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中國基金報(ID:chinafundnews) ,作者:王元也,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在光大證券因爲子公司一筆7000多萬元的投資要計提15億元的負債及資產減值準備之後,又一家券商被子公司“坑”了。這次是市值超千億的大型券商廣發證券。

3月26日晚間,廣發證券公告稱,公司子公司廣發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的下屬公司廣發投資(香港)有限公司旗下注冊的一隻基金因受外匯劇烈波動和相關市場流動性缺乏等因素影響,遭受了重大損失,這也導致廣發證券2018年合併淨利潤減少了 9.19 億元,已超過公司 2017 年度經審計淨利潤的 10%,公司也由此被廣東證監局責令改正。

與此同時,廣發證券也披露了去年年報。2018年,廣發證券實現營收152.7億元,同比下滑29.43%;實現淨利潤43億元,同比下滑49.97%。

香港公司投資基金虧損,招致去年合併淨利潤減少9.19億

3月26日晚間,廣發證券披露了一起關於其子公司的重大事項公告。

公告裏表示,公司子公司廣發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的下屬全資子公司廣發投資(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發投資香港”)在開曼註冊成立了一隻以衍生品對沖策略爲主的多元策略基金GTEC Pandion Multi-Strategy Fund SP (以下簡稱“Pandion 基金”、“基金”)。Pandion 基金在成立之初主要投資場內股票衍生品,逐步擴展到投資利率產品、外匯衍生品、以及外匯波動率方差互換。

從成立至2018 年 8 月前,Pandion 基金的業績表現較爲平穩。自 2018 年 8 月起,受外匯劇烈波動和相關市場流動 性缺乏等因素影響,基金遭受了重大損失。

但是,最爲關鍵的是,Pandion基金成立以來,廣發投資香港對其共有三次自有資金投資行爲,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廣發投資香港以自有資金累計投入 9006.77 萬美元,佔該基金權益99.90%。

廣發證券表示,由於Pandion 基金納入公司合併財務報表範圍,該基金於 2018 年 12 月 31 日的淨值-0.44 億美元及 2018 年度虧損 1.39 億美元在公司經審計的合併財務報表中反映,因此減少公司2018 年合併淨利潤爲人民幣 9.19 億元,已超過公司 2017 年度經審計淨利潤的 10%。

同時,Pandion基金收到主經紀商追加保證金的通知,2018 年 12 月 31 日該 金額爲 1.29 億美元(含初始保證金 0.30 億美元)。廣發證券表示,根據開曼律師事務所Campbells 的法律意見,該基金的投資人以其在該基金的投資金額爲限承擔有限責任;廣發控股香港有關子公司後續存在潛在訴訟或潛在被訴訟的可能性,相關訴訟結果具有不確定性。

廣東證監局責令其改正提出四項整改措施

境外公司投資基金虧損招致去年合併淨利潤減少9.19億,廣發證券也因此被廣東證監局責令改正。廣東證監局指出,廣發證券存在對境外子公司管控不到位,未有效督促境外子公司強化合規風險管理及審慎開展業務等問題,依照《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第七十條的規定,決定對公 司採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同時決定對公司採 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公司應於2019年6月30日之前予以改正,並向廣東局提交書面整改報告。

具體整改措施包括:

一是充分履行股東職責,依法參與境外子公司的法人治理,健全對境外子公司的風險管控,形成權責明確、流程清晰、 制衡有效的管理機制。

二是加強信息系統投入和人員配備,提高合規風控與內部控制管理水平。

三是建立健全對境外子公司的稽覈審計制度,檢查和評估境外子公司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等。

四是嚴格追究導致境外子公司出現重大風險的相關責任人員責任,並向廣東局書面報告問責結果。公司應切實採取措施建立並持續完 善覆蓋境外機構的合規管理、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體系。

廣發香港去年轉虧,原華夏基金總經理湯曉東履新未滿一年

此次處在輿論漩渦的廣發投資香港正是廣發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據瞭解,廣發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現任總經理爲原華夏基金總經理湯曉東。

去年5月下旬,廣發證券內部發文稱,“經研究決定,委派湯曉東先生擔任廣發香港董事,並推薦其擔任廣發香港總經理職務”。此前的4月28日凌晨,華夏基金髮布公告稱,湯曉東因個人原因辭任該公司總經理一職。

湯曉東主管的廣發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是廣發證券於2006年在香港設立的100%全資控股子公司,也是香港首批獲RQFII資格的中資金融機構之一。在廣發控股(香港)旗下,設有廣發融資(香港)、廣發經紀(香港)、廣發資管(香港)、廣發全球資本和廣發投資(香港)五家全資子公司。

不過,湯曉東履新後的廣發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業績卻並不好看。2018年年報顯示,廣發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去年營收和淨利潤均爲負。2018年,公司實現營收-3.59億元,實現淨利潤-8.35億元,虧損嚴重。而在2017年,公司營收還爲10.19億元,淨利潤爲3.2億元。一年時間,公司從盈利狀況良好到虧損嚴重,令人唏噓。

