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平沙無垠

《神鵰俠侶》的反派BOSS是金輪法王,但這個設計與歷史其實不甚契合。蒙古統一之前,基督教就已在草原流行,成吉思汗的家族中也不乏基督徒。藏傳佛教大興是在忽必烈即位以後,蒙哥時代郭靖、楊過如果要面對武功高強的蒙古國師,那多半是屠龍英雄聖喬治,而不是金輪法王。

只見他帳幕中鋪的盡是貂皮、狐皮,器用華貴,連親兵衛士的服飾也勝過了鐵木真,他父子自己更不用說了。帳幕四周,數里內號角聲嗚嗚不絕,人喧馬騰,一番熱鬧氣象,完顏兄弟自出長城以來首次得見。封爵已畢,當晚王罕大張筵席,宴請完顏兄弟。大羣女奴在貴客之前獻歌獻舞,熱鬧非常。——《射鵰英雄傳》

鐵木真的義父是基督徒

1

最近看蒙古史的資料,發現蒙古初興之時的人物中,有很多基督徒,從屬於東方教會的亞述里亞教會(或稱“東方亞述教會”(Assyrian Church of the East),即中國古人所謂“景教”)一脈。

忽地想到,金庸小說中,只有《碧血劍》、《鹿鼎記》兩部講明清的小說裏,提到了當時進入中國的歐洲傳教士和基督徒,但事實上,蒙元勃興時代,東方的“景教”與西來的天主教,實際上也是影響很大的,這兩大教派的影響,直到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立下了許多歧視色目人的規定才被淡去。

先從《射鵰英雄傳》的背景時代講起,第四回《黑風雙煞》之中,提到了鐵木真的義父王罕(本名拖斡鄰兀勒)及其子桑昆,與鐵木真青年時代的好兄弟札木合。王罕、札木合與未稱汗時代的鐵木真一起見到了金國的使者完顏洪烈完顏洪熙兄弟,描述王罕的大帳中的陳設,只提到了貂裘狐裘之類,顯然是符合一般漢人對草原狼主生活的想象。

與鐵木真關係複雜的札木合、桑昆

但是,金庸先生的描寫也忽略了一點,那就是:王罕這位深孚金朝對草原諸部重望的草原部落領袖,是一個基督徒,他以及他的部落,都是東方基督教會中“東方亞述教會”(即中國古人所謂之“景教”)一派的信徒。如果在描述中,金庸老先生在王罕的大帳裏添上一個大十字架,恐怕更符合當時克烈部的實際情況。

克烈部是一個源出於突厥的草原部落,其部衆信仰基督教,始於11世紀,那時的克烈部還在契丹遼國的轄制之下,當時,克烈部的首領在風雪中被困住了道路,恰逢他遇到了一位亞述教會教士,此教士稱,你若相信耶穌基督,我就爲你指路,帶你脫險,克烈部首領允諾了教士的要求,於是成功脫險。

首領回營帳後,召集了一批旅居於克烈部內的基督徒商人,詢問教義。才知到未受洗禮不得爲基督教徒。隨後不久,首領又得一冊福音書,然後每日作禮拜,派人去呼羅珊地區去延請傳教士。亞述教會也派了一位教師去克烈部施冼。

教師一到,首領說道,我的部衆只喫肉類乳類,如何能守齋戒?而且還說其國中有二十萬人,皆願信教云云。爾後東方亞述教會總主教就命令大司教遣教師二人持聖瓶前往克烈部爲其部衆施洗。教師還告知了他們相關的教儀:齋戚日禁止食肉,但可以喝奶喫乳製品。

此克烈部首領名叫馬兒忽斯(Margüz),這個名字即是十二使徒之一馬可(Marcus)名字的變體,大概是他信奉基督教以後所改的名字。

蒙古國師應是聖喬治而非金輪法王

2

再來看看王罕本人,他原本在部落內的爭位鬥爭被其叔古兒汗所驅逐,迫不得已翻越了不兒罕山,投奔了乞顏部,並且和乞顏部的首領也速該(鐵木真之父)結爲“安答(兄弟)”。

也速該攻打古兒汗,趕跑了他,王罕奪回了首領之位,但不久又被自己的兄弟額兒客合剌勾結乃蠻部趕走,也速該再次幫助王罕奪回汗位。因此,克烈部與乞顏部交情十分深厚。

所以,在也速該身死以後,鐵木真也前去克烈部投靠了王罕並拜爲義父,興許,王罕收納這個義子的時候,也會先縱後橫手畫十字以示祝福(亞述教會的儀軌不同於西方教會,畫十字先縱後橫,而非先橫後縱)。

《射鵰英雄傳》中還提及了鐵木真擊潰乃蠻部一事,事實上,乃蠻部實質上也是一個基督教部落,這個部落活動於阿爾泰山東麓一帶,親附於西遼,也是西遼對草原地區施加影響力的一大助力,早年間,乃蠻部部衆更是跟隨耶律大石西進河中,建立了西遼政權,所以基督教在西遼境內也有一定影響力。

左手持頭盔者爲蒙古部一小首領

中手持十字架者爲乃蠻部武士

右爲西遼貴族(看樣子像是西遼治下的突厥貴族,非契丹人)

