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

“有太陽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客家是漢民族的一支重要民系

已成爲當今世界上分佈最廣、影響最爲深遠的民系之一

在一千多年的遷徙中

客家人秉承厚重的中華文明,博採百家文化之長

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客家文化

“我從客家來”

挖掘客家文化瑰麗多姿、神祕多元的人文底蘊

融匯世界的客家、展示客家的世界

永定陳東鄉巖太村福盛樓

土樓是客家文化與客家精神風貌的典型綜合體現。一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顧問讚歎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建築模式!

湖坑鎮一處新開建的土樓

土樓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以土、木、石、竹爲主要建築材料,利用未經燒焙的土並按一定比例的沙質黏土和黏質沙土拌合而成,用夾牆板夯築而成的兩層以上的房屋。

永定高北土樓羣

福建土樓含福建省永定區的高北土樓羣、洪坑土樓羣、初溪土樓羣和衍香樓、振福樓,南靖縣的田螺坑土樓羣、河坑土樓羣、雲水謠的和貴樓、懷遠樓,華安縣的大地土樓羣。

南靖書洋塔下村

土樓遵循了“天人合一”的東方哲學理念,就地取材,選址或依山就勢、或沿循溪流,建築風格古樸粗獷,形式優美奇特,尺度適當,功能齊全實用,與青山、綠水、田園風光相得益彰,組成了適宜的人居環境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景觀,是世界獨具特色的大型民居建築。

南靖書洋塔下村張氏德遠堂功名旗杆立柱

一座土樓就是一個家族的凝聚中心。客家土樓集體聚居的特殊性,反映了客家人的強烈的家族倫理制度。土樓的建造,一般都是在同宗血緣家族的最高大的樓體和堅固的牆基穩重存在和發揮作用。

永定承啓樓鬧元宵

同宗聚居的土樓裏,一樓之內乃“一公之孫”。樓內數十、數百人中,有父母、兄弟、叔侄、妯娌、婆媳等宗親關係,多代同堂,擁有共同的祖輩,最高長輩具有絕對權威,同樓人聚居共財。

永定振成樓

在客家土樓建造中,八卦的運用可謂精彩絕倫,不僅八卦土樓完全以八卦精髓爲建樓指南,而且其他類型的土樓建造亦多用八卦擇地定位,鎮宅禳邪,出煞保安。

華安二宜樓

客家人重視文化教育,在中國山區農村中早已形成一種特別的風氣。尊師重教的傳統,使許多土樓內專設學堂或以祠堂祖堂兼作學堂,供本樓及鄰近子弟學習文化。

永定客家土樓 承啓樓

客家人重視文化教育,在中國山區農村中早已形成一種特別的風氣。尊師重教的傳統,使許多土樓內專設學堂或以祠堂祖堂兼作學堂,供本樓及鄰近子弟學習文化。

永定中川胡氏宗祠功名旗杆夾石

土樓家族有一習俗,族中有人中了秀才以上科場功名之後,都在祠堂前池塘外沿兩邊豎石筆一對。石筆,古稱“謗木”,即後來的華表,它是功成名就、地位榮耀的象徵。土樓家族還很注意“興詩立禮”,樓內隨處可見的對聯無時不在激勵後輩學子求上進。

南靖土樓祭媽祖

客家人建造土樓,聚族而居,主要是源於對中原傳統文化的認同,土樓表現出來的向心性、勻稱性和前低後高的特點,以及血緣性聚族而居的特徵。

土樓祖堂

土樓中的祖堂是是土樓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標誌性建築,處於全樓的核心地位。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即是全樓居民祭祀列祖列宗的場所,又是進行宗教活動的中心。有限的生存空間是土樓客家人建造土樓,聚族而居的重要客觀原因之一。

華安二宜樓

二宜樓.土樓之王

二宜樓位於華安縣仙都鎮大地村,它是我國圓土樓古民居的傑出代表,素有“土樓之王”“國之瑰寶”之美譽,它以規模宏大、設計科學、佈局合理、保存完好聞名遐邇,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定洪坑土樓羣

洪坑土樓羣位於永定縣東南面的湖坑鎮洪坑村,現存明代建造規模較大的土樓有峯盛樓、永源樓等13座,清代建造規模較大的土樓有福裕樓、奎聚樓、陽臨樓、中柱樓等33座。它凝聚着古代中國勞動人民超絕智慧。

永定洪坑福裕樓

福裕樓位於湖坑鎮洪坑村,是永定府第式土樓的傑出代表,富麗堂皇。樓門坪和圍牆用當地河卵石鋪砌,做工十分精細與大自然環境渾然一體,十分和諧。

永定洪坑奎聚樓

奎聚樓位於福建省永定縣湖坑鎮洪坑村,建成於清道光十四年,已有160多年曆史。一百多年裏,樓裏考取進士和官至七品以上的有4人,大學生有20多人,海外華僑有40多人,正如大門對聯所言:“奎星郎照文明盛,聚族於斯氣象新”。

