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艺术源于民间,苏绣便是其一,有首诗歌这么描写苏州刺绣(简称“苏绣”):

发现美可以是一瞬间,

然制作美,

却需要很长时间。

在娇古苏绣宽阔的刺绣间,

一张张,

如梦似幻的秀丽面庞、

一幅幅花鸟虫鱼、

一幅幅小桥流水人家,

跃上薄纱……

漂亮的绣娘十指如春,

诗意的江南,

尽在这飞针走线里。

她们是,

江南最出色的绣娘,

二千五百年的苏州文明,

在他们手中熠熠生辉,

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苏州,

有一种工艺名叫“苏绣”。

刺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世界现存最早的刺绣作品是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刺绣。相传“舜令禹刺五彩绣”,夏、商、周三代和秦汉时期得到发展,到了唐代,针法也有新的发展。李白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等,都是对于刺绣的咏颂。色彩浓郁,工艺精美的东方风格丝织刺绣产品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进入欧洲,立刻成为皇室贵族的心头之好。

苏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就有了关于苏绣制作的记载,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苏绣,其风骨神韵在隋唐时期就已奠定基础,迨至宋元其基本枝法与特色已渐趋形成,明清以降苏绣艺术开始走向成熟。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写到:“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因她亦是书香宦门之家,她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凡这屏上所绣的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借着慧娘所绣璎珞,笔锋一转,写出了苏绣艺术的神韵。

2006年5月20日,苏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绣以产生之地命名,历史上曾广泛存在于苏州城乡。近十年来苏绣行业逐渐萎缩,现主要集中于苏州市区和高新区东渚镇、镇湖街道一带。自明代以来,苏绣大师辈出,流派纷呈,目前尚有确切传人并有影响的苏绣可分为三大谱系,一是传统细绣,二是沈寿所创的“仿真绣”,三是杨守玉所创的“乱针绣”。这三大谱系的技艺都有着丰富而多变的适应性,完整而系统的技艺法理,具有传统的书画品味和浓厚的地方色彩。

​苏绣一直是苏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对工艺美术史、民俗学和女性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但随着现代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绣花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在此情势下苏绣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拥有高超技艺的苏绣传承人和高品质的苏绣艺术品越来越少,苏绣文化亟待有序传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