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池的位置往往是建設於地區的交通要處,等於聚集了這個地區的所有的兵力,算得上這個地區最安全的地方。所以很多人都很好奇爲什麼古代人打仗遇到不容易攻下的城池卻不選擇繞過呢?

古代打仗,主要戰鬥力就是步軍。那個時候不像現在有各種代步工具,除了少部分的騎兵之外,大部分戰士都是雙腳趕路。所以往往隊伍拉的很長,像押送糧草的隊伍更是不知道派到哪裏去了。

但是一般戰爭都不會選擇繞過城池,因爲這樣做有極大的風險。如果繞過敵方的城池繼續向前行軍的話,後方運輸糧草的部隊就暴露在敵人的攻擊下,糧草出現問題,那麼仗也沒法打了。而且一旦被前面的敵人打敗,那麼後方城池的敵人肯定會進行圍攻,到時候連撤退的地方都沒有了。

還有就是有的時候就算想繞開也做不到。例如潼關,地勢極危險峻,而且只有一條道路通往關內,想要通過必須從城門進去,再也沒有其他辦法,所以這種時候就必須強攻拿下城池纔可以。

遇到無法避過這種情況,城池的重要性就表現出來了,有城池的一方就有極大的優勢,因爲不管城池大小都掌控有一片區域,這樣就會有大量的援兵和源源不斷的物資,再加上城池易守難攻,攻擊的一方往往要付出重大的代價。

所以,在古代戰爭中,他們並不是不可以繞過,只是會視實際情況來做決定,如果遇到的城池不太重要,那他們也會避開不進行攻擊,但是如果遇到比較重要的城池,那就不能繼續繞開了,就算花費重大代價也會進行攻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