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電商、搞營銷 Tiffany爲了迎合中國消費者煞費苦心

中國商網 付顥琬/攝

由於遊客消費不斷減少,美國珠寶品牌Tiffany& Co.(下稱Tiffany)第四季度銷售額低於預期。不過Tiffany 依舊在2018財年實現了自2014年以來幅度最大的銷售額增長,首席執行官 Alessandro Bogliolo表示未來公司仍有極大增長潛力,因此Tiffany的股價於上週五短暫下跌後又上漲3.15%。

四季度,Tiffany錄得2.045億美元純利或每股收益1.67美元,好於市場預期的1.60美元,2017年同期爲6,190萬美元或每股收益0.50美元。季度收入13.206億美元較2017年同期13.343億美元下滑1.1%,固定匯率計算則有1%的增幅,略遜Refinitiv預期的13.32億美元。

2018年全年集團純利由3.701億美元或每股收益2.96美元增至5.864億美元或每股收益4.75美元。William Blair分析師Dylan Carden週五表示,儘管銷售下滑,但是Tiffany成本控制超預期,刺激EPS增長,因此整體來看緩解了市場對公司盈利不及預期的擔憂。

四季度,Tiffany亞太市場固定匯率計算同店銷售僅錄得持平表現,但仍好於市場1.3%的跌幅,唯銷售增2%,日本市場3%的固定匯率同店銷售增幅則遜於市場預期的4.3%增幅。

2018年全年,集團錄得44.421億美元的創紀錄銷售,較2017財年41.698億美元增幅6.5%,主要因亞太市場13%的雙位數增長貢獻。

Alessandro Bogliolo表示,中國遊客已經成爲影響力越來越大的因素,他們在美國以及歐洲的消費力不僅僅冠蓋全球,同樣高於在本土的消費力。

爲了迎合中國年輕消費者對在線消費、定製化以及多元品類的高需求,Tiffany等奢侈品品牌在中國紛紛將年輕化戰略放在首要地位,且越來越看重電商渠道。

去年8月,Tiffany入駐天貓Luxury Pavilion頻道,首發新品,並開設快閃店。在商品結構方面和營銷方式,Tiffany爲了吸引年輕人的目光也做出了改變。推出回形針、毛線球等多種產品,Tiffany此舉主要目的並不在於賣貨,通過這種戲謔的網紅式營銷手法,爲年輕消費者製造爽點,促使其在社交媒體主動轉發討論。

年輕化策略的奏效,令Tiffany在亞太、北美等市場銷售回春。近年來隨着珠寶業蕭條大環境而業績不斷下滑的Tiffany,在過去的五個季度中都收穫了超過分析師的預期增長。較近的二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的營收增長12%,銷售額增長27%,同店銷售上漲8%創近期記錄。

然而貿易摩擦、代購受限等現狀或將對Tiffany的業績帶來更加長久的不良影響。Alessandro Bogliolo也表明了對這一情況的擔憂:“對於Tiffany而言,中國客戶的整體需求並沒有放緩,中國大陸的銷售額增長也已經達到了兩位數,但目前的形勢確實說明了中國消費者正在發生變化。”

(綜合自:36氪、界面新聞、服裝新聞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