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座屹立在拉薩市區西北紅山上的宮堡式建築羣,傳說最初是松贊干布爲迎娶文成公主而興建的,17世紀重建後,布達拉宮成爲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熱了一陣子,留在人們心中的只有藍天、白雲、雪山、廟宇,或許還有高原反應的艱辛與各種各樣暫時脫離正常生活後留下的感受,隨後就雲淡風輕地過去了。

2019年拉薩半程馬拉松,讓全國跑者的目光投注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已經連續兩年舉辦的拉薩半程馬拉松,今年升級爲中國田徑協會認證的A級賽事,參賽人數也擴大至5000人,對當地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其實對於這次是否去拉薩參賽,我是猶豫過的。首先,工作逐漸變得忙碌,日常生活中無法抽出自由的時間提前去做更多準備;其次,恐怕也和我長時間沒做跑步訓練有關。

然而想到拉薩的與衆不同,最終堅定了去跑的決心。不單是我,我想對於多數跑者來說,西藏拉薩都是一個充滿誘惑的字眼。就算在那裏住上幾年,依然無法窮盡它的每個角落。

從北京飛往拉薩,起得早,好在飛行時間夠長,讓我能在座位上打個盹。飛機着陸時猛一顛簸,我醒來,知道拉薩到了。

一出機場,就是晃得人睜不開眼的陽光。大片大片無以復加的雲團停在天邊,形狀各異。雲後的天空幽深蔚藍,幾列渾圓青碧的山脈延綿遼遠。這就是高曠遼遠的西藏了,那種神奇的力量讓我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高原有着特殊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自然對跑者也有着特殊的要求。有別於內地的高原氣候特徵和地貌特點,在拉薩對呼吸和心率的控制都有着更精確的要求。

然而除卻馬拉松,提起西藏拉薩,大家第一時間還會想到什麼?神祕?信仰?抑或布達拉宮?雪山?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寫過一句詩,“看來看去看山看水看完這一生(啊)還是沒能看透。”這大約是對複雜的西藏,最中肯的評價。

作爲我國佔地面積第二大的省份,歷史悠久,同時擁有同一信仰的民族,西藏的龐雜和繁複程度,實在令人難以想象。謎一樣的西藏,一場馬拉松是不足以深度瞭解的。

“西藏熱”已經是多年前的事情了。熱了一陣子,留在人們心中的只有藍天、白雲、雪山、廟宇,或許還有高原反應的艱辛與各種各樣暫時脫離正常生活後留下的感受,隨後就雲淡風輕地過去了。

西藏,僅僅是這樣嗎?

西藏,大河從這裏發源,信仰從這裏發源,古老的文明從這裏發源。現代文明雖能不斷刷新城市的面貌,但那些在時光中沉澱的歷史的影子不會消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西藏依然是一片神祕的土地,所以對自己不瞭解的事物要保持稍許的敬畏之心,對與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要有尊重的態度。

拉薩八月的氣候得天獨厚,如果你能順利度過高反,這裏綿長的白晝可以讓你將其他地區的苦夏拋之腦後。來到此地的第二天,早晨趁着清醒伏案工作,當地朋友自然也知道我的心思,工作畢,中午就安排我去大昭寺和布達拉宮了。我帶着朝聖的心情,要去拜望這兩處藏傳佛教的聖地。

從酒店到布達拉宮大概是10公里的距離,打車大概20分鐘的時間。我像信徒一樣觀想,觀想這座偉大的建築。如果說,信徒對本尊的觀想是基於虔敬。而在我,卻是基於這個激變時代,這片高原拼命固守卻又難於固守時的流散之感。

走在布達拉宮的外圍,身旁掠過滿是手拿念珠的信徒。這座屹立在拉薩市區西北紅山上的宮堡式建築羣,傳說最初是松贊干布爲迎娶文成公主而興建的,17世紀重建後,布達拉宮成爲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布達拉宮中更是收藏了無數珍寶,堪稱一座藝術的殿堂。

而大昭寺則是另一番光景,對於當地人來說,它似乎有着更爲特殊的意義。寺門前看到了很多磕長頭的人們,你可以聽到他們的身體和大地碰撞的聲音。身旁是一位磕長頭的大叔,他起身伏倒,伏倒起身……我問他:你爲什麼磕長頭?“大叔說:“我爲所有人的健康和幸福磕頭,除了我自己……”

當地導遊告訴我,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古老的土木結構建築,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築風格,成爲藏式宗教建築的千古典範。其中寺內供奉着一尊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這是釋迦牟尼在世時,按照其本人形象塑造的,等像塑好後,弟子們又請佛祖釋迦牟尼自己給自己的佛像開光加持。藏族人認爲其珍貴,不僅僅因爲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最重要的是讓人認爲見到這尊佛和見到一千多年前的佛祖沒有區別。

懷着感動與敬意,直至安全完賽。當跑完的那天午後,我不再四處奔走、自虐式的到處看風景的時候,坐在街邊和朋友喫上一碗涼粉,喝上一杯甜茶,反而能感受到當地人的那種沉靜,也堅信依然有人固守着傳統的文化。

西藏這片土地被太多人描述,而只有去過,甚至跑上一場比賽,才能找到屬於自己心裏的那個西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違刪!

FR

關注領跑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