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臺河檢察 第1042期」遏制醫廢處置亂象(檢察日報專版報道)

編者按

《檢察日報》10月20日第四版《基層採風·同題報道》“生態檢察呵護“老家東北”一草一木”欄目刊載了七臺河市茄子河院“遏制醫廢處置亂象”一文,介紹了該院通過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使得長期以來非法處置醫療垃圾的行爲得到了有效遏制。

「七臺河檢察 第1042期」遏制醫廢處置亂象(檢察日報專版報道)「七臺河檢察 第1042期」遏制醫廢處置亂象(檢察日報專版報道)「七臺河檢察 第1042期」遏制醫廢處置亂象(檢察日報專版報道)

遏制醫廢處置亂象

李健瑋 馬賽昨

“雖然知道擅自回收醫療垃圾是違法的,但是我從來沒想過這種行爲對環境的危害這麼大,今後我保證嚴格遵守法律法規,不再以犧牲環境爲代價來換取經濟利益。”近日,面對公安機關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劉峯(化名)流下了悔恨的淚水。

今年4月開始,黑龍江省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三個專項”行動,其中有一項是針對“醫療廢棄物處置”。爲此,七臺河市茄子河區檢察院成立專項辦案組,經過十多天的調查走訪瞭解到,有一些醫療機構雖然與市醫療廢棄物集中處置公司簽訂了醫療垃圾集中處置協議,並且按月足額繳納費用,但是每月並沒有醫療垃圾送去處置,醫療垃圾哪兒去了?職業的敏感性讓他們首先就想到了廢品收購部。

走進劉峯經營的廢品收購部,他們發現成堆的廢品後面有一臺大型粉碎機,旁邊是一個骯髒不堪的滲井,周圍堆滿了輸液瓶和加工好的塑料顆粒。在院子最裏側的廢品堆中,發現了5袋裝有使用後的輸液管、藥等的混合醫療廢物。

調查得知,劉峯常年收購輸液瓶等醫療廢棄物,將其打碎後加工成塑料顆粒銷往外地,這些醫療廢棄物製成的塑料顆粒再經過加工,成爲了一些黑心廠家用來生產塑料玩具、餐具等塑料製品的原料。而在其生產過程中,用來清洗醫療廢棄物的污水直接通過院內的滲井滲入地下。

經過多次實地勘察,他們走訪區環保局、衛計委覈實瞭解情況,查明劉峯廢品收購部無任何環保評估報告,並未取得相關許可證,長期通過滲井違法向地下排放污水,對地表土壤及地下水源造成了嚴重污染;同時其非法回收和儲存危險物質,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今年6月,茄子河區檢察院向負有監督職責的區環保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對劉峯廢品收購部的違法行爲進行行政處理,健全日常檢查制度,及時發現並依法處理區域內其他廢品收購部的環境違法行爲。”

收到檢察建議後,茄子河區環保局高度重視,經過調查覈實後,將廢品收購部中用於生產塑料顆粒的粉碎機及滲井進行查封,並且將其儲存的危險醫療廢棄物交給有資質的單位進行集中處置,同時將劉峯移送公安機關進行處理。隨後,公安機關對其作出拘留七日的處罰。

該案結束後,該院督促區環保局聯合公安機關開展專項檢查。就這樣,一份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使得長期以來非法處置醫療垃圾的行爲得到了有效遏制。

生態檢察呵護“老家東北”一草一木

新聞多看點

助力碧水東流

【黑河市愛輝區人民檢察院】

程偉 劉瑞琨

“感謝檢察院依法監督,解決了讓我們頭疼多年的污水直排黑龍江的老大難問題。”日前,黑河市愛輝區檢察院民行科檢察官陳豔麗到該市排水辦回訪時,排水辦的徐主任感慨說道。

可在一年前,該院發現黑河市區黑龍江城區段花園哨所旁有污水從涵管排出,污染黑龍江,陳豔麗找到徐主任瞭解情況時,徐主任可不是這個態度。

2017年7月中旬,陳豔麗到黑龍江畔納涼散步,當走到花園哨所旁時,空氣中瀰漫着難聞的氣味。“是附近的單位生活污水直排到江裏,夏天遇到江水大的時候,污水被稀釋,聞不到明顯的臭味,遇到枯水時,才聞到臭味,遊客和老百姓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但多年來,問題一直都沒有得到解決”。身旁一位退休老人說道。這可能是一起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線索,陳豔麗第一時間向檢察長彙報,經該院初步覈實,依法立案。

隨後,陳豔麗找到徐主任,但他卻一直躲躲閃閃,隻字不提江水污染的事。第二天,陳豔麗又找到徐主任,再三解釋說:“公益訴訟辦案對‘事’不對‘人’,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解決污染黑龍江的問題。”耐心細緻的解釋溝通終於解除了徐主任的思想顧慮,他表示會積極配合檢察機關查明案件事實。

