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InfoQ(ID:infoqchina) ,作者:趙鈺瑩,編輯:小智

60 歲開始自學計算機,81 歲開始自學 Swift,83 歲高齡成爲全球年齡最大的獨立開發者,僅用半年時間就成功開發並上線了一款 iOS 應用,這位名叫若宮雅子的 83 歲高齡開發者的故事告訴我們:年齡從來都不是問題。

全球年齡最大的獨立開發者

今年 83 歲高齡的若宮雅子(Masako Wakamiya)如今已是年齡最大的軟件開發工程師,但在她前半生的工作中沒有做過任何與程序開發相關的工作,甚至連電腦都沒有接觸過,這項技能完全來自於退休後的自學。

當她第一次踏入職場時,她在一家銀行使用算盤進行工作。在 60 歲那年,她從工作了 43 年的銀行退休,隨後買下了人生的第一臺電腦,開始瞭解操作系統、安裝軟件、設置網絡連接並組裝電腦,因爲這之中的很多問題沒辦法解決,若宮雅子學會了通過網絡聊天求助其他網友。

經過三個月的努力,她最終連上了一個電腦俱樂部搭建的小型網絡,嚴格意義上還不能算作是互聯網,但她學會了如何操作鍵盤、鼠標以及操作系統。重要的是,網站的歡迎詞讓她很有感觸:人生從六十歲才真正開始。

2017 年夏天,若宮雅子退休的 20 年後,她第一次接觸 Mac 系統,並自學了蘋果開發語言 Swift。她感覺到,高科技對老年人的生活並不友好,很少有針對老年人的應用服務,在多次向軟件開發商提出建議而無果的情況下,若宮雅子決定自己開發一款 iPhone APP,靈感來源於日本的傳統節日——女兒節,主要圍繞節日相關禮儀和活動展開,目的是讓更多人瞭解家鄉的傳統文化。

決定之後,若宮雅子通過 Facebook Messenger 和 Skype 向一位年輕網友請教了 iOS 平臺開發遇到的相關問題,並由另一位朋友通過 Office 進行美術素材製作,因爲英語非常糟糕,若宮雅子還順帶學習了一下英文(並在此後樂於與人用英語交流)。

半年之後,這款名爲“Hinadan”的遊戲成功上線,並獲得了不少正面評價,該軟件在蘋果應用商店獲得了 5 顆星的好評,僅有日語版的情況下就有數萬人通過應用商店下載。(目前已支持日語、簡體中文、繁體中文、英語、韓語等語言)

如今,若宮雅子不僅受邀參加了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與蘋果 CEO 蒂姆·庫克會面,在“TED 東京”和世界各地發表講話,而且管理着一家名叫 The Mellow Club 的線上俱樂部。這個俱樂部成員的平均年齡爲 66 歲,橫跨日、韓兩國,目的是讓信息技術爲老年人創造更有意義的生活。

除此之外,她還在管理着一個日英雙語的個人網站,主要幫助用戶瞭解如何使用 Excel 進行簡單操作。2018 年,若宮雅子還作爲嘉賓參加了在中國西安舉辦的第二屆全球程序員節。

未來,若宮雅子希望繼續改進這款遊戲。Hinadan 是她的第一款應用,但不會是最後一款。在接受採訪中,她說:

我腦中有許多想法,我想再做新的 App,如果時間允許,我還能開發更多。我想學會更多編程基本知識,目前我只學會了寫“Hinadan”的相關知識,這是不夠的。

其實,類似的案例,國內也有不少。2017 年,寧波大學 52 歲的宿管大爺自學編程開發了一套宿舍管理系統,並設置了雙重密碼防止信息泄露;成都 82 歲的老人俞性佑搭建族譜錄入平臺,讓分散全國各地的親友可以在線寫族譜;鄭州的馮懷雲老人退休後自學編程,並嘗試自己編寫小程序,用短短三天時間就開發出了一款“地鐵問路”應用。

這些故事無不在告訴我們:

科技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年齡也不是編程的障礙,只要你敢想敢做,任何時候都不算晚。

年齡從來都不是編程的障礙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不少媒體都熱衷於討(炒)論(作)與“程序員中年危機”相關的話題,似乎程序員到了中年時前途一片黯淡無光。年紀大了拼體力拼不過年輕人?年紀大了學技能沒有年輕人快?

