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實這是一種錯覺,隋唐之際複姓的人口並不多(貴族人口是很少的,而鮮卑平民則早就被完全漢化),只不過由於時期特殊,所以出現了一批名人而已,按照正常規律,隨着時間推移,小的姓氏會越來越小,所以現在姓這些複姓的人已經很少了(當然也有,比如尉遲姓就有著名主持人尉遲琳嘉)。其實這個答案也很簡單,就三個字:鮮卑人,隋唐之前中國正是南北朝亂世,北朝長期被鮮卑人掌控,雖然這些鮮卑人基本被漢化,但卻也留下一點鮮卑痕跡,就連隋朝的皇室楊堅都被賜過鮮卑姓氏(普六茹氏),只不過後來隋文帝取代北周自立後,宣佈盡滅胡俗,他才恢復了本性。

承蒙各種演義式的歷史小說,咱們中國人對歷朝歷代的大致演變多半心裏都有個數,而在各類歷史小說當中,成型於清朝的《隋唐演義》算是比較受歡迎的了,看過“說隋唐”的人應該都會有一個印象:這裏麪人物的姓氏似乎很奇怪,而且複姓特別多。

比如獨孤(隋文帝皇后),宇文(隋朝重臣),長孫(長孫無忌),尉遲(尉遲恭)……這些人都是隋唐之際的風雲人物,那麼爲什麼他們這些姓氏都這麼古怪?

其實這個答案也很簡單,就三個字:鮮卑人,隋唐之前中國正是南北朝亂世,北朝長期被鮮卑人掌控,雖然這些鮮卑人基本被漢化,但卻也留下一點鮮卑痕跡,就連隋朝的皇室楊堅都被賜過鮮卑姓氏(普六茹氏),只不過後來隋文帝取代北周自立後,宣佈盡滅胡俗,他才恢復了本性。

後來隋朝滅亡了陳朝,一統中華,接着隋煬帝又把隋朝玩壞了,唐朝結束亂世後取代隋朝,這一段時間很短(隋朝總共也就38年),所以很多之前的鮮卑世家大族仍然活躍在政治舞臺上,他們雖然基本已被漢化,但是在姓氏上卻有些古怪。

一直持續到宋朝,中土仍然有不少姓鮮卑複姓的名人存在,比如北宋大將呼延贊(呼延也是鮮卑姓氏),南宋奸臣万俟卨(万俟也是鮮卑姓氏),只不過這些複姓發展到現在,人口已經很少了。

那爲什麼這些複姓現在都哪去了呢?按理說這些人都是貴族,發展到現在,家族開枝散葉應該人數很多了纔對啊,怎麼現在反而稀少了呢?

其實這是一種錯覺,隋唐之際複姓的人口並不多(貴族人口是很少的,而鮮卑平民則早就被完全漢化),只不過由於時期特殊,所以出現了一批名人而已,按照正常規律,隨着時間推移,小的姓氏會越來越小,所以現在姓這些複姓的人已經很少了(當然也有,比如尉遲姓就有著名主持人尉遲琳嘉)。

更何況,政治上是血雨腥風的,這些名門望族有時候很容易受到滅頂之災,比如長孫家族,由於在唐高宗顯慶四年(659)長孫無忌被誣謀反,大批長孫宗族被株連,導致長孫這個姓氏也漸漸銷聲匿跡,而且還有很多複姓人士的後代爲了和周圍的漢人保持一致,所以把複姓改成單字姓,比如很多呼延氏的族人就把姓氏改成了呼姓。

所以現在,隋唐時期的一些複姓,現在已經很少出現了。

國史拾遺 作者:雲帆

【免責聲明】文章來源爲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特別說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屬於商業類別宣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