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諾華公司專利抗癌藥“格列衛”,每盒(120粒裝)售價在23000-25000元。

國內生產的‘格列衛’仿製藥,售價3000元每盒。

印度“格列衛”仿製藥只有200元左右。當然,它在中國算「假藥」

陸勇,一個平平無奇的名字,卻在2013年的中下旬引起了軒然大波。

引起爭議的不是其它,正是轟動一時的“ 假藥案”。

5年後的今天,以他爲原型的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現實中的他比電影更爲傳奇。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代購印度格列衛仿製藥?爲何不喫國產格列衛

我不是藥神

陸勇於1968年出生在江蘇無錫市的一個殷實之家,新千年伊始,他開始勤勤懇懇地創業,兩年後陸勇所創辦的紡織廠卓有成效,但他本人卻遇上了一件天大的難事 —— 他得了 “慢粒細胞白血病”。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代購印度格列衛仿製藥?爲何不喫國產格列衛

陸勇看起來白胖,其實是浮腫,走幾步就喘。站在陽光下的無錫舊街橋邊,他對着鏡頭勉強

《救死扶傷的印度格列衛怎麼成了“假藥”》

2002年8月,陸勇確診白血病時,醫生建議他,做骨髓移植,但一時配型找不到,先喫藥,穩定病情。

瑞士格列衛剛剛獲得審批,開始在華銷售,這款新藥臨牀效果很好,但23500元一盒,對於一般人無疑是天價。

那片通體金黃的橢圓形藥片,在46歲的陸勇眼裏,就是命。如果不是這藥片,他早就“走了”。

十二年前,陸勇確診患上慢粒白血病,醫生曾對他說,你估計活不過3年。

一個月一盒,23500元。硬着頭皮喫了兩年,連這個私營小老闆也扛不住了。

陸勇花在瑞士格列衛和各種檢查上的錢,七七八八將近四十萬,陸勇有點扛不住了。

2004年4月,陸勇創建QQ羣,命名爲“慢粒白血病人交流羣”。當時想的是以此與病友交流骨髓移植信息。最初的羣成員,不過100人。

來自全國各地的病友中,只有兩個人能喫得起格列衛,一個是杭州病友,一個就是陸勇。他們都是生意人。其他病友,大多是工薪階層,只能服用羥基脲干擾素,也有人用中成藥,都是便宜的保命選擇,“過一個星期以後說某某走了,沒了,頭像就再也不亮了。”

病人都是孤獨的,都想抱團取暖,至今一共5個羣,大約四五千人。2004年6月,陸勇偶然從一篇英文文章得知,韓國一千多白血病病人組成自助協會,從印度海德巴拉的NATCO公司購買一種類似瑞士格列衛的仿製藥,藥效幾乎一樣,但一盒不過四千元人民幣。

“這是天大的好消息。” 陸勇很興奮。隨後他又看到,韓國白血病協會曾拿着印度和瑞士兩種“格列衛”做對比檢測,結果顯示藥性相似度99.9%。

問題是,在中國,印度“格列衛”未得到國家藥監部門的審批,理論上說,這是“假藥”。印度仿製格列衛,現在,一盒已降價到不過200元。

2004年8月,陸勇買來印度“格列衛”,試喫了一個月,去醫院檢查,各項指標都好。他這纔將消息在QQ羣裏分享。

在羣裏,寧波病友孫歌,已是病情加速期,因爲喫瑞士格列衛,已花了好幾萬,家裏沒錢了,聽陸勇一說,毫不猶豫去買了兩盒印度“格列衛”。但無奈病情已重,藥力不及,沒兩個月,還是“走了”。

羣裏另一個病友“小小”,三十多歲,家裏的獨子,一心想做移植,父母賣房子湊錢,找到一個臺灣女人配型成功,但對方一直忙,定不下手術時間,“ 小小”就一直等,一邊喫羥基脲干擾素,眼看病情惡化加速,在陸勇的再三勸說下,“ 小小”纔買了一盒印度“格列衛”,結果藥還沒快遞到他家,他病情就急變,白細胞突然升高,沒幾個月,也走了。

