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選於《走出幻覺走向成熟》一書。

什麼是最爲常見的底部形態呢?

曾經我認爲,雙底是最爲常見的底部形態,或者底部是盤整出來的。慢慢的,我發現對於大盤而言,很難找到標準的雙底形態,基本上都是“砸”出來的底部。

而對於個股而言,長時間盤整的底部並不難找到,但是他們後期的上漲通常並非很強。而真正的強勢股,都是寬幅震盪後走出突破的股票。

一隻從10元跌至5元,並且在5元至6元間長期整理築底的股票並非好的股票,即使底部真的成立,那麼未來的上漲也並非壯觀。

而如果一隻從10元至5元來回大幅震盪的股票,那麼突破10元后將會有大幅度的上漲。

主升浪漲得最多的股票,通常是二浪大幅震盪的股票,震盪幅度越大越好;而五浪漲得最多的股票,通常是四浪運行得非常緊湊的股票,越簡單、越緊密(走成一條線)就越好。至於大幅下跌後,走出雙底圖形的股票,基本上都是靠不住的。

對於大盤而言,是很難走出什麼長期盤底的走勢,這一點是由“股市層次理論”所決定的。有意思的是,雙底在大盤的歷史底部也很難找到。真正常見的底部,通常都是失敗雙底(或者三重底)後快速砸出來的。

通常而言,大盤會沿着一個下降通道下跌。其後會嘗試橫向整理築底,這種橫向整理會盤出下降通道上軌。這種嘗試做底的橫向整理基本上都會失敗,而其後會快速下跌創出新低。

這個新低就是最終的底部,而且停止於前期盤出下降通道的上軌處。簡單的說就是,盤出下降通道後,再“踩一下”上軌就是底部。

大盤的底部通常是“砸”出來的,而各股的底部(事後才能看出)通常是震盪出來的。

那麼大盤在恐慌性的最後一跌中,我們該如何選股呢?答案很簡單,就是“萬綠叢中一點紅”。能夠在底部快速下跌的恐慌市道中,收出紅盤的股票,就是好的股票。

道理同樣簡單,我們不知道哪隻股票好,但恐怖的大盤就是最好的“試金石”!

詳情及報名點擊圖片或者下方“閱讀原文”

資管網

匯聚頂尖投資人才

www.ziguan123.com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