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16日上映以来,《送我上青云》总共获得了1800万人民币的票房。对于一部由新人导演主导,题材小众,甚至可以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中国文艺片来说,这样的成绩,不算好,也不是很坏。

在媒体评价上,《送我上青云》也是不痛不痒,豆瓣上7.4分的评分不高,也不低,似乎也没有激起影评人们太多讨论的热情。

这是本片主演姚晨第一次做一部电影的监制,同样面临第一次的,还有本片的导演滕丛丛,《送我上青云》是她的长片处女作。

影片的故事聚焦在姚晨饰演的盛男。

她是一名记者,有着强烈的职业和人生追求。但是一次意外检查她却意外发现得了卵巢癌。原本以为有厂房的父亲可以在经济上资助自己,可回去之后却看到父亲濒临破产,母亲还得由她来照顾。不得已,盛男只好接下了一个给土鳖老板他爹写自传的活好拿稿费作为医疗费。

这位老爹住在深山老林,行事颇为神棍。可盛男也不得不承认,这位老家伙好像总是能歪打正着般说对一些事。不过更让人糟心的是,这神棍老爹似乎看上了一路跟着盛男来采访的她妈。

在这生死气息弥漫的旅途中,盛男开始渴望做爱。人之将死,极乐之事怎么说都得再来一回啊。但求爱之路对习惯了心灵交流的盛男来说并不太顺利……

在这简单的故事介绍里,想必大家也感觉到了,《送我上青云》有着典型的文艺片路数:死生大论,人生意义追求,以及社会现实元素的星星点缀。但同时,影片也有着吸睛的人设,有时还挺搞笑,保证了它绝不枯燥沉闷。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不能讲成功,但是《送我上青云》非常有代表性。可以说,在这部影片身上,你能看到一部能够进入院线的中国文艺片,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和条件。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中国式文艺片到底该如何在中国院线上生存。

1、重量级影视公司牵头,多家影视公司参与

或许你已经注意到了,《送我上青云》的预算不高,但是投资的公司却非常多,光光是上了片头字幕的公司,就足足有3分钟之长。打头的5家大佬公司是核心,它们分别是华夏、安乐、完美威秀、猫眼和万诱引力。

这5家公司在2018年发布了A.R.T文艺片计划项目,它们会投入1亿流动资金,在5年内为10到15部文艺片提供资金支持。而《送我上青云》正是位列A.R.T文艺片计划首批片单之中。

(除了《送我上青云》,A.R.T文艺片计划项目的第一批片单还包括李睿珺导演,杨子珊主演的《路过未来》和刘浩导演,朱亚文,宋佳主演的《诗人》。《路过未来》已经在2018年上映,票房254万,《诗人》预计今年上映)

除了此计划的主导公司,《送我上青云》的参与公司还包括上海坏兔子,北京无限自在,天津突燃、北京听海拾贝,上海和和,北京麦特,上海不那么空等总共12家影视公司。而像《诗人》则有更加夸张的17家影视公司参与。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于市场风险几乎完全不可控的中国电影,尤其是中国文艺片和中国艺术电影来说,是最基本的资本操作模式(当然也不排除不少大片也会那么干)。

哪位可能说了,你看《流浪地球》的公司名单,不也是长长一串吗?

确实如此。但是我们要知道,在《流浪地球》上映前,很少人看好这部电影能够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更没人想到它居然能够拿到46亿的票房。作为对比,大家可以看一下上映前市场期待很高的比如《飞驰人生》,《疯狂的外星人》等片的参与公司,显而易见的优质商业项目,主控方们是绝不会把大把的份额交给别人的。只有那些不确定的,让人拿捏不准的,才需要更多的资源。

风险越大,越需要别人来分担风险。

2、唯一的制片人

资金很重要,那是不是大家都出了钱,就都能七嘴八舌提意见,要让主创们按照自己的意思来改呢?

