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6月30號的網貸平臺備案大限確定延期,關於備案的標準和方向,網絡上一直衆說紛紜,在過去的6月份網貸行業風波不斷,也讓更多投資人一度陷入迷茫。

接下來監管的方向如何?

一刀切的不予備案是否合理?

是統一備案標準還是各地方有不同的細則要求?

央視節目《新聞1+1》以“網貸平臺倒閉,監管如何更明朗?”爲題做了一期專題報道,客觀正面的講述了此次網貸備案。

投資教育|原定6月底的備案大限延期,央視解讀監管發力點(50)

來源“央視《新聞1+1》

備案延遲的原因

據業內人士分析:網貸行業備案一再延遲是受網貸行業本身及監管的多重因素影響。

據網貸之家數據統計,截止2016年底,目前全國問題平臺1700餘家,佔到全國機構總數的43.1%。因此,目前需要繼續對不合規資產,以及歷史存量進行進一步消化;

再者,就是因爲近期監管部門發生變化,銀監會與保監會在4月合併成立了銀保監,新的監管層對於行業的過渡管理也需要時間完成。

大多數出現問題的平臺是因爲

1、錯誤使用“網絡借貸信息中介”的身份,違規參與信用中介;

2、審覈資產端時不夠謹慎;

3、平臺過大後,運營成本增加等問題

《新聞1+1》連線採訪

節目邀請了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金融科技中心主任楊東等多名專家學者對目前網貸行業現狀、備案影響及監管方向作出解讀。

投資教育|原定6月底的備案大限延期,央視解讀監管發力點(50)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金融科技中心主任楊東稱:“應該讓符合條件真正合規的平臺予以備案,至少是一部分平臺備案成功”,並認爲一刀切的不予備案違背了當時銀監會出臺辦法的初衷,很容易造成行業恐慌。

正是這種“一刀切”容易讓行業內的人和老百姓霧裏看花,以爲行業出現問題,其實並沒有。

另外,表明備案延遲已在今年上半年確定,是國務院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辦公室和央行金融市場司和銀監會商議的,也是請示相關部門的。

目前,市場越來越規範,對於部分平臺的“退出”,我們沒必要過度恐慌。

關於備案,四海衆投只用成績說話

四海衆投從平臺成立之初便擁有國有獨資企業強力入股,取得了當時全省只有兩家擁有的ICP經營許可證、與上海銀行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成功對接銀行存管。

備案期間,積極落實各項合規工作,根據當地金融監管部門要求完善信批專欄,有序推動備案進程。

投資教育|原定6月底的備案大限延期,央視解讀監管發力點(50)

面對國家網貸整治辦或將出臺統一的整改驗收標準,四海衆投將以一貫擁抱監管的態度,完成備案,更多更好的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爲普通老百姓搭建投資中介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