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晚間,*ST雙環(000707.SZ)發佈2018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公司2018年度實現營收37.7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6億元,相較於上年同期虧損7.46億元的情況來說同比增長118.19%,由虧轉盈。

而伴隨着淨利潤“由虧轉盈”的利好消息,*ST雙環也向深交所喜滋滋地遞交了撤銷退市風險警示的申請。根據財報顯示,3月25日其第九屆董事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便通過《湖北雙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關於申請撤銷退市風險警示的議案》。

而值得一提的是,與*ST雙環同比扭虧的喜訊形成鮮明的對比的則是其在二級市場的表現。截止今日收盤,*ST雙環股價下跌4.62%至3.92元,總市值爲18.195億元。

*ST双环(000707.SZ)为“摘星脱帽”,究竟做了哪些动作?

(行情來源:富途證券)

事實上,在*ST雙環股價下跌的背後,也能窺出其此次“脫帽”的可能性不大。因爲儘管已經扭虧爲盈,但雙環科技2018年的扣非後淨利潤仍爲負數,而根據深交所相關規則來看,其也尚未達到“脫帽”標準。

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在二級市場信心不足的情況下,*ST雙環“摘星脫帽”的決心還是另人刮目相看的。

那麼,*ST雙環是由於什麼被戴帽了,而又爲了“脫帽”做了哪些動作呢?

據公開資料顯示,1993年成立的雙環科技,主要從事純鹼產品的生產與銷售,於1997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而在傳統的化工領域之外,雙環科技此前還涉及房地產和建材業務。

不過,遺憾的是,2016年到2017年起,*ST雙環因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爲負值被戴帽了。2018年5月2日,公司股票正式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處理,股票簡稱由“雙環科技”變更爲“*ST雙環”。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ST”之後,如果*ST雙環繼續虧損則將面臨暫停上市的風險。而在該公司2018年一季報中便可以看出其要被“暫停上市”的危機。據財報顯示,2018年1月-3月,虧損9375萬元。對於虧損原因,該公司稱,是純鹼銷售價格的下降,及主要原材料如煤炭價格上漲導致的生產成本增加等造成,並預測2018年1月-6月,公司將繼續虧損。

於是,和許多面臨退市風險的公司一樣,在主營業務盈利沒有“希望”的情況下,雙環科技只能選擇一種“自救”方法——賣資產保殼。

2018年5月15日,*ST雙環通過向湖北楓澤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出售湖北宜化投資開發有限公司45%股權,增加投資收益6.09億元;2018年9月6日,*ST雙環向深圳市彩生活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轉讓宜昌好嘉物業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權,增加投資收益1248萬元。

而同年的10月30日,*ST雙環又向武漢雷神特種器材有限公司轉讓武漢宜化塑業有限公司100%股權,增加投資收益5005萬元;而12月27日,*ST雙環則分別向湖南省輕工鹽業集團有限公司、湖南輕鹽晟富鹽化產業私募股權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轉讓重慶宜化化工有限公司51%股權、49%股權,增加投資收益5.63億元。

於是,由於一系列的股權轉讓收入確認,*ST雙環2018年前三季度已經實現盈利。據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9月底,*ST雙環前三季度淨利潤爲1.15億元,扣非後虧損4.4億元。

而實際上,通過出售資產扭轉虧損藉此保殼的也得市場人士的“確認”。市場人士認爲,根據相關評估機構出具資產評估報告顯示,重慶宜化的淨資產約爲2.63億元,出售資產的交易並沒有任何溢價。他們還表示:

“*ST雙環以淨資產爲交易對價出售重慶宜化,從價格方面來說,還是有損失的。不過,這不是*ST雙環關注點,對於已經連虧的*ST雙環來說,“保殼”財是最爲重要的任務。只要能在比較合理價格處理資產,收益能被計算進今年年報中比什麼都重要。”

而就拿前文提到的*ST雙環2018年年度報告來說,公司2018年全年歸屬淨利潤同比增長118.19%至1.36億元的成績,也爲了它通過出售資產保殼做出了很好的佐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靠出售資產增加了收入之外,*ST雙環也將希望放到了自身技術的提高上。

據年報顯示,2019年,該公司計劃生產銷售純鹼100萬噸、氯化銨100萬噸,同時積極推進宜昌區域的房地產項目收尾工作,完成銷售收入22億元。爲着眼於中長期競爭力的提升,*ST雙環正對下屬湖北環益化工有限公司和重慶宜化化工有限公司推進煤氣化節能技術升級改造,以降低生產成本,確保公司產品的競爭力。

不過,該改造項目預計合計投資將超過10億元,籌措這筆資金則對於資產負債率高達95.64%的*ST雙環來說並非易事。此外,其還受化工生產能否穩定運行、環保風險、行業風險,以及純鹼、氯化銨銷售價格的不確定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由此一來,通過提高自身技術來爲“脫帽”加砝碼的動作,也仍是未知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