禍起子公司 光大證券剛栽了跟頭

因子公司投資失利導致母公司淨利潤受損的還有光大證券。

3月19日晚間,光大證券公告計提15.21億元預計負債及資產減值準備,同時公佈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將原本淨利潤同比下降55%的業績預告情況,更正爲同比下降96.6%。

那麼,光大證券業績爲何大幅縮水?光大證券在公告裏也給出了答案,由公司全資子公司光大資本投資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光大浸輝擔任執行事務合夥人的浸鑫基金投資期限於2019年2月25日屆滿到期,因投資項目出現風險,浸鑫基金未能按原計劃實現退出。經公司進一步認真核查和評估,基於謹慎性原則,計提了相關預計負債及資產減值準備。

業績的大幅修正也引來了監管注意。

3月18日,上海證監局發佈通知公告稱,經查,光大證券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對子公司管控機制不完善,對子公司管控不力,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缺陷;二是公司對重大事項未嚴格執行內部決策流程;三是公司出現風險事件時,未及時向中國證監會及我局報告。

薛峯作爲公司時任總經理,對上述問題負有領導責任和管理責任。根據相關規定,上海證監局決定對薛峯採取監管談話的行政監管措施。

3月19日晚間,上交所對光大證券下發監管工作函,指出此事對公司及投資者影響重大,並要求其做好自查等四項工作。

3月22日,光大證券公告稱,全資子公司光大資本於近日收到上海證監局的監管措施函。上海證監局根據《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決定對光大資本採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

投行、資管等主營業務全面下滑,財富管理業務“一枝獨秀”

同日公佈的還有廣發證券去年年報。2018年,國內外形勢複雜嚴峻,在多重因素影響下,國內股票市場大幅下跌,股票市場成交額、IPO 融資額跌入近三年的低谷,股票質押爆倉、信用債違約和流動性等風險事件頻發,導致證券行業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都有較大幅度下降。2018 年,證券業實現營業收入 2662.87 億元、淨利潤 666.20 億 元,同比分別下降 14.46%和 41.16%,受市場波動等影響,行業的週期性特徵有所顯現。

2018年,廣發證券實現營收152.7億元,同比下滑29.43%;實現淨利潤43億元,同比下滑49.97%。營收淨利潤雙降的背後,是公司投行、投資管理等主營板塊的全面下滑。

報告期內,廣發證券投資銀行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2.04 億元,同比減少 55.71%;交易及機構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 8.61 億元,同比減少 72.53%;投資管理 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 42.44 億元,同比減少39.73%。

但是,在其他主營業務收入下滑之下,公司的財富管理板塊卻頗有“一枝獨秀”的架勢,實現逆勢增長。

2018年,廣發證券財富管理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82.99 億元,同比增加 3.34%。其中,在代銷金融產品業務領域,報告期公司實現代銷金融產品業務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爲 1.51 億元,同 比增加22.58%。

子公司的財富拓展也效果頗豐。2018年,廣發控股香港實現證券經紀業務淨收入爲3.54 億元,同比增加 21.29%;廣發融資租賃實現營業收入 1.67 億元,同比增加 26.94%;實現淨利潤 0.79 億元,同比增 加 22.80%。

廣發證券表示,2018年,公司以財富管理、機構經紀、科技金融和綜合化爲四輪驅動,以合規風 控和體制改革爲有力支撐,建立以客戶需求驅動的財富管理產品體系、構建私人銀行客戶服務體系、優化網點佈局等措施,不斷推進業務發展和轉型。

3家資管子公司業績披露

截至目前,已經有三家券商資管子公司披露了去年的業績數據。

廣發資管去年實現營收17.35億元,同比下降15%,實現淨利潤9.28億元,同比下降7.4%。

國君資管去年實現營收18.38億元,同比增長9.08%,實現淨利潤6億元,較去年下降14.5%;浙商資管去年實現營收2.64億元,同比下滑23.3%,實現淨利潤0.07億元,較上一年大幅下滑92.7%。

2018 年,資管新規正式實施,去通道、限制多層嵌套等監管要求逐步得到落實,相關實施細則已落地,券商資管過往以通道爲主的局面正在逐步得到糾正。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統計,截至 2018 年末,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合計 12.91 萬億元, 較上年末降低21.95%。全行業受託資金 14.11 萬億元,同比減少 18.27%。其中,定向資管、集合資管受託資金規模分別下降 22.92%、 7.15%。

在行業嚴監管之下,券商的主動管理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根據國泰君安去年年報,2018年,國君資管主動管理資產規模爲3106 億元,主動管理規模佔比提升到 41%;截止到2018年末,浙商資管主動管理規模 達613 億元,佔比 44%。截至 2018 年底,廣發資管管理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定向資產管理計劃和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的規模較2017 年底同比分別下降 25.88%、下降 31.52%和上升 12.73%,合計規模同比下降 27.13%。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中國基金報(ID:chinafundnews) ,作者:王元也。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本文由 中國基金報©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請於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餘作者身份信息),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91162.html 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虎嗅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