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響水爆炸遇難者頭七之祭!被爆炸改變生活軌跡的夫妻們

3月27日,是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3·21”化工爆炸事故遇難者頭七之祭。

清晨7時30分, 響水縣生態化工園區裏汽笛長鳴,江蘇鹽城市委、市政府舉行“3·21”特別重大事故遇難者集中悼念活動,悼念事故遇難者,在覈心區域執行任務的武警部隊和消防人員也在駐地和工作崗位,向遇難同胞致哀。

事故已經過去七天,生活還在繼續,被爆炸改變原本生活軌跡的夫妻們,有的災後幸運重逢,有的從此陰陽兩隔,還有的不幸雙雙遇難……

第一個想到的是900米外的丈夫

六港村離爆炸現場只有不到3公里。

村裏的90後夫妻陳東和張慧都在醫院裏,爆炸中他們雙雙受傷,在失聯了幾個小時後,彼此終於見了面。

1990年出生的張慧,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在她的手機裏,還有好幾段身着天嘉宜工作服拍攝的視頻,視頻中的張慧微笑甜美,帶着一點點驕傲。

“雖然我們這很多人都在化工廠上班,但是能夠進入天嘉宜,算是讓人羨慕的事,天嘉宜算是這邊規模比較大的廠子,待遇也好。”張慧說,她是2018年10月進入天嘉宜的,以前在陳家港鎮上的一家小服裝店做銷售員,一個月工資只有2000多塊錢,後來經人介紹進入了天嘉宜的檢驗室工作,效益好的時候,一個月可以有5000多塊錢的收入。

“我有三個孩子要養,和愛人的壓力挺大的,經常聽說這邊的化工廠會出事故,開始也害怕,但是一天兩天沒事,一個月兩個月沒事,也就慢慢不當回事了。”

這場爆炸幾乎讓張慧“毀容”,她的傷基本全在臉上,送到醫院後,醫生用了3個多小時給她清創和縫合。和以前視頻裏的那個漂亮的年輕媽媽相比,現在的張慧幾乎看不出原本的樣子,“我2歲的小兒子看我都哭了,嚇得認不出來。”

張慧所在的檢驗室,主要是進行一些簡單的化學原料、成品成分的檢驗,對技術要求不高,只要原料或者成品合格,記錄在表格就可以了,但這個檢驗室的位置緊鄰甲醇和苯的儲存罐、硝化車間等幾處易燃易爆點。

爆炸發生後,原本在車間的5個同伴,只有兩個人沒受致命傷,張慧是其中一個,另外幾人或遇難,或重傷。

爆炸時,因爲距離中心點太近,張慧來不及反應就暈了過去,等她醒過來的時候,眼前已是一片廢墟。“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愛人,這麼大的爆炸,不知道他怎麼樣。他在旁邊的聯化科技,離我這隻有900多米。我摸出倒塌的房子,找到自己的手機給他打電話,但是根本就沒有信號……”

給100萬也不去化工廠了

張慧的丈夫陳東也是1990年出生的,他和張慧以前是同屆的小學同學,畢業後很多年都沒有聯繫。直到2010年,兩人經過朋友介紹再次相遇,後來戀愛、結婚、生子。

“現在我還記得2011年初那次‘響水萬人大逃亡’。那天是2月10日凌晨,有謠言說附近的化工廠氯氣泄漏了,大半夜我們被母親推醒的,說讓我們趕緊逃命,往響水縣城方向跑。”陳東說,“那天下着雪,我倆騎着小電動車跑,結果到了距離縣城還有5公里的地方時,電動車沒電了,只能推着走,那種感覺到現在還記得。這些化工廠,確實能夠幫助我們就業,但又像是隨時可能會爆炸的‘定時炸彈’,讓人害怕。”

陳東所在的聯化科技有限公司在天嘉宜化工廠西北方向,相距大約900多米。爆炸發生時,他從一處樓梯跌落,右耳後面劃出了一條很深的傷口,“但是我還有意識,還能動,跑出房子往天嘉宜的方向看,已經一片濃煙。我想着去那裏找張慧,但現場都是火,根本進不去,後來有好心人把我送到了縣醫院。”

到了縣醫院後,陳東顧不上救治,一直站在醫院急診的大門口。他說:“那會兒往醫院送傷員的車就沒停過,有救護車,但是絕大多數都是私家車,運過來傷員我就湊過去看,看看是不是張慧。”

張慧後來被工廠附近的村民送到了醫院,她也一直在尋找陳東,“當時家裏親戚過來找到我,我就讓他們趕緊去找陳東。”

21日晚上7點多,張慧的親人在醫院急診室門口撞見了陳東。張慧的妹妹告訴北青報記者:“陳東在1層,張慧在7層,醫院的電梯根本擠不進去,陳東帶着傷,但是還是要堅持去7層找張慧,我們就架着他走樓梯,兩個人最後總算是見到了。”

27日上午,張慧坐在病牀上,她臉上的傷口還有幾天就能拆線了,但是醫生告訴她,可能會留下一些疤痕。

“我肯定嫌棄她呀,你看現在成什麼樣子了。”在一旁陪伴妻子的陳東開玩笑說,“以前我說她,化化妝就能出門,現在是化了一天妝,最後還是決定不出門了。”

對於未來的打算,夫妻倆還沒有想好。張慧說:“但是無論如何,是不能再回化工廠了,一天給100萬都不去,錢再多都沒用,最重要的是,兩個人平平安安的,陪孩子長大。”

