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医药箱、一垒垒厚笔记本,一位村医常年行走在人口20000多人的城南街道沙坝社区,钟碧秀创造了生命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她本是黔江区黎水镇人,1991年搬到了沙坝社区居住,从此沙坝片区便多了一位生命的守护神,她每天10多公里的行医路,守护着社区7000多户人家20000多父老乡亲的健康。

从行医到现在已经33年,她出诊次数在10万次以上,总行程达12万公里以上……在这一连串惊人的数字背后,藏着怎样的深情?10月17日,记者见到了钟碧秀。

生命的守门人

钟碧秀原本只是一名赤脚医生,2003年受聘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从此沙坝社区的妇幼保健工作就成了她的主要职责。

据钟碧秀回忆,在2010年以前,因为合作医疗报销较少,为了减少经济负担,人们生孩子大多选择自己在家里生。这样一来钟碧秀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钟碧秀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社区每一个居民的电话号码。“为了随时了解她们的消息,手机卡里联系人内存不够了,我就只能写在笔记本上。”钟碧秀告诉记者。

那是2004年的一个寒冬,社区里的一位产妇临盆在即,接到电话后,钟碧秀取下外套就出门了,因为着急赶路她在路上摔了好几次。从凌晨四点到六点,她一直守在产妇身边,每五分钟观察一次,最后发现如果不去医院,产妇会有生命危险。但产妇说自己身上只有1.5元钱。

钟碧秀听后说:“钱的事你不用管,我来替你先垫付。”随后她火速拦了一辆出租车,一边打电话让医院做好准备,产妇到医院五分钟后就生下了孩子,随后而来的大出血让医生们弄得手忙脚乱。庆幸的是最后母子平安。

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钟碧秀仍然后怕不已,她已经记不清类似的事情到底发生了多少,还好自己每一次都有惊无险的保住了她们。也因此,许多得到她帮助的人在背地里称她为“生命的守门人。”

孤寡老人的亲人

这些年来,钟碧秀最放不下的就是社区里的五保老人,因为他们除了低保,没有任何经济来源。70多岁的何祖权一个人住,他曾和钟碧秀是邻居,钟碧秀常喊老人来自己家里吃饭,并定时为老人检查身体。

到沙坝社区居住后,对原来黎水老家那些五保老人,她也时刻放在心上,每次回老家,她都要去看望90多岁的田丙银老人。“她每次来都买了很多吃的给老人,有时候还会给她钱花。”田丙银老人的侄儿周保全告诉记者,“有一次她给老人200元现金,是我亲眼看见的。她这个人确实为人处事各方面都很不错。”

这些年来,钟碧秀给社区的五保老人垫了不少医药费,她说,“我没有想过能不能收回来这个问题,他们本就最需要我们的关怀,只要老人身体安康,对我来说就够了。”

24小时守护

不出诊的时候,钟碧秀就会在家整理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打电话随访。或者出门入户走访。每天她至少有4个小时行走在路上。为了方便社区居民,她的手机总是保持着24小时开机。

记者发现钟碧秀随身携带着两个手机,原来现在很多人都有智能手机,也会用微信了。为了保证不关机,钟碧秀两个手机其中一个随时充满电。因为经常会有病人打电话或发微信过来询问病情,电话里不能解决的,钟碧秀就亲自上门查看。

“虽然如今大多数孕妇都会定时去医院产检,但沙坝社区的流动人口较多,很多外面回来的人,或者年纪稍大的人都没有去医院建卡的意识,我每天都奔波在这些孕妇的家里,只希望为她们的健康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可以说沙坝社区的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钟碧秀平凡的足迹。她说,“作为一名医生,我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如今国家的医疗政策越来越好,虽然我们村医的工作不像以前显得那么重要,但只要我还在这个岗位上,就会尽心尽力的为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负责。”

记者:田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