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給公衆號: 城市戰爭(ID:sunbushu123) ,作者:孫不熟

導語:具備資產屬性的房子,其價格反映的不僅僅是當下的使用價值,而更多反映的是未來的預期,其價格象限不受社會平均收入水平的約束。

易居研究院近日發佈了全國50個城市的房價收入比排名,排名結果如下:

圖片來自“國民經略”

看這個排名,能發現什麼呢?

01

根據標準教科書,一些經濟學家的預設答案應該是,“房價收入比”是衡量一個城市房價是否合理的關鍵指標,這個比值越高,說明房價泡沫越大,要趕緊賣房,而比值越低,說明房價越健康,值得購入。

所以,深圳、上海、北京、廣州、杭州這些城市的房價最危險,因爲一個工薪家庭想在這幾個城市買房,需要不喫不喝工作20到30年,實在是太可怕了,這些城市的房價已經完全脫離羣衆基礎,“崩盤”指日可待了。

寫到這裏,我只想用一個字來評價以上文字,那就是一派胡言、顛倒黑白。

深圳、上海、北京、廣州、杭州難道不是中國最優秀的城市?把這些城市的房子貶低爲“高危資產”,而把那些三四五線城市的房子評爲“值得購入”,這不是顛倒黑白是什麼?

真相是,中國任何一個大城市,即使是北上廣深,很多、很多、很多工薪族家庭只需要工作五年就能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了,超過10年的都極少,他們靠的當然不只是自己的收入,更多的是靠“六個錢包”,以及按揭貸款。

是的,“按揭貸款”瞭解一下,都9021年了,買房只需要付三成首付,這個還要解釋嗎?

所以,以房價收入比最高的深圳爲例,其實一個工薪家族只要勤勤懇懇工作,大約11年就能付個普通房子的首付了,如果再加上“六個錢包”的助攻,完全可以在5年內攢夠首付。

所以,在深圳買房真的很難嗎?

02

說幾個數據,美國紐約、洛杉磯、舊金山等核心城市的租賃人口占比均高於60%,而北上廣深的租賃人口占比只有約30%。換句話說,中國一線城市居民的自有住房率其實是遠高於美國紐約和洛杉磯的。

紐約人爲什麼抵制亞馬遜,一個重要原因是紐約人的自有住房率低,租客的數量和對政策的影響力都大過房東。

說到租金就更能說明問題了,2016年紐約的租收比高達65.2%,也就是說,一個紐約工薪族每個月拿到的錢有將近三分之二得用來交房租,而深圳呢?大約比30%多一點。

那麼,到底是深圳人的“房痛指數”更高,還是紐約人的“房痛指數”更高?

當然,紐約的自有住房率低,除了因爲高房價,還有文化觀念上的差異。

美國人似乎對紮根大城市沒有那麼深的執念,很多在紐約租房子的人,並非買不起紐約的房子,只不過是不想買,他們只是把紐約當成一個客棧,而非定居之地。

所以,紐約的外地人更喜歡自稱“紐約客”,而非“紐漂”,真正卯足勁兒想紮根於此、讓子孫後代都變成紐約人的並不多。

03

以上都不是本文想說的重點,這篇文章真正想說的是,房子的本質是什麼?

房子其實分兩種,一種是作爲消費品的房子,一種是作爲資產的房子。大部分城市的房子只有消費品屬性,只有極少數城市的房子二者兼具。

兩種房子的定價機制完全不同,消費品的價格反映的是當下的使用價值,且受到當下人均收入水平的約束,比如一個蘋果手機定價8千是不愁賣的,但如果把它高配到8萬,肯定是賣不出去的,因爲這個售價嚴重脫離了社會平均收入水平。

但資產不一樣,它的價格反映的不是當下的使用價值,而是未來的預期,這個預期有多高,資本給它的估值就可以多高,上不封頂。就好比亞馬遜曾常年虧損,市盈率卻一度超過300,資本仍然趨之若鶩,根本原因就是它給市場傳遞了超高預期。

想一想,如果用“房價收入比”或者“租售比”這樣的小白思維來衡量亞馬遜,它應該是垃圾股無疑了。

所以,作爲資產屬性的房子和社會平均收入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關係,決定它價格的因素一個是預期,另一個是塔尖人羣的平均購買力。

還是以紐約爲例,它的普通房子其實沒多少資產屬性,價格和紐約人均收入存在一定約束關係,但曼哈頓特別是中央公園的豪宅,卻可以賣到50萬到100萬元一平米,是附近普通住宅的5到10倍,買這類房子的往往是國際土豪,它完全是個特殊的小衆市場,和紐約當地的普通人沒有任何關係。

今天的中國,北上廣深杭等核心城市的房子,已經具備了較強的資產屬性,它已經不是普通商品,而更像是奢侈品,其價格不是這些城市當地人的平均收入來支撐的,而是全國土豪的平均收入來支撐的,正如沒有人用社會平均收入來衡量愛馬仕包包的價格是否合理。

那麼,生活在覈心城市的普通人應該怎麼解決居住的問題呢?選擇其實不少,一是看哪裏買得起就趕緊上車,二是申請保障房,三是到市場上租房子,四是像很多紐約客那樣在退休之後回到小城市買house。

房地產的頂層設計一直是“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場”,看清楚字眼,商品房的定位一直都是高端商品,不是靠社會平均收入就能輕鬆購置的東西。隨着房價越來越高,大城市的住房供應會越來越多元化,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保障房和公租房,而商品房會逐漸從大衆商品變成小衆商品。

新加坡的住房市場瞭解一下?大部分人住公屋,但商品房仍居全球最貴行列。

所以,千萬不要再拿“房價收入比”這種僞科學來指望房價崩盤,要不然只會錯失更多的買房良機。

本文來自微信給公衆號: 城市戰爭(ID:sunbushu123) ,作者:孫不熟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本文由 城市戰爭©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請於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餘作者身份信息),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91245.html 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虎嗅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