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美丽的浦东 本报记者 李明坤 摄

昔:1990年4月18日,浦东甫一宣布开发开放,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欢呼声中,也夹杂了少数质疑声:浦东开发开放到底意味着中国将进一步敞开改革开放的大门,还是空喊“口号”?国际上甚至有人称浦东开发开放为“一场骗局”。因为在浦东开发开放之初,拥有的只有一片滩涂和一穷二白,“眼见为实”限制了一些人的想象。

今:28年来,随着浦东改革不断推进,这里如同沧海桑田发生巨变,成了中国名副其实的“一张王牌”。当初的滩涂上高楼拔地而起,一穷二白的浦东变身为万商云集的富饶之地,今年GDP更将冲破万亿元大关。

无论是当年胼手砥足的初创者,还是现在惊艳世人的28岁“青年”;在浦东28年的巨变背后,有一样从未改变:那就是浦东的速度和激情。

“在中央宣布浦东开发开放才15天,浦东开发办公室就已经抽调精兵强将、搭起班子,迎接海内外来客了。”说起28年前的往事,原新民晚报记者、“老浦东”卢方依旧历历在目。“当时没有电脑、网络,报社用的还是铅字排版,新民晚报上午新闻就靠‘人肉’抢稿,和浦东开发一样,拼的就是速度。”

1990年5月3日,在浦东大道141号,一幢破旧的小楼原本是浦东文化馆的所在,临时被“征用”成了浦东开发办公室。在简陋的办公室里,卢方回忆,他还碰见了几张“熟面孔”,包括自来水公司经理等。“你怎么来了?”他惊讶地问对方。原来,当时的浦东百废待兴、一片空白,浦东开发办公室是一个具体的办事接待机构,市里还有一个领导小组。事实上,在正式宣布浦东开发开放战略之前,中央决策早就未雨绸缪、运筹帷幄。当“发令枪”响起,一切虽然争分夺秒、却有条不紊地旋即展开。

如今,在“高大上”的浦东开发开放主题展展厅中,有许多炫酷的高科技,一间简陋的办公室十分显眼,门口悬挂着“浦东大道141号”的门牌。几张桌椅、几个暖水瓶几乎就是全部的“家当”。原来,这是模拟还原当年的场景——1990年5月3日,上海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上海市浦东开发规划研究设计院挂牌。“‘141’这个数字在人们印象里可能不太吉利,但是当时的领导坚持要用这个数字,因为他们觉得,浦东开发就是要‘一是一、二是二’,靠实打实干出来。”浦东新区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仓廪实”的浦东,仍保留着当年“爱拼才会赢”的劲头。在上海自贸区成立的当年,外高桥就“火”了,前来自贸区申请新设或拓展业务的企业不计其数,亟需开疆拓土的企业让外高桥迅速成为升温,为此花旗银行就“相中”了位居外高桥黄金地段、外高桥股份公司的办公楼。面对企业的要求,外高桥股份公司没有犹豫,仅仅7天就完成了搬迁,腾出物业供花旗银行注册入住。记者曾实地踏访时看到,外高桥股份带着100多名员工搬进了简陋的仓库,没有空调、暖气,甚至连像样的厕所都没有。这样的“蜗居”大家却无怨无悔,依靠的正是和浦东开发开放之初一脉相承的“精气神”。

28年可圈可点的“成绩单”,对浦东而言只是实现了一个个“小目标”;在改革开放的漫漫长路,领跑的浦东将一直“在路上”。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