經查,黑河市中俄界江黑龍江城區段共有三處溢水(雨水排放)預留口,其中花園哨所旁的溢水預留口向黑龍江界江我方一側的江叉子(支流)排放生活污水。該溢水預留口之所以變爲排污水口,是因爲該處地勢低窪,在多年前的城市排污管網併網改造過程中,將位於附近的市園林處、幼兒園等處的生活污水排放事項遺落下來,導致上述單位的生活污水在此溢水預留口直接排放到黑龍江中。

2017年7月6日,該院依法向市城鄉建設局發出檢察建議。該局接到檢察建議後,回覆表示立即在花園哨所院內挖出滲水井,截流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排入黑龍江中。並建設一個污水提升泵站,將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提升後併入污水排放管網。

2017年11月10日,一座無人看守的智能污水提升泵站建成並投入使用。如今,漫步在黑河市黑龍江畔,呼吸的是清新空氣。當地旅遊部門統計顯示,中外遊客對黑河旅遊城市的讚譽度比上一年提升了30個百分點。

(本報通訊員程偉 劉瑞琨)

草更美 樹更綠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

劉星辰 王麗

“誰破壞的就該讓誰負責恢復,這事兒你們管得好。”近日,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檢察院民行科幹警與該縣草原監督管理站工作人員現場監督責任人王某恢復被毀草原的舉動,獲得了當地羣衆的稱讚。

該縣是黑龍江省著名的生態大縣,森林、溼地面積廣闊,萬畝草場每年都吸引數萬人前來觀光遊玩。但近年來,毀林毀草開荒、任意改變草原用途等現象頻發,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威脅。今年上半年,該院就收集到破壞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公益訴訟線索9個,涉及林木被毀數百畝,草原面積近千畝。

該院民行科幹警聯合檢察室幹警開展大走訪、大調查。今年5月中旬,幹警在走訪途中,發現胡吉吐莫鎮西北8公里處的一片草原中間有很大一塊新開墾的土地,草原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幹警現場覈查後將線索移交公安機關,後經公安機關偵查,發現犯罪嫌疑人王某私自在其承包的牧場草原開墾耕地並種植農作物122畝。後經該院提起訴訟,法院以非法佔用農用地罪判處王某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2萬元。

“監督不是目的,讓被毀生態恢復如初纔是我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該院檢察長闞波在公益訴訟工作推進會上強調。該院與林業、草原監督管理部門召開聯席會議,共同研究推進生態修復的有效機制,創新提出異地“補植復綠”的辦法,切實解決了檢察建議無法落實的窘境。

針對縣域內破壞防護林、草原等犯罪多發,林業、草原監督管理部門監管不力的問題,該院還向林業局、草原監督管理站發出檢察建議3份,要求這些部門積極履行訴前程序,督促責任人恢復被毀的林木和草原。目前,除了因季節原因不能立即開展恢復外,能恢復的均按要求限時恢復。

同時,該院因地制宜開展法治宣傳,專門選取破壞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犯罪的典型案件,到案發地組織當地村民現場聆聽檢察官以案釋法,向羣衆詳細講解毀林、毀草開墾的法律界限、立案標準和法律後果,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本報通訊員劉星辰 王麗)

整改生豬養殖場

【木蘭縣人民檢察院】

李木梓

“‘食以安爲天’,我們任何時候都要做好老百姓飲食安全的保障工作。”近日,木蘭縣檢察院民行科負責人李士軍在檢查生豬運輸現場時對記者說。

今年9月初,佳木斯市地區發生2起非洲豬瘟疫情,雖然已經對所有病死豬及同羣豬撲殺並進行了無害化處理,也未發現新的疫情,但還是對羣衆心理造成影響。

“之前別說是你們了,連我們都不輕易進去。現在有了這個通道,設置了隔離區和消毒室,大家都放心多了。”這裏的情況,與上次該院檢察官來檢查時比,已截然不同。

10天前,該院牽頭聯合公安、衛生、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在城區外設立檢查站,對外地運輸的生豬進行衛生檢查,並對運輸車輛進行消毒。在檢查運輸記錄的過程中,李士軍發現有多輛小型貨車,在短時間內前往同一家生豬養殖場購買生豬。這讓他感覺有些蹊蹺。

當天,他便帶領民行科幹警來到該生豬養殖場,眼前的景象讓人大喫一驚:豬舍門窗破損,兩旁的消毒室用來存放豬飼料,隔離區也被“徵用”作休息室,人畜直接接觸,屋內瀰漫着刺鼻的味道,垃圾排泄物更是隨處可見。

“這樣的養殖環境嚴重不衛生,極有可能滋生‘豬瘟’疫情,人畜交叉感染,如果問題豬肉流入市場,將嚴重影響羣衆生命安全,建議畜牧部門對其立即進行整改。”爲此,該院向畜牧部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其儘快對生豬養殖場進行整改。