這位 83 歲的老奶奶告訴我們,編程既可以是一門終身職業,也可以是任何人生階段的嶄新開始。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免費在線編程平臺 Codeacademy 的 4500 萬全球用戶中,大約有 100 萬用戶的年齡在 55 歲以上。麻省理工學院開發的簡易編程工具 Scratch,其也聚集了不少老齡用戶。

早前,由於“程序員技能與年齡”的話題關注度頗高,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博士生 Patrick Morrison 和助理教授 Emerson Murphy-Hill 曾嘗試基於 Stack Overflow 的數據對這一問題進行解答。

他們研究了當時的 Stack Overflow 用戶數據庫,這些用戶的平均年齡爲 30.3 歲。結果顯示,當程序員的年齡在 10 到 50 歲之間變化時,威望值大致呈線性增長。也就是說,程序員的年齡越大、資歷越深,所提出的觀點越大程度上會被認可。

在編程技能層面,比如 Java、C#、JavaScript 等,平均每個程序員所擁有的標籤數量隨年齡增長而有所下降,在 30 歲時觸底,在 40 歲到 50 歲之間出現反彈,而在 60 歲左右呈分散狀,程序員越老似乎就擁有越多的技能集,在學習新技能上也沒有出現很大偏差,沒有明顯證據表明大齡程序員無法掌握新技術。

相反,很多年輕程序員因爲缺少經歷而在某些層面存在缺失,比如很多年輕的 iOS 開發者可能沒有學習過 Objective-C, 直接從 Swift 開始,很多學校開始將彙編語言等基礎課程的比例縮減甚至去掉,而這些基礎和技能一定程度上成爲了大齡程序員的優勢。

年長的出路就一定是轉管理層嗎?

“程序員到一定年齡,最好的出路就是轉做管理層”,這也是由“中年危機”話題引申出來的一個分支。不少人在針對程序員的職業規劃提出建議時會表示,當年齡成長到一定階段,程序員如果不轉做管理層是很難有出路的。

對此,骨灰級程序員、資深技術專家左耳朵耗子曾在微博上分享過的一句話:

昨天和人談起“大齡程序員”的問題,對方說,如果一人年齡大了還在寫代碼,說明這人混的太差了。老實說,我真的相當的鄙視這種說法。因爲,如果人寫代碼寫到 40 歲了,他還喜歡寫代碼做技術,說明他真的喜歡技術,而且經驗一定很豐富。這樣的人多難得啊。我真心鄙視那些做技術管理不寫代碼的人。

在不少公司,當研發人員的技術級別逐漸提升就會出現相應的管理級別,並會逐漸培養研發人員的管理能力,整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發生的,而不是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段內,一定要逼自己向管理層轉型。要知道,現在的互聯網公司內,技術管理者自身的代碼能力都非常強。因此,不斷提高技術水平纔是研發人員需要關注的。

在國外,作爲管理軌道的另一種選擇,谷歌、微軟和其他大公司定義了“個人貢獻者 (individual contributor, IC) 軌道”,即高級工程師的職級階梯,與管理階梯平行上升。

隨着中國互聯網技術的持續發展,程序員這個行業也將變得更加成熟,未來中年程序員除了管理崗,也肯定會有技術專家方向的發展路線,但前提是,你必須保持足夠的動力和激情,才能在這個日新月異的行業暢通無阻。

程序員如何持續獲得能力提升?

在很多公司,90 後已經成爲研發人員的主要構成羣體,80 後都很少,至於 70 後就更少了,這並不代表 70 後已經離開程序員這個羣體,而是這個年齡段的大部分人已經成爲各大公司的高管,主要工作已經不再是研發。

一位碼了接近 20 年代碼,先後經歷了創業和幾次跳槽的程序員在邁入 40 歲之際在 TGO 鯤鵬會發表的文章中表示:

20 年前,中國沒有太多 IT 公司,70 後程序員的羣體也不像現在動輒就幾百萬的規模。

因此,不是 70 後的程序員都退出了,只是這個羣體本來也不大。當然,70 後程序員也有不少還樂此不疲得奮鬥在編程一線,這些人或許確實從編程中找到了樂趣。對其他程序員而言,要想持續獲得能力提升,文章認爲,工作的前五年其實就是技術積累的階段,程序員要積累足夠的代碼量,並選定某一技術領域。

在 28 歲至 35 歲這個階段,學習新技術已經算不上很大的挑戰,善於思考並形成思維方法和知識體系非常關鍵,比如,思考如何將技術轉化爲生產力;某些技術在什麼樣的場合才能發揮最大價值;技術團隊應該如何構建;在一家公司裏,如何才能將自己的技術能力最大化發揮出來。

35 歲之後,程序員前期積累的經驗、視野,具備的架構能力和管理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本事都會變得比編碼本身更加難得。在這之前,程序員就需要明白如何最大化自己的優勢,避免做不擅長的事情,更容易在事業上獲得突破。

最後,希望所有程序員都可以和若宮雅子一樣:

在生命 60 歲時還可以再次開始,併爲未來感到激動!願無歲月可回首,且以代碼共白頭。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InfoQ(ID:infoqchina) ,作者:趙鈺瑩,編輯:小智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本文由 InfoQ中文站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請於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餘作者身份信息),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91340.html 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虎嗅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