60歲夫妻雙雙遇難

並不是每一對夫妻都像陳東和張慧一般幸運。

頭甲村距離爆炸現場有6公里,村子裏有700多戶人家。村東頭的一家,房子在爆炸中被震出了裂縫,但家人卻沒心情管房子的事——家主不在了,60歲的畢春茂與老伴兒沈樹芳,雙雙遇難。

畢春茂和沈樹芳都在天嘉宜化工公司工作。事發之後,始終沒有兩個人消息,直到23日晚上,畢春茂的女婿黃先生接到了有關部門的電話,告訴他畢春茂夫婦確認遇難。

黃先生說,畢春茂和沈樹芳夫婦都60多歲了,“春節前,我們還曾經勸老人們在家休息,但兩位老人不想用孩子們的錢,說他們自己去打工,一人一天能掙100多塊錢。”

21日到22日,黃先生在響水縣醫院外等了一夜,“看着救護車一輛一輛過,每次下來一個傷者我都要去認,不少傷者臉上都是血,認不出五官。眼看着別人一個個都找到了親人,我卻始終找不到兩位老人。”

22日早上5點,黃先生在親人的要求下去休息。“我5點睡下,6點多就醒了,回醫院接着等。”

22日到23日,黃先生和家人跑遍了鹽城市的大小醫院,沒有任何消息,直到23日晚獲悉噩耗。

“今天是頭七,按照風俗,我們要給老人燒紙。”畢春茂的兒子說,“父母很要強,辛苦了一輩子,現在我們這些兒女都工作了,不想讓他們再辛苦,但是兩人不肯,總說身體還好,還能幹活,要多掙幾個錢去。如今老人不在了,這個家,已經沒有一個家的樣子了。”

兩年前,響水縣的一家照相館搞活動,畢春茂和沈樹芳的女兒帶着老兩口去拍了一組紀念照。照片中兩位老人身着禮服,相依相伴。如今這張照片,成了夫妻兩人的遺照。

丈夫借氧氣瓶尋妻,最後等來噩耗

之江化工有限公司工作的陳翠翠(化名)在響水爆炸中遇難,35歲的她留下兩個孩子。陳翠翠的丈夫張鵬(化名)24日得知妻子遇難的消息後,沒合過眼,“我們最小的孩子才2歲,以後他該怎麼辦?”

之江化工有限公司與天嘉宜僅一牆之隔。據天嘉宜職工的介紹,之江化工靠近天嘉宜廠區西側的固廢倉庫。

2015年,天嘉宜公司擬建一個固廢和廢液焚燒項目。《江蘇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固廢和液廢焚燒項目(4500噸/年)環境影響報告書》顯示,項目存在“泄漏、火災或爆炸”的風險。不過在這份環評報告中,風險的程度爲“可接受範圍之內”。

天嘉宜這次爆炸讓隔壁的之江化工損失慘重,無論是人還是物。

張鵬和陳翠翠都在之江化工上班,“爆炸的時候她在靠近天嘉宜的南廠區辦公樓,我在北廠區。”張鵬說,之江化工廠的南北廠區都在陳家港化工園區內,但是相距3公里左右,每天早上他會開車先送妻子到南廠區工作,再驅車前往北廠區上班。

“3月21日上午7點多,我送她到了南廠區,她下車前跟我說晚飯想喝魚湯,我說我晚上給她做,然後她就下車上班去了。”張鵬說,這頓魚湯陳翠翠最終沒能喝上。

“我當時在北廠區聽見兩聲爆炸聲,然後一看老婆那邊的廠區着火了,我趕緊下樓往南廠區趕。”張鵬說,等他趕到南廠區附近的時候,路被各種雜物和損壞的車輛堵住,“我本來準備在外面等,結果有人說之江的辦公樓被炸倒了,我老婆是會計,就在辦公樓二樓工作,我無論如何也得進去找她。”

爆炸發生後1小時,張鵬找了塊溼布捂住口鼻衝進南廠區。“裏面啥也看不見,全是煙,跟閉着眼睛沒什麼區別。”靠着摸索,張鵬來到了妻子所在的辦公樓前的空地,樓沒塌,但張鵬已經被煙嗆得喘不上氣了,他只得返回廠外找氧氣瓶。

“當時消防救援人員已經到場了,我問他們借氧氣瓶。我說我妻子在裏面,我一定要進去,後來消防人員就借了我一個,跟我一起往辦公樓走。”憑着氧氣瓶,張鵬來到了妻子所在的辦公樓2層,有不少同事都爬了出來或被救出,陳翠翠卻始終沒有下落。“我在2層扒了很久的磚也沒有找到我老婆,那邊都有過火的痕跡,後來氧氣瓶用完了,我沒辦法,只能出來。”

21日晚,張鵬開始在親屬羣和各大網絡平臺上發佈尋親消息,直到24日,他得知陳翠翠遇難的消息。至今,他也沒有見到妻子的遺體。

夫妻倆都是河南人,在響水打工已經有五六年的時間。張鵬說:“7天過去了,我見不到她的人,只能給她燒點紙,希望她在那邊兒過得好吧”。

截至3月25日0時,響水爆炸事故現場搜救工作正式結束,工作人員搜救164人,其中倖存86人。據響水縣公安局26日晚通報,仍有7名遇難者身份待確認。

文|北青報記者 張月朦 李卓雅 屈暢 付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