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智连聚变」2019凤凰网科技峰会于8月15日在北京举行。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受邀发表题为《5G时代的新场景机遇》的主题演讲。吴声表示,5G不仅是传输革命,更是全新生产力和全新思维方式,是数字化商业的新价值引擎。

以下根据现场演讲整理,有删改。

·演讲 |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 吴声

编辑 | 杜颖

今天很多演讲者都对5G本身、5G与AIoT的关系等作了专业的阐述。相信有人也会疑问,为什么是「5G+AI+IoT」,为什么谈及5G会有许多与4G、3G、2G时代不同的逻辑?

我们已经忘记这是一个「手机时代」,因为手机正以一种「器官」的形式存在。这一整天我们都在理解不同的领域,无论消费还是工业,全屋互联或者自动驾驶。毫无疑问,5G在重新定义新产业形态和新物种形态。它是数据传输革命,但更多是全新生产力,这是容易感知的全新逻辑。基于万物互联,5G成为一个开放的网络系统,它带来高容量,也给终端设备连接带来更多弹性。

那么,为什么又说「5G是一种思维方式」?因为身边所有熟悉的现象和感知,所有社会连接和算法调校,乃至静态或动态的场景迭代,都需要基于新的技术范式转移去重新理解。

01

OS争夺时代

先和大家分享一个重要的逻辑:这是一个OS争夺时代。

不久前华为发布「鸿蒙系统」,有人看到「生态」,有人说这是「天生为物联网OS而生的分布式操作系统」,有人说一定主打「轻应用」,也有人认为它的目标是车联网、自动驾驶。

鸿蒙肩负的使命到底是「安卓备胎」,还是物联网全新标准和协议?如今天很多观点所提,它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设者,到底该以封闭还是更开放的姿态被定义?而当它被定义为家居物联网、车联网或是移动智能设备OS,又该有怎样的细分呈现形态?

对于鸿蒙的期待,并非是期待华为本身实力到底如何,而是定义它能否成为场景智能操作系统,能否成为场景生态的建设者。看到华为的努力,就可以同样来看待5G作为数字化商业的新价值引擎。

物联网是5G最重要的业务场景,比如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精准医疗、内容传输等,有的基于其高速率、低时延,有的基于大容量、可靠性或者安全性。

这些特征在5G基础形态下的连接能力、传输能力,以及本身互联属性的推动下,都在发生本质的位移。这些本质位移令原来的各种交互都需要被重新理解。

未来我们对苹果的期待不再是产品迭代,而是它会不会发布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当我们定义最值钱的产业,那些基于设备形成更多连接的企业,谁又更有优势去定义新的协议、生态和标准?

02

「5G-KOL」

全新的数据传输效率带来的视频作业效率变化,将推进基于「5G-KOL」的「社交革命」。

5G所带来的网红、视频KOL乃至快手、抖音、小红书、淘宝等一系列直播电商的革命,都比我们想象更加快速。基于视频作业门槛的降低和作业效率的大幅提升,出现「粉丝网红化」和「网红粉丝化」,「纳米网红」现象大规模普及,各种社交形态在这个进程中发生巨大变化。

纳米网红、虚拟机器人和直播电商革命,可以被冒险地定义为「5G待挖掘的第一桶金」。这背后又有大量传感容器、传感智能,来响应细微的关于内容生产和社交的裂变、连接乃至分享机制的变化。

5G的出现给极致化的精致体验带来指数级跃迁,不理解这一点就无法断定为什么5G在重新定义注意力分配。的确,它在定义时间如何被解释,又如何成为新的时间。

自动驾驶进程中,我会关注可视化的车联设备为亲子教学提供新场景,这才是重要的伴随场景。现在这个场景还未被定义,我们只是匆忙「接娃回家」。但在未来,我们一生最重要的亲子时刻可能就存在于这个伴随场景中,这是不是一个独立的商业模式?许多卓越的独角兽可能就发端于此。

03

底层与缝隙

5G作为全新生产力和思维方式,正重构生产关系。所有粗放的产业缝隙和场景空间都在被更加敏捷、精细的连接和传感填充,这些变化本身就是数据的流转和流动。

所谓生产关系的重构中,那些原本高壁垒的技术下放,应用于每个小微公司的创意决策和研发,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颗粒度决策模型。譬如GPS曾是美国军用技术,21世纪后民用,「数字孪生服务」等也在重走这样的路线,在未来的商业决策中成为标配。5G作为全新生产力推动的生产关系重构,给我们带来螺旋式发展和同频共振。

为什么在此没有过多强调VR、AR,智能制造和精准医疗,抑或是家居物联网的爆发?因为相较于此,我们反而需要更加在意生活场景中的那些最小问题。当你独立基于「从结构优化向范式转移」的逻辑来看待一切习以为常,它们原来可以完全不一样。

差不多10天前,我们(在「新物种爆炸·吴声商业方法发布2019」)发布了「年轻商业操作系统」。一个非常朴素的认知是,人们对于「底层」的估量和认知是不充足的。

比如我们会表述这是怎样的内容,4K或8K;也会习惯性表达这是否是AR落地、IoT爆发。事实上,它们是在以一个更加「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重新构建我们的审美和认知。很多变化不再是所谓的「更好」,而是一种「不同」。

借凤凰网举办这个有意义的活动来表达这个朴素的观点:那些最小的问题如果有机会被解决,就是5G带给我们的新场景机遇。这些缝隙机遇带来的,不仅仅是数字层面的指数级变化,而在于所有熟悉场景、所有商业逻辑、所有操作系统,的的确确就像我们熟知的「商业金句」一样,需要被重做一遍。

至于它被定义为消费互联网还是产业互联网,被定义为5G+、AI+或是IoT+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认知能力的变化所带来的场景革命,让我们重新看待生存,看待自己和这个时代、社会的关系。

04

生产关系「七变」

所有这些变化总结来看:第一重变化是社交方式变化,第二重是新内容形态的变化,第三重是家庭场景新生活方式的连接变化,第四重是商业形态的变化,第五重是智慧城市和社区、无处不在的传感带来无感知的变化,第六重是金融领域的变化,第七重是包含车联网、自动驾驶在内更大范围的变化,我们称之为「机器人革命」。

5G带来的这「七重变化」,也是今天各位专家学者给我们的启发。只需要关心那些应该被改变的用户体验,那些应该被重新定义的熟悉的陌生,我们就会进入新的场景。这是我们最认可、最理所当然的生活方式,关系到在座每一个人。

5G是全新生产力,因为它精准连接了颗粒度场景。有人说这是「万物皆媒」「智媒时代」,有人说这是「场景时代」,有人说这是一个更加「反经验、反常识」的时代。

我们进入的这个时代,应当被称作「高速智慧时代」,再也没有静止、具体可以被定义了,万物皆在联动。这个时代的「一切皆不可定义」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这个巨大的问号相信正是今天这场活动最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