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清華大學新聞網介紹,1953年,錢遜畢業於清華大學歷史系,歷任清華大學文史教研組主任,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此後在諸多學術機構工作,擔任過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中國哲學史學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和中國孔子基金會理事等職。(原標題:國學大師錢穆之子、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原所長錢遜去世)。

(原標題:國學大師錢穆之子、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原所長錢遜去世)

8月22日,澎湃新聞記者從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信息辦公室獲悉,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錢遜教授於2019年8月22日凌晨去世,享年85歲。

據清華大學新聞網介紹,1953年,錢遜畢業於清華大學歷史系,歷任清華大學文史教研組主任,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此後在諸多學術機構工作,擔任過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中國哲學史學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和中國孔子基金會理事等職。

錢遜還有一個更爲人所熟知的身份——國學大師錢穆之子。1933年,錢遜出生於北平,他是家中老三,上有哥哥錢拙、錢行,下有妹妹錢易、錢輝。

據2014年第29期《環球人物》刊發的《錢遜,被時代選擇的人生》一文報道稱,1949年,錢穆隻身南下,至香港創辦新亞書院(後與崇基書院、聯合書院合併成香港中文大學),從此開始孤懸海外的後半生。時年16歲的錢遜則從蘇州中學畢業,考入清華,北上求學。

父子二人都不曾想到,這一別就是31年——直到1980年,錢遜和家人才得以在香港與85歲高齡的父親錢穆短暫相聚。

上述文章稱,錢遜1999年由清華退休後,同父親一樣孜孜於推廣國學,於《論語》用力最勤。在錢遜眼中,《論語》是傳統文化的根基,不但影響了我們民族的精神,還塑造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和情感。

荀建國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荀建國_NN737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