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家有个女儿,都二十岁了,也上班几年了,可每个月依然需要父母补贴,有时一个月拿一千,有时一个月拿两千。父母在家连超过一百元的衣服裤子都没买过,她却把自己挣的和父母给的,大部分都花费在化妆品和穿着上,丝毫不体会父母靠种田赚钱的辛苦,反而是一次比一次要得多。如果父母偶尔说一两句抱怨的话,她就开始在电话那头寻死觅活,折腾得父母敢怒不敢言。

其实,身边像这种索取无度的巨婴,真的蛮多的。我总结了一番,他们大多来自这四种家庭,快对照一下,看看你们家中招了没。

长大后,不知感恩只知索取的孩子,大多来自这3种家庭!太准了

(1)毫无底线的溺爱孩子,孩子需要什么都给予满足

我有个远房的表哥,由于自己是个儿子,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里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格外的宠溺。那个时候一般的家庭,鸡蛋都是屯着卖钱的,而他们家的鸡蛋永远都是他一个人吃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舍不得吃,哪怕是生病了也舍不得,非要留给他吃。

而长期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他,根本不懂得感恩,总觉得家里所有的好东西都只有他一个人配得上这份享受。爷爷奶奶年满七十、八十,爸爸妈妈都没给老人办酒,可他一岁、十岁、二十岁都大张旗鼓的办生日宴会。这也就罢了,只要家里有人对自己有一丁点的埋怨或者说教,他就会脾气暴躁的对他们拳打脚踢,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妈妈都经常被他打。而此时,别的亲戚都看不下去了,企图教训教训这个孩子,而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却站出来护短:“哎呀,没事儿,没事儿,他不过是个孩子,我们不给他一般见识。”

毫无底线的溺爱孩子,看似是对孩子的深爱,实则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如果孩子的任何需求,家长哪怕砸锅卖铁也要达成,那孩子只会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要求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实现。做理智的父母,违背底线的事情决不妥协。

长大后,不知感恩只知索取的孩子,大多来自这3种家庭!太准了

(2)剥夺孩子分享的权利,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妈妈,这个水果好甜,你也吃一点吧!”“妈妈不喜欢吃。”

“爸爸,这个牛奶真好喝,你也吃一口吧!”“爸爸不饿呢。”

“爷爷,这个糖好甜,你也尝尝呗!”“算了,你自己吃吧,我给你吃了,你就没有了。”

“奶奶,这个菜煮得超赞,太美味了,你也来点!”“不了,你多吃点我就开心了。”

……

孩子小时候总喜欢把自己心爱的东西分享给家人,可家人们觉得只要孩子吃了,自己就满足了。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的拒绝孩子的好意,让孩子体味不到分享的乐趣,反而觉得自己的分享就等于白费心思,因为没人会领情。长期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就容易变成自私自利的人,他们渐渐长大,越来越不愿意分享,越来越注重独自的享受,有时候哪怕自己吃不完扔进垃圾桶,也不愿意给家人们一起分享。

不要剥夺孩子分享的权利,不要觉得接受孩子的分享就不是一个大人该有的样子。你的接纳会让孩子体味到分享的喜悦,也会拉近亲子关系,可谓是一举两得。

长大后,不知感恩只知索取的孩子,大多来自这3种家庭!太准了

(3)把孩子置于家庭的最高位,全家人都围着孩子一个人转

没有孩子的时候,夫妻俩可能会时常出去旅游,时常和朋友一起聚会。可有了孩子之后,很多家庭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孩子小时候,妈妈离职成为全职太太,孩子入学后又因为要陪读继续全职陪伴孩子;爸爸回到家一会儿辅导孩子作业,一会儿嘘寒问暖询问孩子还有什么需求,非要等到孩子熟睡后,自己才有一会儿独自的空间……

一个家庭,明明应该夫妻关系排在第一位,但很多家庭却活活的把孩子抬到了最高位。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每个人都把孩子当祖先一样供着,生怕有半点懈怠。事实证明,长期被家人围着转的孩子,长大后越不明事理,越不可理喻,越是不懂感恩只知索取。

尤其是很多妈妈,习惯性把自己所有的感情都注入到孩子身上。当孩子写作业拖拉了,她开始怪孩子:“你看看你,写个作业还这么拖拉。我每天辛辛苦苦的挣钱,下班兢兢业业的陪读,我容易吗我?”当孩子有起床气了,她开始怪孩子:“你还不知道好歹,我要是不管你,这个家谁还管你呀,你怎么就不明白做妈妈的苦楚呢?”

长大后,不知感恩只知索取的孩子,大多来自这3种家庭!太准了

别整日里围着孩子打转,密不透风的陪读和监督不仅会让妈妈感觉累,孩子也会感觉超级疲惫,你越是对孩子倾尽所有,孩子回馈于你的就越是各种不如你意。

————————

陪伴孩子成长是一门学问,太松了容易助长孩子无法无天,太严了又容易激起孩子逆反。若不想自己的孩子将来长大成为巨婴,各位家长还需好好把握其中的尺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