鐵木真在統一草原各部以後,也採取了類似於從前拓跋珪“離散部落”與後來努爾哈赤“編八旗”類似的政策,將草原上的部衆通通打散,編入了各個萬戶之中。

這對於原有持基督教信仰的各部落部民,恐怕是不小的打擊,因爲黃金家族所屬的乞顏部,並非是一個基督教部落,而是主要信奉崇拜“長生天”的薩滿巫術,但鐵木真還是給自己的幾個兒子聘了出自克烈部的女子。

譬如郭靖的安答拖雷的正室夫人,王罕的侄女,也是蒙哥、阿里不哥、忽必烈、旭烈兀的生母唆魯禾帖尼就是其中一位,這位女子還被稱爲“別吉”,這大概是她的教名,即Beatrice(今一般譯作“比阿特麗斯”),她還曾出資修建過甘州(今甘肅武威)的十字寺(即教堂)。

蒙哥、忽必烈、阿里不哥、旭烈兀的老母

基督徒唆魯禾帖尼

而且,如果依真實的歷史年份,郭靖南下離開蒙古的時候,他的安答已經和這位後來成爲“四帝之母”的女子成婚了,興許郭靖也會在安答的婚禮上見到過亞述教會的教士吧。

小說中郭靖所參與的對花剌子模的西征,實質上拖雷也參加了,拖雷不幸在這次征討中得了病,一位撒馬爾罕的亞述教會的主教撒必就爲拖雷祈禱,還爲拖雷開了一種藥劑“舍裏八”,即一種用檸檬、楊梅、葡萄去皮去核,搗碎去渣後熬煮再加上蜜、糖後的飲料,以治療疾病。

可能後來拖雷也把這一經歷告訴了自己的孩子們,所以,後來撒必的外孫馬薛裏吉思還爲忽必烈特意獻上了“舍裏八”這種飲料。

再來說說金庸喜歡描寫的藏傳佛教,在元代,藏傳佛教確實在蒙古人中影響很大,但實質上在蒙哥時代以前,與蒙古高層接觸比較有限,恐怕金輪法王這樣的喇嘛,也拿不到什麼“國師”的地位。

而《神鵰俠侶》的主要故事(楊過出山至小龍女跳崖),也發生在基督徒乃馬真後執政的時代,倘若郭靖楊過這些效忠大宋的大俠們要面對什麼蒙古的“國師”,恐怕也不會是金輪法王這樣的喇嘛,倒有可能是個薩滿巫師,或者是個基督教教士。

倘若他真是基督教教士,恐怕手裏的拿手兵器,也不會是什麼金、銀、銅、鐵、鉛五輪,而會是某種雙手長劍(象徵東方基督教徒所崇拜的聖人,曾親手屠龍之聖人聖喬治),加上作爲暗器的小十字架吧。

屠龍英雄聖喬治

郭靖、楊過應該是跟他打

此外,乃馬真後還政於其子貴由後,在貴由的登基典禮上,還有羅馬教廷派來的使者魯布魯克(Rubric)前來傳教,因爲當時的羅馬教廷也聽說東方的蒙古人當中有一些基督徒,覺得這新崛起的蠻族帝國是可以結好的對象。但是貴由大汗見到使者後,也僅僅是粗略得表現了一下對基督教會的友好態度,對基督教談不上信仰。

在忽必烈滅宋統一南北以後,還在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設立了一個機構“崇福司”管理各地的也裏可溫(元人對基督教各派的統稱,意即“蒙福之人”)教事務。

倚天裏爲何沒有基督教高手

3

最後再來看《倚天屠龍記》的內容,《倚天屠龍記》的主線故事已經是在元朝修浚運河後陷入民變浪潮的時代了。

這部小說中一樣沒有蒙古基督徒的影子,因爲亞述教會的活動,早在元朝滅亡前,就已經受到了很大的挫折,其一,是因爲從歐洲西來的天主教,在與亞述教會爭奪信衆,漠北的蒙古王公中,有不少人改宗了天主教;其二,也是因爲元朝在文宗、惠宗的時代,儒風漸盛,致使原先的色目人和蒙古人也多轉向儒學,借科舉功名立身,也逐漸疏遠了原先的信仰。

趙敏的父親“汝陽王”察罕帖木兒便是一例,他本身也是乃蠻部的後代,在元身份爲色目人,但是卻從小仰慕儒學,甚至還參加了進士科的科舉考試,雖然未能及第,但也爲他後來組織武裝保衛元朝統治提供了一些聲名,其後也收了擴廓帖木兒(王保保)這個外甥作爲養子,舅甥二人都爲大元最後的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元朝後期已經中原化

察罕帖木兒都考過科舉

但是元末動亂中,基督教教會(無論是亞述教會還是天主教會)都沒有什麼表現,這主要也是因爲元朝在後期主要仰仗於穆斯林羣體充當包稅人掌管經濟流通,所以基督教也失去了強烈的社會存在感。

在元朝,基督教只是流行於上層社會蒙古人和色目人的信仰中,其本身的文化與中國傳統很不相同,使它不得不倚賴皇室與權貴的支持,一旦權柄轉移,教會也就會自動失去根基。

加上後來朱元璋對色目人的歧視性政策,自然也會引發周圍其他羣衆的歧視,令基督教會也沒有像穆斯林羣體那樣藉助運河航運和本土海運之便利在商業上有所作爲,其衰落不可避免。

金庸先生不提及蒙元時代基督教活動的原因,恐怕主要也是因爲他身爲佛教徒,對於佛教的經典瞭解更多,加上基督教在元代的活動,也一直有着“異類”的、與漢族傳統相敵視的色彩。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