南靖田螺坑土樓羣

南靖田螺坑土樓羣

田螺坑土樓羣位於福建省書洋上坂村,爲黃氏家族聚居地。據專家考證,五座土樓之間採用黃金分割比例2:3、3:5、5:8而建造;史學家、地理學家稱這五座土樓爲《周易》金、木、水、火、土的傑出代表,建於明洪武年間。

永定初溪土樓羣

初溪土樓羣位於永定縣下洋鎮初溪村,由五座圓樓和數十座方樓組成。它們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呈現出極高的美學藝術價值,顯示了中國勞動人民卓越的智慧和超凡的創造才能。

永定初溪集慶樓

永定初溪集慶樓

集慶樓坐落在初溪村北面溪邊,建於明永樂17年(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是客家土樓中年代最久遠的土圓樓之一,其結構十分獨特,樓裏有72部樓梯,一戶一梯,木結構均靠榫頭銜接,不用一枚鐵釘,被稱爲“樓梯最多、最奇特的土樓”。該樓爲央視大戲《下南洋》等電視劇主要拍攝點。

永定高北土樓羣

高北土樓羣位於永定縣東南面的高頭鄉高北村,全村幾十座土樓,依山傍水、高低錯落。

永定高北承啓樓

承啓樓

承啓樓坐落在高北土樓羣的核心位置,東爲世澤樓、五雲樓,西鄰僑福樓,均保存完好。衆土樓和大自然融爲一體,呈現一派美妙無比的田園風光。

永定湖坑振福樓

振福樓坐落在永定縣湖坑鎮,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圓樓,它按八卦佈局設計,共有3個廳堂,96個房間。8集電視連續劇《土樓人家》的片頭,就選取了這片風景爲主體畫面。

南靖書洋下坂寮村裕昌樓

南靖書洋下坂寮村裕昌樓

裕昌樓坐落在南靖縣書洋鎮下坂寮村,創建於元朝中期。裕昌樓爲圓形土樓,高5層,直徑36米,50個開間,樓間欄杆多是傾斜的,或左或右或前或後,相依相靠相接相連,人稱斜樓。

南靖梅林和貴樓

和貴樓位於南靖縣梅林鎮璞山村,建於清代雍正十年,是南靖最高的土樓。這座土樓建在沼澤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樁、鋪墊,歷經200多年仍堅固穩定,保存完好。

南靖梅林懷遠樓

懷遠樓是雙環圓形土樓,簡氏家庭住宅,建於清宣統元年,坐北朝南,樓門上有楹聯“懷以德敦以上藉此修齊遵祖訓,遠而山近而水憑茲靈秀育人文”。懷遠樓最引人注目之處,在於內院核心位置的祖堂也就是家族子弟讀書的地方“斯是室”。

南靖河坑土樓羣

河坑土樓羣位於書洋鎮河坑村。包括朝水樓、陽照樓、永盛樓、繩慶樓、永榮樓、永貴樓等6座方形土樓,裕昌樓、春貴樓、東昇樓、曉春樓、永慶樓、裕興樓等6座圓土樓和五角形的南薰樓共13座。其中年代最早的朝水樓建於1549年。

永定洪坑振成樓

永定洪坑振成樓

永定洪坑振成樓

振成樓位於永定湖坑鄉洪坑村,建於1912年,佔地5000平方米,懸山頂抬梁式構架,分內外兩圈,外圈4層,每層48間,按八卦形設計,每卦6間,一樓梯爲一個單元。卦與卦之間築防火牆,以拱門相通。振成樓的祖堂是一個舞臺,臺前立有四根周長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臺兩側上下兩層30個房圈成一個內圈,二層廊道精緻的鑄鐵花格欄杆,是從上海運到此樓嵌制的。大廳里門楣上有民國初年黎元洪大總統的題字。1986年4月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世界建築模型展覽會上,振成樓曾與雍和宮、長城並列展出。引人矚目,轟動一時。

永定區湖坑鎮南溪土樓羣

橢圓的齊雲樓

形狀獨特的客家土樓,竟在六十年代的冷戰時期,被美國誤爲核彈發射井,雖經過20年的研究,用間諜衛星拍下無數圖片(土樓的俯視圖),但仍無法瞭解1500座“核彈發射井”中的“機密”,中情局在1985年終派出一對夫婦僞裝遊客,到福建閩西永定縣調查,終於發現那些“發射井”,原來是歷史悠久的土樓,絕不是間諜衛星所發現的“核武設施”,才令美國當局鬆了口氣。

三扁四不圓的承啓樓

土樓是一個句號,卻引出無數個問號,無數個感嘆號, 它等着人類去挖掘。一顆璀璨的明珠正在世界的東方緩緩升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