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果殼(ID:Guokr42) ,作者:犬夕水

當你怒不可遏,想要爆出以“f”開頭的某四字英文真言,是不是毫不費力?什麼,你是胡建人?沒事,不會也不用感到太過懊惱,因爲很有可能人類的祖先也不會發f這個音。

《科學》雜誌最近刊登的一篇蘇黎世大學的研究指出,沒有農耕文明帶來的穀物、蔬菜和奶製品這些比肉類軟和的食物,人類很可能就不會發f、v這類脣齒摩擦音了。在中文普通話裏,這意味着所有以f開頭的發音,比如飛、風、福可能都不存在了。

飲食爲什麼會對發音有這麼大的影響?這一切要先從人類的牙齒講起。

祖先的牙齒長得跟我們的不太一樣

人類所發的聲音可以分爲兩類:元音和輔音,也就是漢語拼音裏的韻母和聲母。F和v是輔音中的脣齒摩擦音(fricative consonant),需要上牙齒與下嘴脣兩個發音器官配合形成間隙——將上切牙,也就是門牙,輕壓在下嘴脣上。

可見,要發出f這個音,上牙的位置十分關鍵。你不妨自己感受一下,放鬆自然的狀態下,你的上牙是不是比下牙略爲前傾,下牙抵在上牙內側大概一半的位置——這是大多數現代人具有的覆合/覆蓋牙型(overbite/overjet)。

大多數現代人擁有的覆合牙形(Wikimedia Commons)

我們的祖先就不一樣了。現代人上牙前傾的牙形在舊石器時代人類身上十分罕見,史前獵人們大多擁有對切咬合牙型(edge-to-edge bite)——上下門牙的邊緣是對齊的。

上下對齊的對切咬合牙型(Tímea Bodogán)

蘇黎世大學的研究指出,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牙齒形態對於發f和v有着很大的影響。

上牙前傾更容易發出f音

研究員們通過建立生物力學模型發現,覆合牙型發f和v要比對切咬合牙型更容易,少用了30%的口腔肌肉力量。對於牙齒上下對齊的史前獵人們來說,發出f和v可能比較難。

我們可以自行模擬一下。要發出某f打頭的英文四字真言,對大多數人來說輕而易舉,因爲在放鬆狀態下,你的上牙幾乎已經在下嘴脣的內側邊緣了。但是你把上牙稍稍往後移,和下牙對齊,再試一下。咦,怎麼罵個人這麼費力?

所以研究者推測,由於費勁,舊石器時期人類的語言裏是沒有脣齒摩擦音的。

那是什麼造就了我們越來越前傾的上牙呢?研究認爲,這與農耕文明帶來的飲食改變密不可分。

喫的東西越軟,上牙齒越是往前傾?

人類學家指出,無論是史前人類還是現代人,出生時大多有着上牙前傾的覆合牙型。只是在舊石器時代,人們依靠狩獵和採集獲得食物,肉類是主要食物來源。爲了能夠更有力地撕扯、咬食肉類,史前人類的下頜骨和上頜骨逐漸變得能夠對切咬合,上下牙齒逐漸對齊,無法保持天生的覆合牙型。

日本出土的新石器時代前的人類頭骨,擁有對切咬合牙型(Blasi et al. 2019)

新石器時代農耕文明的出現讓人們的食物中有了更多穀物、蔬菜和奶製品。這些較肉類軟和的食物使得人類的上下頜骨不需要再具備強大的咬合力,一生都能保持幼年時期上牙前傾的覆合牙型。

伊朗發現的新石器時代人類頭骨,擁有上牙前傾的覆合牙型(Fatemeh Bahrami/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所以,進入農耕社會後,人們喫的食物越來越軟,導致了更加普遍的上牙前傾的覆合牙型,這個牙形相較上下對齊的對切咬合牙形,更容易發出脣齒摩擦音——f和v音很有可能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出現的。

研究者還對當今現存的7000餘種語言進行了調查,發現當代的狩獵採集社會中使用f和v的頻率只有其它語言的四分之一。

一個重大而有爭議的研究結果

這一考古學-語言學跨界發現震動了很多語言學家。傳統語言學一直傳承着語言是人類獨有,並且自產生之後就沒有發生過巨大變化的理念。f、v比其他語音更晚出現,並且主要出現在農耕文明社會中,這一新的發現徹底地撼動了語言不變論。

傳統語言學也不喜歡把語言這一文明的象徵和人體的生理結構進行過多的連接,因此這一跨界發現引發了許多語言學家的爭議。有人認爲,如果這是一條必然的進化規律,那爲什麼中國,一個古老的農耕文明社會,沒有v這個發音(根據個人經歷,v還是存在在一些北方口音中的);日本,另外一個農耕文明社會,根本沒有f、v這兩個發音。

當然,蘇黎世大學的研究者們也承認他們提供的只是一種可能性,而不是一條語言學進化規律。語言學界對於這一結論是否會有進一步地深入研究,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Blasi, D.E., Moran, S., Moisik, S.R., Widmer, P., Dediu, D. and Bickel, B., 2019. Human sound systems are shaped by post-Neolithic changes in bite configuration. Science, 363(6432), p.eaav3218.

https://www.nytimes.com/2019/03/14/science/language-origins-agriculture.html

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science-nature/ability-pronounce-f-and-v-sounds-might-have-evolved-along-human-diet-180971710/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果殼(ID:Guokr42) ,作者:犬夕水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本文由 果殼©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請於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餘作者身份信息),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91296.html 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虎嗅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