慢粒白血病,一般分平穩期、加速器和急變期,一旦加速,當時格列衛一代藥的作用也有限了。這讓陸勇更加感到,“ 必須儘早喫藥,病情一旦急變,再喫藥也難救回來了”。

「救命藥」需要代購,已經成了中國重病患者無奈的選擇。從印度、土耳其、孟加拉、以色列購買的仿製藥,正源源不斷流入中國。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代購印度格列衛仿製藥?爲何不喫國產格列衛

印度仿製藥

同一種藥品,國內「正版」原研藥的價格,常常是印度仿製藥價格的十倍以上。仿製藥,爲什麼印度行,中國不行?很多人將此歸咎於專利法和加入 WTO 導致的醫藥專利壁壘。

《什麼是研製藥?什麼是國產仿製藥?》

公開資料顯示,“仿製藥”的概念始於1984年的美國。當時美國有約150種常用藥的專利期已到,而大藥商認爲無利可圖,不願繼續開發,這些藥成了無人認領專利的藥品。美國出臺法律規定,新廠家只需證明自己的產品與原藥生物活性相當即可仿製,從而出現了“仿製藥”的概念。“仿製藥”與“專利藥”在劑量、安全性、效力、質量、作用、適應症上完全相同,但平均價格只有專利藥的20%-40%,個別品種甚至相差10倍以上。

原研製藥:

我們目前用的進口藥基本都是跨國藥企研發的原研藥。原研藥,顧名思義,就是原創的新藥,是經過了嚴格的篩選和科學的臨牀試驗後才得以批准使用的。從海選到上市,一個合格的新藥通常需要12-20年的時間,從5000-10000個化合物中脫穎而出。這個過程漫長而複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經費。

仿製藥:

而治同一種病,成分一樣,價格相對低廉的國產藥,大多是原研藥專利到期後,模仿原研藥生產出來的仿製藥。我國的化學類藥品市場有90%以上都是仿製藥。

整個過程通常只需3~6年。由於成本大大減少,仿製藥的市場理應定價比原研藥降低。

理應造福於患者的仿製藥【格列衛】價格應定的超級便宜,所有患者都喫得起,而不是國產仿製的【格列衛】價格偏偏與研製藥價格比肩。若國產【格列衛】價格可以比肩瑞士原研製藥藥效一樣也可以,可偏偏藥理相差甚遠,甚至都不如印度“假藥”【格列衛】。

因爲審評制度和標準上的缺失,長期以來,國產仿製藥安全而低效,參比製劑混亂、晶形和劑型隨便、輔料業餘、療效無把關,除了肯定含有宣稱的成分,其他一切都是不確定的。

2008 年後,中國多次抽查了當時市面上合格的國產仿製藥,與原研藥進行「體外溶出曲線」的對比,發現幾乎所有的國產仿製藥都和原研藥相去甚遠。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代購印度格列衛仿製藥?爲何不喫國產格列衛

仿製藥和原研藥的溶出曲線差異太大,則療效非常可疑

好在,2013 年,中國終於出臺了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制度。溶出曲線已經納入了評價「藥學一致性」的重要指標。雖然技術標準極不完整,但總歸是一大進步。

《國產仿製藥爲什麼那麼貴?》

一個仿製藥要在中國走通這個正規流程,至少需要 500 萬到 1000 萬人民幣——這還不算各級尋租、積壓拖延的成本。由於做藥難,中國的仿製藥整體上並不便宜。

2015 年,中國負責藥品審評的官員一共只有一百多人,需要面對一萬多件新藥、仿製藥、醫療器械和進口藥物的臨牀和上市申請,以及數千件補充申請和備案。

監管者的解決辦法是:想方設法把你們打回去。於是就有了 2015 年 「731 公告」中著名的積壓與拖延條款,以專利期屆滿時間設卡,將很多已經排到了審評門口的仿製藥直接趕回家