10天過去了,養殖場用玻璃對門窗進行了封閉,方便隨時查看衛生情況。養殖人員會在工作前身穿防護服通過隔離區進入豬舍內,避免人畜交叉可能出現感染的風險。

據該院檢察長李悅介紹,自黑龍江省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三個專項”工作以來,公益訴訟工作領導小組已聯合行政執法部門,組織開展了水源地保護、校園內及周邊食品衛生安全專項檢查工作,共摸排出“三個專項”領域公益訴訟案件線索2件,立案2件,提出訴前檢察建議1件。

(本報通訊員李木梓)

草原守護者

【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人民檢察院】

張洋 梁雪

“陳檢察官,歷時七年,這被破壞的草原終於又回來了,你看現在草長得多茂盛。”近日,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檢察院檢察官陳海洪到該區長青鄉庫勒村對草原植被破壞一案監督回訪時,該村村主任孟祥林說道。看着這1500多畝草原又在藍天白雲下自由生長,陳海洪倍感欣慰。

對於這片草原,陳海洪曾用“命運多舛”來形容。據該村村民講述,這片草原面積有1500多畝,2001年下半年時被人承包,但沒過多久就遭到破壞,到了2011年,村民李某找到時任庫勒村村委會主任的張某,希望能將這1500多畝草原承包給他,沒過多久,張某就同意將這片草原以荒地的形式承包給李某。

2017年底,該院辦理了張某非法佔用農用地一案,卷宗裏1500多畝水稻的照片引起了陳海洪的注意,張某將會被法律制裁,那1500多畝地會不會就這樣一“耕”到底?憑着職業的敏感,她決定立即去探個究竟。

走進庫勒村,陳海洪看到在雪地裏裸露出的收割後水稻秧的茬口,她一邊拍照固定證據,一邊爲這1500多畝草原變成耕地而嘆息。

隨後,陳海洪和同事們多次實地勘查、走訪該村羣衆和該區畜牧獸醫局覈實瞭解情況。今年2月,該院依法向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區畜牧獸醫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建議採取有效措施,依法履行職責,對當事人實施行政處理,督促其在一定期限內恢復草原植被。”陳海洪在區畜牧獸醫局向該局相關負責人宣讀了檢察建議書。收到檢察建議後,該區畜牧獸醫局高度重視,立即採取有效措施,督促張某恢復草原植被。

就這樣,一份訴前檢察建議,讓千餘畝“耕地”變回“草原”。“以後我們更要肩負職責,守護草原、守護河流、守護轄區百姓的幸福生活。”看着活躍在千餘畝草原上的點點檢察藍,陳海洪動情地說。

(本報通訊員張洋 梁雪)

再也不在這裏捕魚了

【同江市人民檢察院】

劉曉莉

“這兒不讓捕魚,管理越來越嚴,咱們趁早搬走吧。”說這話的,是同江市松花江禁漁區灘地的漁民們。最近一個月以來,已經有不少漁民陸續離開了這個灘地,禁漁區的管理正在步入正軌。這一切,都源於兩個月前同江市檢察院發出的一份檢察建議。

同江市有着以“三花五羅、十八子、七十二雜魚”著稱的豐富魚類資源,特別是松花江和黑龍江交匯處,是魚類產卵繁殖和覓食越冬場所以及洄游通道,具有極高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科研價值,所以被同江市列爲常年禁漁區加以保護。

但是,該院公益訴訟辦案組幹警在履職時發現,部分漁民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常年在松黑兩江交匯處“安營紮寨”,常年非法下江捕魚,這裏已經形成兩個捕魚灘地,其中有一處漁民甚至已經在岸上蓋起簡易房,漁業資源遭受嚴重破壞。

通過長時間蹲點取證,在獲取到禁漁區漁業生態資源和生態平衡仍處於受侵害狀態的證據後,經黑龍江省檢察院批准,今年6月,該院第一時間向漁政職能部門發出了依法強化禁漁區管理的檢察建議書,要求其依法履行漁業資源監管職責。

這份檢察建議得到迅速落實,漁政職能部門積極整改,加大了對江面和打魚灘點的巡查次數,並在三江口常年禁漁區組織開展魚類增殖放流,共放流白鰱夏花50萬尾、黑龍江野鯉和鯽魚成魚5000尾。同時,還加大了水上巡查密度,動員灘地漁民撤離。

如今再次踏上熟悉的土地,面對着緩緩流動的江面、恢復寧靜的灘塗,檢察干警倍感欣慰。

今年9月,該院決定以此案爲契機,結合同江地域特點和檢察公益訴訟工作實際,以“在行動、再出發、再繼續”爲主題,積極開展“守護兩江”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積極引入專業力量,借用“外腦”助力監督辦案,認真履行生態資源保護監督職能,讓同江的水更清、草更綠、景更美,生態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本報通訊員劉曉莉)

文稿統籌:檢察日報記者 韓兵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