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懷玉張一方 從政治經濟學批判哲學方法到當代空間化社會批判哲學——以列斐伏爾、阿爾都塞、哈維與吉登斯爲主線

[摘要]歷史唯物主義走向當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如何可能從“抽象的”本質科學上升爲“具體的”現實社會科學。面對日益空間化的社會現實,歷史唯物主義如何可能生成出自己的社會空間哲學理論至關重要。但歷史唯物主義不可能直接轉化成爲社會空間哲學,更不能淪爲實證的非批判的社會空間理論。歷史唯物主義所開啓的社會空間哲學是社會批判理論,但它首先並不是對社會現實的直接批判,而是在反思批判西方主流社會科學方法或其中的意識形態基礎上才成爲可能。從政治經濟學批判方法中所固有的歷史空間辯證法精神出發,從反思批判當代西方社會科學理論方法視域侷限入手,在與當代西方哲學、心理學、語言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地理學、生態學等交流交鋒及問題域重構中把握當代社會空間化現實的現象與本質規律。這種理解既印證着馬克思主義依舊繁盛的當代生命力,也爲科學地看待中國一百多年來的道路探索歷程提供了一種有益的方法論視角。

[關鍵詞]政治經濟學批判;西方馬克思主義;空間化社會理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