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蓮

定瓷是中國古代五大名瓷之一,產地在今河北曲陽始於唐,興於北宋,失於元,是北方大地上繁衍幾代而影響深遠的一個窯系。因曲陽古時屬定州轄區,故名“定瓷”。卻不曾真的接觸和了解,在雜誌上也讀到過有關定瓷的報道,卻很難觸動我心底的情愫,也許只有親身去體驗,近距離去碰觸這些包含文化的杯器,纔會觸景生情,有所感悟。

還沒有進入展區,我們就被裏面傳來的音樂感動着,因爲是剛剛裝修,音響設備並沒有安裝到位,但館裏的負責人,一個溫柔平和的女子似乎有意而爲之,用自己的手機爲我們播放着音樂,她外形珠圓玉潤,素顏以待,少了脂粉氣,多了些從容淡雅的美。

我們在展區看到了十八羅漢杯,薄如蟬翼的玉化瓷杯,在燈光的照耀下晶瑩閃亮,透着玲瓏的才氣,觸摸每一件杯器,它們胎質堅密細膩,釉色的透明柔潤,都讓我愛不釋手據說都是薛老師精心的設計。

薛老師饒有興致地爲我們講述他的作品,其中三件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祕色青黃釉折腰盤口剔花蓮瓣瓶、祕色青黃釉睡蓮瓶、定窯白釉剔花月菊紙槌瓶,均獲得過國家金獎。2017年7月榮進國博殿堂。他秉承傳統工藝的同時,勇於探索實踐,開發出了 “九玄定器”的九大色系,發現40多種全新釉料,當時引起了國內學術界的轟動,弘傳定瓷是古老藝術的“新勢力”他個人也獲得了瓷業的衆多獎項。

在十八羅漢杯前,我欣賞了一遍又一遍,似乎看到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十六羅漢加二尊者翩翩而來。也許是對中國文化的鐘愛。於是對十八杯更加偏愛,雖然此次並沒有給我們講解每一個杯子的名字,但我也試着去體會, “坐鹿羅漢” “喜慶羅漢” “舉鉢羅漢” “託塔羅漢” “靜坐羅漢” “過江羅漢” “騎象羅漢” “笑獅羅漢” “開心羅漢” “探手羅漢” “沉思羅漢” “挖耳羅漢” “布袋羅漢” “芭蕉羅漢” “長眉羅漢” “看門羅漢”其中最鍾愛的還是“過江羅漢”它的意思爲賢者,自己一直很崇拜賢人,卻不知道哪個杯盞是它的象徵。

還有一件玉化瓷杯吸引了我,白色的周身,玲瓏剔透,自古定瓷就有“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的說法,於是拿起它輕輕地觸碰,聲音清脆遼遠,除了白色杯盞,還有有黑、紫、紅、綠諸色各色杯器,有的典雅,有的清麗,每一件都感染者我們;豐富多彩的紋樣裝飾,有刻花的,有印花的,盤、碗、瓶、樽各具妙處。

弘傳金裝定窯隨身盞是薛老師設計製作的一款定瓷杯盞,早在漢代,人們就認爲使用金銀器皿能使人長生不老,且有延年益壽功效之說。晚唐五代之時,定窯盛行模仿金銀器皿,在口沿部位鑲嵌金銀扣使器物更加尊貴美觀,其中杯身的蓮花是讓我最爲感動的。金裝工藝起於戰國,瓷器上興盛於唐宋,衰落於元明。這種裝飾使瓷器在晶瑩玉潤中極大地展現了豪華和典雅。它的流行,與宋代文人官僚和鄉紳階層追求精緻的生活品質標緻,在古代鑲金銀瓷器的本身的貴重性,一般的百姓很難使用,而今已落入尋常百姓家,能用此杯也是身分尊貴的象徵。

每一件作品都讓人賞心悅目,若不是有美術的功底,若不是有真的情懷,怎能將一個瓷杯解讀到完美,加工到極致,這些年他經歷了太多的苦難,不僅翻閱了大量專業古籍,還多次到博物院地虛心向專家請教,精進創新形成了自己的創意作品,展了着自己的個性風格。若不是極細的心思,怎可以設計出如此柔美的線條,有些器具剛柔並濟,不附庸風雅,只是靜靜地守望,靜靜地佇立,訴說着自己的過往,展示着經歷的滄桑,你懂或者不懂,它都在那裏不偏不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