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設計&集成配套&標準化安裝&專業售後

空氣源熱泵熱水機,早在2000年左右就開始我國南方地區應用,而熱泵採暖機,則在2010年前後興起,隨着國家“煤改電”而變得廣爲人知。尤其是“熱泵+地暖”系統,既發揮了空氣源熱泵生產低溫水能效比更高的優點,又利用了地暖良好的蓄熱功能。近年來,成爲家裝冷暖新時尚。

但是,由於兩者在“提供熱水”這個功能上有相似之處,總有消費者以爲,這兩者是同一種產品。去年我們報道過一個東北的業主,網購一臺5P常溫熱泵熱水機給家裏供暖,4個月花了8000元的電費,結果還凍了半個冬天,室內經常冰冷。歸根結底,還是因爲搞錯了“熱泵熱水機”和“採暖機”在功能和適用範圍上的不同。但是最近,本微又發現一例,南方某市的同類案例。

業主自行DIY一套熱水+採暖

該業主所在城市爲南方某市,房屋建築面積220,採暖面積150平米。也是覺得天然氣供暖太貴,而選擇了空氣源熱泵。而且是網上自學之後,DIY了一套生活熱水+地暖的方案。採暖方案現在採用的是5P的商用機帶一個1噸的水箱,其中水箱內置3KW的電輔熱,水箱同時爲地暖及生活熱水提供熱水。

並且,業主還把暖通公司給鄙視了一下:這裏吐槽一下給我做方案的暖通公司,最初的方案是他們設計,主機採用的是一個5P空氣能,主機只負責地暖,生活熱水還要單獨再配一套。我當時是覺得不划算。我啃了幾天網上的資料,冒險一把買了現在這套空氣能系統,在整個地暖施工期間,暖通公司經常勸(嚇)說(唬)我這套空氣能系統帶不了地暖的,他們做過類似的方案以失敗告終,我說沒關係大不了當我買了個超大號的空氣能生活熱水系統。

結果:“教科書”一般的失誤

根據業主的敘述,去年採暖季,家裏供暖和熱水大致出現了以下症狀:

生活熱水冷水熱水的水壓不一樣,偶爾水溫會突然變化一下;

平均戶外溫度12度,室內溫控面板設置26度,日耗電大約80度。但腳底有時候暖暖的,有時候又感覺不到暖(但也不會感覺冰)。地板的溫度不是一個平穩水平線,而是類似正負5度溫差這樣的曲線。曲線週期差不多2、3天。

16年12月份每個房間分時開啓供暖。客廳(鋪地磚)5:00 - 8:00,14:00 - 20:00;三個臥室(鋪實木地板),14:00 - 次日09:00。這樣設定後,12月份用電量1900度。

17年1月份 24小時全開,用電量飆升到2500(當地階梯電價的第三檔,0.838元/度)

主機定時22:00 到次日8:00工作,在18:00到20:00之間用熱水高峯期時熱水溫度只有30多度,不能滿足要求;

鄰居投訴“主機的噪音太大,嗡嗡的低頻噪音影響睡覺”;

機組控制功能缺失,“地暖原配的溫控器是沒有周編程功能”,沒有“地暖循環泵聯動”。

應該說,這樣的使用體驗,算是非常非常差的。和一套正常使用的空氣源熱泵採暖系統(熱水單獨)相比,表現在:

①室溫不達標,造成機組長期運行,耗電量比正常供暖的費用要高;

②室溫不達標,影響採暖效果,體驗非常不好;

③洗澡水忽冷忽熱,洗浴品質下降;

④1噸大水箱,非採暖季水箱水使用不完,沉澱時間過長。且開式水箱,水質更加堪憂(注:原文並未說明一定是開式水箱,是編者猜的);

⑤由於熱水機不具備採暖機的末端聯動控制功能,業主後期進行了多次改裝;

⑥噪音大,影響鄰里關係;

⑦長遠來看,設備故障率將成倍增加,設備制熱效率將降低,更多的費用支出在後面。

熱水機爲什麼不是“採暖機”?

要想滿足供暖,案例中的主機配的過小,但是用熱水機供暖,是造成以上故障的最大元兇。在一般人理解,空氣源熱泵熱水機和採暖機都可以生產55℃(甚至更高)的熱水。但是相比於熱水需求,採暖需求需要的熱量更大,運行時間更長。以一個家庭爲例,熱水所耗用的熱量只相當於採暖耗用熱量的3%左右。所以從設計可靠性來說,兩者不可以混用。

1)兩者的適用環境不同

選擇熱泵類型非常重要,有的工程由於將熱泵類型選錯,造成長期壓縮機工作不停機,運行費用高但室內溫度難以滿足設計要求。

低境空氣源熱泵機組(GB/T 25127)的暫行標準爲《低環境溫度空氣源熱泵(冷水)機組第1部分:工業或商業用及類似用途的熱泵(冷水)機組》(GB/T 25127.1-2010)、《低環境溫度空氣源熱泵(冷水)機組第2部分:戶用及類似用途的熱泵(冷水)機組》(GB/T 25127.2-2010)。低溫熱泵的制熱名義工況幹球溫度爲-12℃;適用於寒冷地區、夏熱冬冷地區冬季採暖。應用於低環境溫度的場景。