如前所述,救命藥即便在中國成功仿製,也很難人人買得起,一時半會指望不上。不過,中國人還有一根救命稻草:國家藥品價格談判,即由政府出面,向原產藥企壓低售價。外加衆所周知的權力腐敗因素,也間接導致了國產仿製藥價格高居不下。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代購印度格列衛仿製藥?爲何不喫國產格列衛

鄭筱萸鉅貪數百萬,批准多種「假藥」上市。瀋陽一家殺鼠滅蟲劑廠商將其姓名註冊成了品牌,表示對貪官的痛恨。

比如易瑞沙(吉非替尼,Iressa),由阿斯利康研發,是用於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藥物。2016 年國家藥品價格談判之後,原版 250mg * 10 片/10 天量的零售價是 2358 元。

易瑞沙在中國的專利已經在 2016 年 4 月到期,隨後大批國資企業開始仿製。2017 年 2 月,齊魯藥業的首仿品種「伊瑞可」獲批上市,10 天量的價格是 1850 元。

如果去代購印度版的仿製易瑞沙,10 天量約合 211 元。當然,它在中國算「假藥」。

又如日本帝人研製的非布司他藥片專利在2013年已經到期,國內共有包括江蘇萬邦製藥、江蘇恆瑞製藥以及杭州朱養心製藥公司在內的三家通用藥企開始生產該藥片。

《緣何印度可以大肆生產“仿製藥”?》

印度的專利保護法相對寬鬆,藥品專利保護在印度執行也不像我國國內如此嚴格。2005年1月生效的印度專利法只對1995年以後發明的新藥或經改進後能大幅度提高療效的藥物提供專利保護,而不支持原有藥物混合或衍生藥物專利。同時,印度政府還根據需要實施了“強制許可”制度。因此,印度可以忽視專利保護法的限制,生產大量抗癌仿製藥。

不過,印度的做法在國際上也引起諸多爭議。直到今天,還有很多印度的仿製藥在一邊出售,一邊與原來的研發廠家進行專利法律戰。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代購印度格列衛仿製藥?爲何不喫國產格列衛

由於政策優勢,印度成爲了仿製藥大國,生產了全球20%的仿製藥。印度藥品由於價格低廉,且大部分主流藥物都通過了美國FDA認證,因此成功打開了世界市場,出口到200多個國家,疫苗和生物製藥產品出口到150個國家。

《審批、檢測及權力腐敗導致.國產仿製藥緩慢發展》

在中國做新藥難,做仿製藥也難。做藥難,首先就難在藥企能力的不足。

製藥非一日之功,化工原料要經過一系列複雜的處理,這個過程中的產物叫醫藥中間體。最終得到的有效成分,稱爲原料藥,也就是藥品中的有效成分。有了有效成分,我們還要把它提純,加入藥品輔料,做成真正的膠囊、藥片、注射劑。這是需要一整個產業鏈才能完成的事。

中國大多數原料藥和製劑藥企都是中小企業(約4000家中小製藥企業),「百強」的市場集中度大概只有 50% 左右,遠低於全球範圍內的 80% 左右。其中,很多企業連《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 質量標準)和環保排污的要求都達不到。環保嚴查運動之後,這些企業的數量一下銳減將近一千家。

企業規模上不去,獲得融資能力和研發能力也上不去。至今中國生產和出口量最大的原料藥,還是低端老四樣:維生素,食品添加劑、甜味劑,抗生素。這些「大路貨」佔據產能,同時帶來原料藥生產利潤低下、高端品種依賴進口的問題,形成惡性循環。

中國報備參比製劑的正式制度長期缺席。即便報備了,也有可能不能獲得原研藥企業的支持,甚至因爲原版藥退市完全買不到藥。

《救命藥的春天,再向你招手》

2014年11月,發改委下發《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對藥品價格形成機制進行改革。

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批制度的意見》。

2016年,工信部、國家衛計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

2016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出臺:凡是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並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化藥仿製藥須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評價。

2018年,我國已有19個省市相繼將瑞士諾瓦公司生產的格列寧納入醫保。

2018年5月1日起,中國開始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