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美甲愛抹胭脂,宋朝的女人愛美,超乎你的想象

女爲悅己者容。——《戰國策》

越是開放的社會,女人愛美的天性越不受束縛。宋朝的女子跟其如今開放社會的女性一樣愛美,愛打扮。這裏從當時人們的詩詞中就可以看出來,在李清照的《減字木蘭花》黃忠,描述的便是自己年輕時愛美的嬌羞心理: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老少都愛美

老少都愛美,“白頭老媼簪紅花”是“老來俏”,“黑頭女娘三髻丫”就是“青春美”。詩中的農家女子愛美之心已然天性流露,就連採茶時也要打扮得漂漂亮亮。而宋朝的貴婦人們,則有更多的閒暇時光與物質條件來爭豔鬥美了。《夢粱錄》(註釋2)說:

“又有善女人,皆府室宅舍內司之府第娘子夫人等,建庚申會,誦《圓覺經》,俱帶珠翠珍寶首飾赴會,人呼曰‘鬥寶會’。”

詩中說的事情和現代社會貴婦人攀比沒啥兩樣。當時南宋首都臨安的一些貴婦人私下成立了一個叫“庚申會”的佛家團體,佛教牌坊大多是噱頭,雖然這些人相聚前還要誦讀《圓覺經》,但聚會的真實目的,是爲了社交。爲了讓自己吸引更多人的用目光,每個貴婦人都佩戴琳琅滿目的“珠翠珍寶首飾”,比賽誰的裝扮更漂亮,所以老百姓索性將這個“庚申會”改做了“鬥寶會”,這個名字到是形容的很親切。

宋朝就已經有了美甲

從前些年開始,美甲已經逐漸成爲一個產業鏈了。這個貌似是新興行業,其實早在宋朝就已經出現了。周密的《癸辛雜識續集》(註釋3)介紹了一條美甲的方法:

鳳仙花紅者用葉搗碎,入明礬少許在內,先洗淨指甲,然後以此付甲上,用片帛纏定過夜。初染色淡,連染三五次,其色若胭脂,洗滌不去,可經旬,直至退甲,方漸去之。或雲此亦守宮之法,非也。今老婦人七八旬者亦染甲。

香水美甲愛抹胭脂,宋朝的女人愛美,超乎你的想象

從中可以看出古人的美甲方法絲毫不比現代社會中的美甲差,而且還有很多自身優點,比如所用原材料都是純天然的,顏色鮮豔,以至於老人家也愛染紅指甲。宋朝女子的閨房中,當然少不了各式各樣的妝奩(lián,註釋4),裝着琳琅滿目的粉底、胭脂、眉墨、香水等化妝品。宋人所用的粉底,一般爲鉛粉,所以又稱“鉛華”,成語洗盡鉛華就是源自於此。一首名爲《田家謠》的宋詩就寫道:“中婦輟閒事鉛華,不比大婦能憂家。”說的是一戶農家的二媳婦比較愛美,忙裏偷閒化妝打扮,畫面感非常強。

香水美甲愛抹胭脂,宋朝的女人愛美,超乎你的想象

胭脂也是宋朝女子不可離之須臾之物,歐陽修有不少豔詞都寫到了胭脂,如“好個人人,深點脣兒淡抹腮”;“淺淺畫雙眉,取次梳妝也便宜,灑着胭脂紅撲面”。因爲女性消費者對於胭脂的需求量很大,城市中便出現了以賣胭脂爲生的商人。

有些胭脂鋪子,已打出了響噹噹的品牌,《夢粱錄》的“鋪席”條記錄了一批“杭城市肆名家”,類似於今日的馳名商標,其中就有“修義坊北張古老胭脂鋪”與“染紅王家胭脂鋪”。宋朝女子愛畫眉,前人畫眉喜用黛,宋人畫眉用一種特製的墨,叫作“黛螺”“螺子黛”,南宋時杭州有一種“畫眉七香丸”的香墨,很是時尚。

香水美甲愛抹胭脂,宋朝的女人愛美,超乎你的想象

圖中畫的是一名女子正在閨房中化妝。今人流行用香水,在宋朝女子的妝奩中,香水也是她們的心愛之物。一首宋詩寫道:“美人曉鏡玉妝臺,仙掌承來傅粉腮。瑩徹琉璃瓶外影,聞香不待蠟封開。”寥寥幾筆,勾勒出了宋朝女子在打扮時嗅香水的嬌憨之態。

香水美甲愛抹胭脂,宋朝的女人愛美,超乎你的想象

流行於宋朝的香水通常叫做“薔薇水”,因爲其香液是從薔薇花中提煉出來的。品質最優的薔薇水進口自大食國——就如今日最好的香水進口自法國。蔡絛的《鐵圍山叢談》談到了進口薔薇水的過人之處:“異域薔薇花氣馨烈非常,故大食國薔薇水雖貯琉璃缶中,蠟密封其外,然香猶透徹,聞數十步,灑著人衣袂,經十數日不歇也。”其實宋人自己也掌握了提煉香水的技術:用一種薔薇“朱欒”的花,再加上其他香料,高溫蒸餾,取其蒸餾液“置瓷器中密封,其香最佳”,看來品質也不讓進口的薔薇水。

美甲、顏值、畫眉、香水,古代的女人一樣愛美,而且妝容之法不比現代遜色絲毫,尤其是在經濟繁榮的宋代,市井百姓生活富足,進而對於美的追求越發嚮往。讓人不禁感嘆,中國古代幾十個朝代,宋朝無疑是幸福指數最高的朝代之一。

註釋1:范成大,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

註釋2:《夢粱錄》,南宋吳自牧所著,全書共二十卷, 是一本介紹南宋都城臨安城市風貌的著作。該書寫成於元軍攻陷臨安之後。

註釋3:《癸辛雜識續集》爲南宋末年文人周密所著。在南宋亡國後,周密寓居杭州癸辛街,以南宋遺老自居,著書以寄憤,《癸辛雜識》因而得名。《癸辛雜識》分前、後、續、別四集,凡481條,是宋代同類筆記中卷帙較多的一種。《癸辛雜識》內容廣泛,主要記載宋元之際的瑣事雜言,遺聞軼事、典章制度,並記及都城勝蹟雜錄。其中最可貴的是書中所記如“襄陽始末”、“佛蓮家資”、“方回”(降元宋臣)等,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註釋4:妝奩,原指女子梳妝打扮時所用的鏡匣。後泛指隨出嫁女子帶往男家的嫁妝。語出庾信《鏡賦》:“暫設粧奩,還抽鏡屜。”

香水美甲愛抹胭脂,宋朝的女人愛美,超乎你的想象

相關文章