空氣源熱泵熱水機(GB/T 21362)側重於熱水,設計工況乾球溫度20℃,進出水溫15-55℃,最高水溫60℃,不適用於寒冷地區、夏熱冬冷地區冬季採暖。

系統設計方面,先從設計工況對比來分析,見下表。

而兩者的電控設計也不一樣。熱水機組的主要是控制水箱溫度就行,採暖機組的控制相對熱水器的複雜許多,需要控制進出水溫差,還需要與採暖末端聯動,由採暖末端控制熱泵機組的啓停等。

2)採暖機的零配件規格更大

兩種機型在零配件的選用上沒有特別的不同,主要區別在零配件的規格上,熱泵採暖機的零配件規格相對熱水機的大。設計蒸發溫度和冷凝溫度更低,小更大的換熱器,壓縮機的回油和回液更多些考慮。一旦選錯熱水機來採暖,機組的故障率會增加。

3)採暖機要適配的工況複雜的多

兩者之間在機組系統上的設計差異主要是設計工況的不同,熱水偏重於標準熱水工況的指標設計,採暖機既要滿足標準工況的指標設計,同時也需要在設計指標上滿足實際用戶採暖工況的要求,並需要兼顧各個工況下的性能係數的考覈。

4)兩者的控制系統不同

一般熱水機不帶聯動控制信號,沒辦法與室內的採暖末端設備進行聯動或通信,就是說,採暖末端設備和熱源設備(熱水機)是兩套完全獨立的系統,兩者的運行相互獨立,會造成整個採暖系統運行的不協調,使用不方便,耗能增加。

而對於採暖機來說,就迎刃而解,因爲採暖機自帶與採暖末端的聯動信號源,並具有控制循環水泵和水溫的接頭,使整個採暖系統組合成一個有機統一的系統,在安裝和使用上更加合理,也更加節能。

但是,如果把熱水機做成二次側(包括耦合系統)系統,一般只要環境溫度不太低的情況下,熱水機暫時也能夠採暖。這種系統側重點在熱源設備只控制水箱溫度就行,採暖末端設備只控制循環泵,熱源系統和採暖末端系統可以是兩套完全獨立的系統。但,這只是一種假象,因爲隨着環境溫度的降低,熱水機的產水量也將大大降低,最終無法滿足供暖需求。

不建議生活熱水和地暖混用

除了主機的不同,再來談談這一套熱水和採暖共用一個水箱的問題。兩者能共用嗎?答案是:生活熱水和地暖系統水一般是不能共用儲能水箱的(案例中的大水箱,就相當於一個儲能水箱)。

首先,兩者要求的水溫不同。生活熱水要求的是50℃左右的中溫熱水,而地暖系統的水溫要求則相對低很多,一般30~40℃即可滿足一般家庭的採暖需求。若兩者用一個儲能水箱,則空氣源熱泵在採暖和生活熱水時都把水箱中的水加熱到生活熱水要求的高水溫,這樣熱泵的能效下降,能耗增加,導致熱泵的運行費用增加。

其次就是生活熱水和地暖系統熱水的水質不同,這樣就會影響生活熱水的使用質量,影響生活質量。因此,從能耗和水質兩方面來考慮,都建議生活熱水水箱和地暖系統熱水水箱分開水箱使用。當然,業內也有很多企業做“製冷+熱水+採暖”的三聯供系統,一臺機器實現三種功能,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

專門的機器專門用,專業的人幹專業事

該分析的也分析完了。鑑於只能就業主的敘述來分析,所以不到之處,歡迎大家留言補充。不過熱水機,不能拿來做採暖機,這肯定是個鐵論。

另外,業主也提到“我的主機是直接擺放在水泥地面,未做任何減震降噪措施,後來去某寶買了4片硅膠減震片墊在主機與水泥地之間,在房間內感覺低頻噪音降低的非常明顯”。可見,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幹,還是有其價值的。

最後,儘管有多種多樣的問題,業主還是對空氣源熱泵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對於消費者而言,空氣能的發展歷程沒有壁掛爐長,再加上空氣能採暖熱泵的初始安裝費用要遠高於壁掛爐採暖,因此很多人還是有所顧慮。其實,空氣能不管是在使用年限還是節能、安全等方面都要高於壁掛爐採暖,長遠來看,反而更划算。空氣能熱水的地暖系統採暖方案還是比較少,採用壁掛爐的地暖系統方案的比較普遍,可能是空氣能的初始費用比較高!

版權:本微原創。以上分析不當之處,請留言指正。文中出現了“空氣能”這種口語稱呼,是業主在敘述中的原話,爲保持敘述真實性,編輯不做改動。

潛力大,利潤高,熱泵兩聯供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藍海市場,但很現實的情況是,進入這個市場的很多經銷商,很多鎩羽而歸。如果要分析其原因,很多人都會說“缺乏技術實力”,“廠家給不了支持”,“產品不行”……在行家看來,歸結起來一句話,那就是自身的“硬實力”不過關!那麼,做好兩聯供,經銷商要具備哪些硬實力呢?10月20日,20:00,深諳兩聯供市場和技術的劉彪劉總,將會坐鎮熱泵商學院千聊直播間,主講本次節目。。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