放性的为结尾赋予了无限可能,将更多遐想推送给观众予以延伸。

比如《裂缝之外》这一集,戛然而止的结尾令人回味无穷,引得众多网友为了“蜘蛛女王”的真实目的而展开争论。乐观者认为,“蜘蛛女王”是给人提供临终关怀的女神,而悲观者则认为,“蜘蛛女王”是吸食人类精血的魔鬼。

热播 | 豆瓣9.3,这部“刷屏神作”的背后有何创作逻辑?

从这个层面上看,这短短的十几分钟确实达到了大卫·芬奇所说的“娱乐效果”。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个故事扩展延伸至一部电影的长度,其表现力一定会大打折扣。



超凡的想象力与创意

除了“短小精干”,“天马行空”应该是最符合《爱,死亡和机器人》气质的词。

有网友对这部作品的每一集进行了形象的总结:“铁甲钢拳版异形大战铁血战士,喵版机器人总动员,色情版银翼杀手,机甲版银河战队,猫版怪形,酸奶成精版高堡奇人,盗梦版星际穿越,白蛇传版铳梦,老年垃圾版宠物小精灵,狼人版锅盖头,杨过版地心引力,沧海桑田版朝圣之路,光晕女版蒸汽男孩,我机器人版深海长眠,攻壳机动版疯狂的麦克斯,要把大象装冰箱版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一千种死法版希特勒回来了,黑暗侵袭版死亡之雪。”

热播 | 豆瓣9.3,这部“刷屏神作”的背后有何创作逻辑?

很难想象,一部作品竟然能将这么多的元素整合在一起。《爱,死亡和机器人》就像是开了十八个脑洞,不管是“怪兽阿凡达”,还是“机械狐狸精”,只要是你能想象到的,这里应有尽有。可以说,这部作品为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肆意释放的空间。

这还要感谢大卫·芬奇和蒂姆·米勒,在与世界各地动画团队的合作中,为了鼓励自主创造力,他们给予了创作者最大限度的创作自由——只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就会让你放手去玩。

热播 | 豆瓣9.3,这部“刷屏神作”的背后有何创作逻辑?

而在剧本上,除了第三集《证人》和第十五集《盲点》以外,其他十六个故事全都改编自短篇科幻小说。

其中,约翰·斯卡尔齐的作品有三集(第二集《三个机器人》、第六集《当酸奶统治世界》、第十七集《不一样的历史》),阿拉斯泰尔·雷诺兹的作品有两集(第八集《裂缝之外》、第十四集《齐马的作品》),乔·兰斯代尔的作品有两集(第九集《垃圾场》、第十二集《古鱼复苏》)马尔科·克洛斯有两集(第十集《变形者》、第十三集《幸运十三》),其他人各一集。

热播 | 豆瓣9.3,这部“刷屏神作”的背后有何创作逻辑?

相对于大IP,这些作品或许不够出名,但胜在风格明确、有创意且易改编。就拿《齐马的作品》来说,故事以艺术的角度切入,探究的是生命存在的本质这一深邃问题,非常具有哲学思辨意义。再比如《不一样的历史》,其原著以一封回信的形式展现,模拟了希特勒8个搞笑的死亡场景,娱乐性极强。

热播 | 豆瓣9.3,这部“刷屏神作”的背后有何创作逻辑?

热播 | 豆瓣9.3,这部“刷屏神作”的背后有何创作逻辑?

如今,流媒体服务正促使观众的收视习惯发生改变。就像大卫·芬奇说的,长度不同、相互之间没有主题联系的特性短篇动画虽然不符合传统媒体的调性,但对流媒体订阅服务的天然属性而言,却是完美契合的。

《爱,死亡和机器人》为我们提供的是一个新思路——好故事无关长度,在未来,创意或许会成为吸引观众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