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中國古典舞《拂夢令》 新民晚報記者 胡曉芒攝

落日的餘暉灑在靜安公園的草坪廣場上,昨晚剛過6:00,臨時擺放的近700個觀衆席位就被湧入的市民坐的滿滿當當。52歲的洪斌也拎着他的單反相機和三腳架,和一幫“老發燒友”們一起排隊走進了觀演區。

6:30要上演的是“舞星人與舞新人的約會”舞蹈專場演出,來自上海戲劇學院附屬舞蹈學校的56名舞蹈新秀和上海舞蹈中心的4位明星舞者們共同在這藍天綠草間翩翩起舞。作爲攝影愛好者,洪斌一行是專程來拍演出的。他們挑選在觀衆席的正後方,熟練地一字排開架起了五六個拍攝設備。“我們都是老年大學攝影班的同學,每屆藝術節我們都相約一起來拍拍照,帶頭的何老師已經連續來了十多年了。”

圖說:蒙古舞《馬鞍上的安寧》 新民晚報記者 胡曉芒攝

柔美的音樂漸漸響起,臺上白衣飄飄的“舞新人”們時而聚攏時而分散,宛如代表上海市花白玉蘭緩緩綻放,成爲“何老師”鏡頭下最佳的素材。他聚精會神地盯着相機屏幕,不斷按下快門,定格美好,“和傳統室內的藝術演出相比,‘藝術天空’的戶外場地更得我心。”他解釋,“在這裏,我們能欣賞到同樣精彩的演出,還能自由尋找最佳的視角,藝術與自然界背景的相互輝映更是增添了畫面的美感,一舉多得。”

舞蹈學校的同學們是臺上的“舞新人”,而帶着小孫女第一次來的任文常夫婦可以算是臺下的“舞新人”了。任文常看了一會,也掏出手機,卻沒急着拍演出,而是把鏡頭對準了三歲的小孫女。臺上舞蹈學校的同學們正表演中國古典舞《拂夢令》,小姑娘就跟着音樂在草坪上手舞足蹈,一邊笑着叫着,一邊模仿臺上舞者們的動作。“我家就在愚園路,昨天飯後散步看見公園裏掛着的演出介紹。因爲要照顧小孫女,我和老伴平時很少進劇院觀演。這次在公園草坪上的表演特別適合帶着小孫女一起來看,我就試着預約了今天。沒想到,她這麼喜歡,高興得不得了。”(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