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已接近4月。最近来自负责给郑州电动车上牌的中国移动智慧家园e公众号的消息称:4月1日郑州电动车上牌免费期结束;4月15日,非国标车将不予上牌,不上牌上路的电动车将被处罚。新车销售和未挂牌的电动自行车一律以绿牌为准。该消息公布后,原来相对冷清的上牌点重新火爆起来。

真的假的?年前就有消息说。电动车上牌在2019年4月1日是个红线。4月1日起将停止上牌,并对无牌上路的电动车进行道路执法和处罚。而这次传出的消息虽然把“执法”红线下调到了4月15日,但其内容基本一致。郑州电动车上牌的工作已经开展近一年了,坊间不时传出“停止上牌”或者“收费上牌”或者“执法处罚”的新闻。是为上牌行动擂鼓助威?还是真的是电动车道路管理的现实执法需求呢?

那么,4月15日后,对于挂牌的非国标车和未挂牌的非国标车,如何进行认定?到底是否进行处罚?经大河报记者调查,相关部门表示,目前暂未接有关通知。其实,四港君觉得,且不说有关执法部门,目前来说尚未对此有相关明文规定,即使从现实的技术角度来说,对未上牌的电动车进行道路执法,也尚存在一定的客观难度。

第一、警力不足。郑州道路交通的乱象,大部分原因始于于机动车的违章行驶和乱停乱放。况且日前郑州机动车的保有量已经逼近500万台。相对于如此庞大的机动车大军, 郑州交通警察的相对上路率以严重不足。治理机动车乱象尚且捉襟见肘,又如何可能腾出多余警力去管控基本上属于非经动车范畴的电动自行车大军?此谓一。

第二、查证困难。郑州非机动车上牌的位置绝大部分都位于车子的尾部,同样这也给警察道路执法设置了障碍。因为道路上的执勤民警,究章时一般都是位于车子的前方,无法判断一台电动车是否已经上牌。但当从电动车后面识别一台电动车是否上牌时,可能电动车早已飞驰而过。

第三、依据不足。郑州电动车上牌的标准有些混乱。按前期宣传和政策规定,是国标电动车(最高时速小于20公里、整车重量小于40公斤)上绿牌,非国标车上黄牌。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走了样。细心的市民在近期一定会发现,街上跑的电动车中,非国标车悬挂绿牌的数量越来越多。另外,因为上牌的工作人员都并不是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其商业属性浓厚,这也导致上牌乱象频出。源头不清,这同样会给以后的道路执法带来障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