不行,对于文艺片或者说是艺术电影来说,创作是根本。如果资金介入逼的创作者改变了项目原有的模样,那么这个项目原本所具有的价值就不存在了。所以,压得住场,经验丰富的“话事人”,对于文艺片,就很重要。

在《送我上青云》里,这个制片人就是监制兼主演姚晨。你可以看到影片的挂名制片人不少,但真正进入正片后的演职员字幕表,只有姚晨一个监制,而姚晨也是实质上最核心的制片人。作为制片兼主演,姚晨也成为了影片实质上的创作者。

某种程度上说,以姚晨的明星咖位,她深度参与创作,实际上为导演滕丛丛创造了一个保护罩,使她免于诸多的非难。其实,去年的《我不是药神》也是同样的道理。宁浩和徐峥的坐镇,对还算是新人导演的文牧野帮助是巨大的。

说得直白点,文艺片尤其需要“懂”的人来制片。一个真正能助力的制片人,是一部文艺片能否顺利登场的关键。我们后来也知道了,在《送我上青云》里零片酬饰演光明的袁弘也是姚晨拉来的。

3、内容上的刺点,话题上的延展性

刺点这个概念,源自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最初刺点指的是一副照片里某一特别突出,会引发观者强烈情绪变化的部分。

在电影中,我拿来形容影片中最扎眼的内容。比如说,《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拆”,《过春天》里的偷渡,而在《送我上青云》里,则是女人的欲望。

《送我上青云》可能是中国院线电影里第一部出现女主角在谈论绝经,谈论她们想要出轨,想要做爱,以及直接呈现女性自慰行为的电影。而女主角之名“盛男”和“胜男”的同音,也毫无疑问地传递出影片强烈的女性主义表达。

尽管在电影上映后,姚晨还得专门说《送我上青云》不单只是讨论女性的欲望,但这也拦不住这些成为了大众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你不得不承认,这些内容实在是太惹眼了。

同时,也确如姚晨所说,除了女性的欲望,《送我上青云》实际上涉及了相当多的议题。大的,有如生与死的探讨。这一层面既包含了盛男面临的绝症挣扎,也有神棍老爹对于人生的感悟,还有盛男在采访途中偶遇的路人生死观。

论小的,则有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尊严价值。这一点在影片中的男性身上表现地尤为突出。

男主角毛毳和盛男同样是记者,却因为没钱得不到别人尊重不得不放弃记者理想。袁弘饰演的光明入赘到土老板家,却被当成是一个书呆子,玩物,没人尊重他。即使是土老板的神棍老爹也是如此。看上去土老板对老爹很是尊重,还叫盛男给他写自传,但实际上,土老板对他爹毫不关心,正如神棍老爹一针见血地说,这傻缺儿子只是更关心他老爹在别人心中的形象而已。

如果要打个比方的话,文艺片的刺点是它的必杀技,而它扩散的话题性则是组合技,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真正关于影片的独特话题效应,带动影片传播。

4、审时度势会打球

此时此刻,所有中国电影都非常清楚过审是第一要务。所有想获得成绩的中国文艺片都非常清楚,第一要务是怎么打擦边球。

在打擦边球上,《送我上青云》的表现着实可圈可点。

开场土老板为了建设好自己形象弄出了一场故意放火,接着自己救火的贼喊捉贼戏码。如果这场戏延伸出去,那是相当不得了的。不过关于这场戏马上点到即止。它的全部作用严格控制在仅是引出盛男记者的身份以及她和土老板有些许过节这一前史。

之后,影片的调性游走在一边紧贴现实主义一边刹车调头的微妙路线之间。盛男老爹破产啦(经济不景气啊),记者没出路啊(调查记者都快灭绝了啊),读书没前途啊(学位都可以买卖啊)……

当然,《送我上青云》最聪明的地方也在这里。那些触及许多现实问题的台词,情节,最后实际都被引向了人物内部的精神世界。它们所构建的那些难以企及的堡垒,并非现实的堡垒,而是人物内心的堡垒。社会现实主义被导向了心理现实主义。所有可解决的或是不可解决的,最终都将在人物的大笑中得到解决。

而在那段大尺度的性爱场景里,如果大家还有印象,有2点必须要说。他们在激烈可都是连外衣都没 脱;其次,盛男自己解决那一段,画面只取景了上半身,观众可得自己进行充分想象。

5、运气还是很重要

运气的层面这个就不赘述了。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只是,好风没能借力,把《送我上青云》吹成一匹暑期档的黑马。

很有可能,最终《送我上青云》的票房不会超过3000万,在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这种量级的电影几乎有如蝼蚁般可忽略不计。

然而票房并不是衡量一部电影的全部。无法否认,《送我上青云》是今年中国电影暑期档一抹别样的亮色。独特的题材,鲜明的主题,人物有轻有重,情节有笑有泪。它表达出了这个时代的一些声音。

或许我们还仍需记起《临江仙·柳絮》里“送我上青云”的前几句,因为它们似乎也正是印照了《送我上青云》们等中国式文艺片的境况:万缕千丝终不改,任它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